首页 > 美术 > 美术家 > 正文

丢勒,A.

  • 日期:2012-05-05 09:51
  • 来源: 好好学习
  • 浏览:
  • 字体:[ ]
丢勒,A.

丢勒,A.

Albrecht Durer (147l~1528)

德国文艺复兴时代画家、版画家。1471年5月21日生于纽伦堡,1528年4月6日卒于同地。

生平 丢勒的祖籍为匈牙利,父亲以精于金银细工来德国纽伦堡定居,当时此地已是工商业中心。丢勒幼年从父习艺,除金银细工外兼学绘画,后拜木刻画家M.沃尔格穆特为师,1490~1494年出师游学德国南部及瑞士各地。1495年游意大利威尼斯,学习了威尼斯画派的先进艺术,个人风格趋于成熟。1498年作《启示录》插图15幅,木到版画,构图严密,线条有力,情调激烈,开始著名于画坛。1505~1507作第2次意大利旅行,以居留威尼斯为主,和G.贝利尼等大师结识,友谊甚笃,充分学习和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技艺与理论,在德国画家中最为博学多才。回国后除绘画外,还积极进行人文主义学术活动,在数学、透视、军事建筑、绘画理论方面皆有研究著述。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发生后,丢勒表示支持。1520~1521年他又游学尼德兰各地,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艺术体验。丢勒一生创作甚为丰富,版画油画皆达当时最高水平,对德国及西欧各国16世纪美术有很大影响。恩格斯曾把丢勒和意大利的L.达·芬奇并提,称之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61页)。

自画像

创作 丢勒的版画刀法严谨,线条精细完密,历来被认为是西方版画艺术的典范。他的版画主要有木刻、铜刻两种,前者为阳文,后者则为阴文。由于印刷术的发明及流传,版画作品在群众中尤受欢迎。丢勒的木刻组画除上述《启示录》插图外,尚有《大版本基督受难》(约1500~1511)、《小版本基督受难》(1509~1511)及《圣母生平》(1501~1511)数种。这些木刻组画皆采用群众熟悉的宗教题材,既在艺术上别开生面,自成一格,又能雅惜共赏,传播极广。《启示录》插图以近乎狂想的形象和极其奔放的线条抒发了时代的心声。丢勒这套《启示录》插图是以激动人心的艺术形象体现了时代的呼声,到画了善恶的搏斗和对黑暗势力的惩罚,它们表现的主题表面上虽是恐怖的屠杀,实际上却把皇帝教皇、贵族主教以至骑士贵妇等统统置于刀斧之下,充分表现了群众的愤懑与爱憎。这些想像丰富、热情洋溢的木刻,一笔一画、一人一物都非常精确审慎,天神骑士的装束武器皆到画入微,逼肖实物,天使的形象也取自现实生活,甚至以其瘦削的面容和素衣赤足的装束贴近农民群众,实为文艺复兴版画中幻想与真实奇妙结合的典范。这组木刻画不仅在当时极受欢迎,在西方版画史上也是第1部重要杰作,影响极其深远。继《启示录》插图后,丢勒先后创作的大小版本《基督受难》和《圣母生平》等同样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它们的性质和意义也都相仿,但刀法更见纯熟梳畅。此时丢勒在铜刻方面已有极大进步,他的木刻可能受此影响而愈见精细致密,反而不及早期作品的质朴。但这些木刻组画在群众中的流传却与日俱增,对酝酿宗教改革运动起了不小作用。

丢勒的铜刻版画从16世纪初开始取得重大突破。铜刻技术在当时犹属新创,名家不多,意大利只有A.波拉尤奥格、A.曼泰尼亚等兼精此术。德国则有科尔马城的M.顺高尔,丢勒游学南德时曾专访其地欲拜他为师,可惜顺高尔已于数日前病逝。以上几家的铜刻版画虽各有特点,但刀法精细有余,气韵不足。丢勒的铜刻则是在吸收前人长处的基础上,又融汇了某些民间木刻流派和油画技法的特长,在气韵生动和形象丰富方面取得杰出成就。例如当时德国南部民间木刻中有人善用枯墨乱笔断线浅描的技法,造型亦富于幽默愚拙之趣,丢勒便首先在自己的木刻中学习它,后又用之于铜刻,从而有助于形成他特有的奔放游移、余韵无穷的刀法。他早期铜刻的杰作有《圣尤斯塔斯》(1505)和《涅墨西斯女神》(1501~1502),前者属基督教传统故事,后者则取自一首古典神话诗。《圣尤斯塔斯》描绘圣徒在森林中看到一头戴十字架的神鹿的情景,实际上是一幅表现林木风景和猎人犬马的图画。线条细如发丝,景物到画精密,犬马毛鬃、苍草叶脉以至远山城堡的门窗旗杆都纤毫毕露。但这种铜到的精密却未梳于机械枯燥,画中林壑溪流村寨城堡间还笼罩着一层诗意的烟岚,人物和动物的姿式也生动轻盈,具有自然情趣。《涅墨西斯女神》表现这位命运之神邀游天空,人间山水呈鸟瞰之状,构图新颖,别具一种迷人的美的意境。这幅铜刻的题材和女神的形象都取自意大利美术,但写实上很具特色,意境的丰富可和油画媲美。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