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庖丁解牛

时间:2012-12-08 09:42来源:自学习点击:字体:[ ]
教学目标 】

1.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2.了解“然”“乎”等文言虚词的一些用法;

3.领会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教学重点】

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对比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

【教学难点 】

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课文导入  

  由作者简介导入  课文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世称“老庄”。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 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从而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泥坑。庄子的思想是没落贵族阶级意识的反映,但是,在他的著作中常对黑暗现实揭露和抨击,也有一些积极意义。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庄子》现存33篇: 《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关于课文出处:

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身之道。养生主: 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今天我们阅读这篇课文,可以得到一种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 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

二、学生参照书下注解,标出生字词的读音,自由朗读课文

三、教师领读

四、课文讲解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①。手之所触②,肩之所倚,足之所履③,膝之所踦④ ,砉然向然⑤,奏刀-然⑥,莫不中音⑦: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⑧。

    【注解】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给梁惠王宰牛。庖,厨师。丁是厨师的名。解,剖开,分割。②所触:所接触的地方。

③履:踩。

④踦:通“倚”,抵住。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

⑦莫不中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⑧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乃,又。会,指节奏。

    【译文】

     厨师丁给文惠君宰杀牛性,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窘窘的声响, 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第一部分(1自然段): 描写的场面。

    第一句总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简要交代人物事件。

    动作触(手按)、倚(肩靠)、履(足踩)、  (膝抵)有条不紊,配合协调

    声音砉然、向然合乎音律

    比喻“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由声音富有舞蹈节奏,想象动作之优美和谐。

    在这里作者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的高超技术写得简直如入化境,就十分自然地导入  下面一段对话。

五、小结

六、作业 

课后熟读课文,翻译下面两段

 


第二课时

一、             课文讲解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①?”

    【注解】

     ① 技盖至此乎: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盖,通“盍”,何。

    【译文】

     文惠君说:“嘻, 妙呀!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

    庖丁释刀①对曰:“臣之所好者,道②也;进乎技矣③。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④;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⑤。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⑥。依乎天理⑦,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⑧,技经肯綮之未尝⑨,而况大軱乎⑩!

    【注解】

    ①释刀:放下刀。释,放下。②道:道理,规律。③进乎技矣:超过技术了。进,过。④无非牛者:没有不是全牛的。⑤未尝见全牛也:未曾看到整头牛了。这是说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⑥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有眼睛去看了,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遇,会合,接触。官知,耳、眼等器官的感觉,这里指视觉。神欲,精神活动。意思是解牛时可以不用感觉器官,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⑦天理:指牛的生理上的的天然结构。⑧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的空处进刀,依照牛的本来的结构。批,击。郤,空隙。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  的意思。窾,空。因,依照。固然,本来的结构。⑧技经肯綮之未尝: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容易使刀刃钝折),没有拿刀去尝试(指没有碰着刀)。意思是,用刀的技术高明,从不经过使刀口钝折的地方。技,通“枝”,指枝脉。经,指经脉。技经,脉络相连的地方。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肯,骨间的肉。綮,结合处。⑩軱:大骨。

   【译文】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的技术、技巧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

    良庖岁更刀,割也①;族庖月更刀,折也②。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干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④;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⑤!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⑥,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⑦。动刀甚微⑧,謋然已解,如土委地⑨。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⑩。”

    【注解】

     ①割:割肉。②族庖月更刀,折也:族庖,一般厨师。族,众。折,断,指用刀砍断骨头。③新发于硎: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发,出。硎,磨刀石。④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没有厚度。无厚,形容刀口薄而锋利。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恢恢,很宽绰的样子。游刃,动刀。游,运转、活动。于,对于。⑥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⑦视为止,行为迟:目光注视于一处,动作缓慢下来。⑧动刀甚微:用刀很轻。⑨委:散落。⑩ 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悠然自得,心满意足,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译文】

    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 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①。”

    【注解】

    ①养生:指养生之道。

    【译文】

    文惠君说:“妙啊, 我听了厨师这一香话, 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二、本部分讲析

第二部分(2—4自然段): 庖丁自叙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点出寓意。

    2自然段,借文惠君的赞叹和提问,过渡下文。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总结下文)庖丁的观点。

    他好的是“道”是指解牛规律,运用前后对照的方法,生动地描述了自己掌握解牛之“道”的过程。

  2.解牛的三个阶段勤学苦练的过程。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⑶“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这种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 只有通过长期的解牛实践,才能获得解牛之“道”。

  3.良庖、族庖、自己的比较,用前二者反衬庖丁。

    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的重要。都是先果后因

  4.“视为止,行为迟”“怵然为戒”善于总结经验,发现规律。

    这一段描写,可以说是对前面说理部分的一种补充。正因为庖丁爱好的是研究解牛的规律,而实际上已掌握了这一规律,所以解牛成功之后,既轻快,又自豪:“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这里十分传神的神态描写,也正好与“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遥相呼应。

    最后,文章以文惠君赞叹作结,既肯定庖丁言论的正确,又画龙点睛,点出文章主旨。

三、写作特点:

    用细致生动地记叙和描写来阐明抽象的道理:

    如开头的解牛场面,使人可感,可见,可闻。

    庖丁论“道”,两次对比,解牛三个阶段,都是以生动具体的叙述吸引读者,良庖、族庖对比,也是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尤其讲到攻克难关时,写心理、目光、动作、成功后的喜悦,有声有色,显示巨大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四、总结

  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抓住客观事物的规律

五、作业 

  书后练习一、二、三

  
  
  

    庖丁解牛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庖丁解牛相关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