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想

时间:2012-11-03 09:10来源:中小教案点击:字体:[ ]

26.珍珠鸟

〖“反差式”教学设想〗

课堂截然分为两个板块,前半部分纯粹审美,体味“美好”与“信赖”。后半部分转入反思:“美好”的前提是什么?“信赖”的基础是什么?审美与反思形成课堂的巨大落差,陶醉中突然的惊醒和震愕,是本课时追求的效果。

 

1.  速读全文,找出最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幻灯·问题】

 

2.  思考:〖一生朗读⑧—⒃节〗       【幻灯·问题】

①是谁和谁的信赖?

②小鸟对“我”的信赖体现在哪个方面?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③“我”与小鸟的亲密接触中,有哪四个“不”字?

④最终达到了一种怎样美好的境界?

 

①人—小鸟

3.  ②笼子四周 →书桌 →稿纸、笔尖 →肩上    【板书】

③不管 → 不去伤害 →不动声色  →不觉停了【板书】

④“睡着了……” 〖女生轻声朗读第⒁节〗

 

4.  多么美好的境界!多么可爱的小鸟!

它长得什么模样?它的家是怎么样的?

5.  ①看P198页插图,这里是它的家吗?鸟儿真正的家在哪里?【幻灯·落日飞鸟】

②什么是现实的人与鸟的关系?

【幻灯·西溪湿地被焚】    【幻灯·系列图片】

 

6.“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种“信赖”以什么为基础?

                                →究竟有没有“信赖”?〖奴隶的信赖〗

 

7.重读课文,体味文中的鸟的悲剧(被囚禁而不自知),与人的悲剧(作恶而不自知)

【幻灯·天空和田野】

附板书:

 

               人   → 信赖 ←     鸟

           不管                  笼子四周

           不去伤害              书桌

   冯        不动声色              稿纸、笔尖

   骥        不觉停了              肩上 [睡着了]→美好的境界

   才

 

 

 

 

 

27.斑羚飞渡

 

〖“反差式”教学设想·之二〗

本文与上一课如出一辙。依样画葫芦,课堂设计还是由“溪流”到“瀑布”,让人直坠而下,在跌落的惊愕中,出现紧张的空白和顿时的领悟。

 

〖附录几个问题〗

①作者爱羚羊吗?

②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文字是哪一段?

③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观是什么?出现几次?分别有什么作用?

④是谁把这群可爱的羚羊逼到了生命的绝境?

⑤“斑羚飞渡”时,“我们”在干什么?

⑥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⑦再次思考:作者真的爱羚羊吗?

 

 

〖一言以蔽之〗

回归至鲁迅——“看客”意象,将惨烈与痛苦审美化,在麻木中自我蒙蔽。以此来看,无论是旧文人花鸟鱼虫式的雅致,还是新猎手目瞪口呆式的惊讶,都可归结为麻木和残忍:《珍珠鸟》——欣赏囚禁,《斑羚飞渡》——欣赏谋杀。

 

 

〖推荐书目〗

①[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3.00元

②[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3.50元

③《中学人文读本·人与自然》王丽,丁东 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4.00元

④林贤治《时代与文学的肖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12.50元

⑤《科学家的证言——读〈最后的熊猫〉》,

萧雪慧《独钓寒江雪》,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15.00元

 

 

 

28.华南虎

 

1.思考课后练习一、二,穿插反复朗读。

2.比较阅读《华南虎》、BLACK《老虎》与以下四首作品,谈谈异同。

 

 

 

——在巴黎植物园

[奥]里尔克 冯至 译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老虎的金黄    [阿根廷]博尔赫斯   陈众议译

 

我一次次地面对

那孟加拉虎的雄姿

直到傍晚披上金色;

凝望着它,在铁笼里咆哮往返,

全然不顾樊篱的禁阻。

世上还会有别的黄色,

那是宙斯的金属,

每隔九夜变化出相同的指环,

永永远远,循环不绝。

逝者如斯,

其他颜色弃我而去,

惟有朦胧的光明、模糊的黑暗

和那原始的金黄。

哦,夕阳;哦,老虎,

神话、史诗的辉煌。

哦,可爱的金黄:

是光线,是毛发,

我梦想用渴望的手将它抚摩。

疯狗——致奢谈人权的人们

食指

受够无情的戏弄之后,

我不再把自己当人看,

仿佛我成了一条疯狗,

漫无目的地游荡人间。

 

我还不是一条疯狗,

不必为饥寒去冒风险,

为此我希望成条疯狗,

更深刻地体验生存的艰难。

 

我还不如一条疯狗!

狗急它能跳出墙院,

而我只能默默地忍受,

我比疯狗有更多的辛酸。

 

假如我真的成条疯狗

就能挣脱这无情的锁链,

那么我将毫不迟疑地,

放弃所谓神圣的人权。

1978年

   

黄翔

我是一只被追捕的野兽

我是一只刚捕获的野兽

我是被野兽践踏的野兽

我是践踏野兽的野兽

 

我的年代扑倒我

斜乜着眼睛

把脚踏在我的鼻梁架上

撕着   咬着   啃着

直啃到仅仅剩下我的骨头

 

即使我只仅仅剩下一根骨头

我也要哽住我的可憎年代的咽喉

 

 

 

 

 

 

 

 

 

 

 

 

 

 

 

 

 

 

 

 

 

 

 

 

 

 

 

 

 

 

 

 

 

 

 

 

 

 

 


29.马

〖补充阅读〗

庄子·外篇·马蹄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hé咬)草饮水,翘(举起)足而陆(跳跃),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高台)路(大)寝(眠卧之床塌),无所用之。

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烧铁以烁毛)之,剔(剪马毛)之,刻(削马蹄)之,雒(luò印烙)之。连之以羁(马笼头)絷(zhí用绳索拴住马蹄),编之以皁(zào马槽)栈(牲畜棚、栅栏),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马奔驰)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马口中长衔)饰之患,而后有鞭(带皮曰鞭)筴(同“策”,无皮曰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陶者曰:“我善治埴(zhí制陶用的粘土)。”圆者中规(圆规),方者中矩(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取直的墨线)。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

然且(犹而,还)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

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舞马的悲剧

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载:唐开元中,教舞马四百蹄,衣以文绣,饰以珠玉,和鸾金勒,星粲雾驳,俯仰赴节,曲尽其妙。每舞,藉以巨榻。杜诗云:“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初,明皇命五方小儿,分曹斗鸡,胜者缠以锦缎。舞马则藉之以榻耳。禄山之乱,散徒四方。魏博田承嗣一日享军,乐作而马舞不休,以为妖而杀之,后人嗟其不遇。颜太初曰:“引重致远,马之职也。变其性而为倡优,其谓之妖而死也,宜矣。”马本畜类,移易性情,尚且为人所不齿;高贵如人,一旦为取媚而更易性情,当不为畜类所笑乎?慎之慎之。

 

政治家看到艺术之马,就在盘算着怎样才能把它套到满载他的政治重荷的大车上去。

——[苏]米·普里什文《艺术之马》

 

 

《论语》中的马    金克木

科学,技术,是一?是二?自然,人事,孰重?孰轻?忽然想到了马。

马有过辉煌时代。马曾经在亚洲东西南北纵横驰骤。印度的最古文献《吠陀》中歌颂马。印度大史诗《摩河婆罗多》中的最大祭祀是“马祭”,由王族武士举行。中国史书称赞中亚大宛的名马。在台湾大学创建考古人类学系的李济教授说过,不仅有丝绸之路,还有彩陶之路。我想应该还有横贯亚洲的名副其实的上古“马路”……

马的特长在于其力度和速度。发现这一点不难,驯服野马为人所用就不容易。认识力度、速度以及效率的意义而加以推广,那就是文化思想的发展,不是任何人、民族、国家都可以轻易做到的了。把马作为交通工具也是发挥马的作用。但若只供贵族官僚摆架子显身份,不能广为平民百姓所用,那就是把马当作装饰品了。马不是文化。用马和识马是文化……

“白马非马”不是我们的两千几百年前的老前辈就知道了吗?发挥了什么实际作用?庄子观察到了浮力现象。阿基米得也发现了浮力。两人的想法,或者说思维的线路,大不相同。船和航运的发展不是他们的功劳,那是技术。

    不妨看看《论语》这部古书里的孔子是怎么认识马和看待马的。

    东周“春秋”正是马车的辉煌时代。《论语》里是用“千乘之国”表示富强的诸侯国家的。那就是有一千辆上下的车子。每车用四匹马驾驶,称为“驷”。“百乘之家”那就是次诸侯一等的大夫的属地,称为“家”,不称为国。至于“万乘之国”,那是到战国的《孟子》里才有。《老子》里出现过一次。“乘”,马车,战车,是富和强的标志,好比几十年前讲钢产量。《论语》里讲这些“乘”以及“大车”、“小车”、“兵车”、“御”车的不算,“司马牛”、“巫马期”是人名,也不算,此外提到“马”的有八处,试检查一下。

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把马当做牲畜,和狗一样。

二、“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这里说的是作为家产的马车。放弃了,自己出国。

三、“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四、“乘肥马,衣轻裘。”这都仍是作为用品,产业。

五、“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这个故事,《左传》里有。《公羊传》、《谷梁传》里没有。打败了往回跑。跑在后面的叫做“殿”,即“断后”,保护本军,挡住追军,是立了一功。这位孟之反自己说,不是立功,是马跑不快,打了马一鞭子。这一次齐鲁之战,孔子的学生冉求、樊迟都参加了。孔子称赞败将有道德,“不伐”,不夸耀自己,不吹牛。实际上,马是冤枉的。孟之反是说假话。这里的驾战车的马是作战工具。

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是别人记孔子言行的话。马棚起火烧了。孔子上朝回来,问人有没有受伤的,不问马。朱熹的注说,孔子不是不爱马,但更看重人,来不及问马。又说是“贵人贱畜,理当如此。”这里还是把马当作家畜、家产看待。孔子上朝、退朝必定乘车,因为他说过,做官当大夫的“不可徒行”,自己不能徒步走路。看来他上朝退朝驾车的马不在马棚里,安然无恙。厩里不知还有几匹马,伤了,跑了,当然没有人重要。

七、“有马者借人乘之。”这还是认马为家产,工具。“借人”是借给别人。

八、“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这里的马仍是作为家产。“千驷”照说有四千匹马,就算是夸大,实际上也不会少。然而无德,所以无名可称。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淄出土的殉马坑里有几百具排列整齐的马尸骨,据说就是齐景公墓,可见这里说的是事实。但这里有问题。有“千驷”就是“千乘之国”。马大批殉葬,战车谁拉,岂不要报废?齐景公死了,继承人怎么肯做这种伤损国力的事?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孔子讲的是“驷”,不是“乘”,可见这些马不是战马,大概是宠物。所以王爷一死,后人就不肯花费草料养只供观赏的废物了。

《论语》里孔子讲到马,没有一处注意到马本身,只把它当作一件东西,不提马的特点……

30.狼

 

教学过程 :

一.字词检测(课后练习二)

 

二.问题设计

1.屠夫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杀狼?

2.投骨的办法好不好?

3.如果你是屠夫你会采用什么办法?

4.狼的狡诈体现在哪里?

5.屠夫的聪明表现在哪里?

6.你觉得文中哪一句话,写得最有力量?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眈眈相向)(意暇甚)

7.你认为这篇文章是事实还是寓言,为什么?

8.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缀行→ 止,至→ 并驱→ 眈眈→ 径去、犬坐 →(隧入以攻,诱敌)

 

开端  发展  发展  高潮

遇狼—惧狼—御狼—劈狼

 

 

三.讲故事

 

 

〖补充阅读〗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 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 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shàn)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单元推荐影片〗

 

DVD《微观世界》/(《点虫虫》)

雅克贝汉的作品《微观世界》(又名《点虫虫》)一部匪夷所思的记录影片,前后筹备拍摄用了15年方告完结,最后的1个小时成品中每一个画面都美得不可思议,其影像质量的光泽感与透明度令人绝倒。而自然界中最细微的呢喃声也一一在影片中得到再现,音乐更是极为精妙,配合影片的画面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任何一个自诩为影迷的人都绝不应错过这部作品。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想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