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失街亭》教改案例

时间:2012-07-26 10:25来源:好好学习点击:字体:[ ]

 

教学目标 :

 1.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 

2. 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分析归纳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

通过“失街亭,谁之过”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全面把握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导入  :(播放音乐背景) 

师:同学们,"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在耳畔,我们的思绪都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的画面,引向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我们从中寻找的是故事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二.   、复习回顾:

1、   街亭的重要意义。 

2、   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给课文的四部分命一个小标题。 生:孔明分兵拒司马,马谡奉命守街亭 司马设伏取蜀兵,马谡大意失街亭 亡羊补牢时已晚,发号施令别打算 赵云神勇保军资,孔明挥泪斩马谡 

三、作者如何围绕线索把错综复杂的矛盾组织起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师:错综复杂的矛盾有哪些? 

生:有蜀魏之间的矛盾。 在蜀汉内部,有诸葛亮和马谡、马谡与王平的矛盾; 在曹魏内部,有司马懿和朝廷、朝廷和孟达间的矛盾。 

师:这些矛盾有的趋向激化,有的逐渐缓和.作者如何围绕线索把错综复杂的矛盾组织起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师:作者以魏、蜀哪一方为主要方面、以谁为主要人物、以什么为线索使故事情节组织的井井有条? 

生:作者以蜀汉为主要方面,以诸葛亮为主要人物,以街亭的攻守作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情节,前后反复照应,因此故事情节组织得井井有条。 

四、分析人物形象: 

师: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人物形象,马谡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请找出依据来。另外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生:自骄自傲、目中无人。主要是马谡的三“笑”: “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 “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一“笑” “汝真女子之见!……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二“笑” “汝莫乱道!……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三“笑” ……此一些语言充分展现出一个自视甚高、轻敌麻痹、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运用直接描写主要是语言情态描写。 

师:不错,还有吗? 

生:还有间接描写。 

师:找出依据来? 

生:课本97—98页通过写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 

生:通过写司马氏父子的机谨善谋(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反衬马谡的无能。 

生:课本99页通过写诸葛亮的自责(拍案大惊,跌足长叹)沉着(吩咐后撤)侧面衬托马谡的无知幼稚;

 师:如何看待理解马谡自缚请罪这一情节?(讨论) 

生:马谡后悔了,勇于承担责任。 

生:可以看作是对马谡的嘲讽,不听良言相劝导致如此。 

生:或者还可以看作是马谡还想以此博得诸葛亮的怜悯,借以逃脱罪责。 

师:大家分析的很好,我们分析诸葛亮其人,看作者写诸葛亮采用了哪些手段?

 生:由马谡的笑想到诸葛的三哭:“挥泪”显示其对人才的爱惜;“流涕”是因为内心矛盾,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大哭不已”是为有负先帝重托,未听先帝遗嘱。直接描写。

 生:还有直接描写:知人善任,小心谨慎:马谡熟读兵法,派他守街亭;王平做事谨慎,派王平协助马谡 知彼知己,机智多谋:料到司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备;查看布兵图样,知马谡无知;街亭失守,稳妥撤兵汉中。 勇于自责:街亭失守后说:“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 有情有义,赏罚分明,不徇私情:自己喜欢马谡,尽管马谡自缚来见,还是挥泪斩马谡,但答应替他抚养子女。 

生:衬托手法:以司马懿的态度反衬: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以王平的正确建议来衬托:“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 

四、讨论:失街亭,谁之过? 

生:本文是根据历史事实写的,不能改变历史事实,是马谡的过错。

 生:文章塑造人物都突出其性格悲剧,象关云长死于义气,张飞死于急噪,那么马谡死于骄傲。

 生:诸葛亮想锻炼马谡,对他比较偏爱,诸葛亮想赌一把。

 生:诸葛亮没料到马谡的心理变化,平常马谡回答问题还可以,诸葛向他请教,培养了他的骄大思想。 

生:马谡没打过仗,只是个谋士,诸葛忽视了这一点。 

生:正如关羽大意失荆州一样,难道说是诸葛亮是用人不当吗?是马谡本身使然。 

生:我认为失街亭非个人之过,是形势使然。

原因是:1、诸葛亮此举并非全因不识人,更重要的是帐下无人。他要集中力量取郿城、夺长安,抽不得大将。而马谡在历次战争中表现尚可。2、西蜀和魏的力量相差悬殊。虽蜀方近乎天助般聚集了一大批顶尖的谋臣良将,可后备人才培养都近乎零。以至“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反观魏,后备人才培养层出不穷,直到后期还出现了邓艾、钟会等人物。而蜀一出祁山,无论人才、物力、兵力的补充皆无法与魏相比,单凭近乎妖人的诸葛亮,可创一时神话,却无法定万代之祚业!(鼓掌)

 师:大家分析不错,很精彩。从诸葛亮和马谡身上,我们能找到一些借鉴的地方吗?(讨论)

 生: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死搬教条。 

生: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 

生:在矛盾面前要知己知彼,深思熟虑。 生:出了问题要分析原因,勇于自责。 

生:赏罚要严明,执法要严肃。

 生:认识事物、选用人才都应尽可能的全面而准确。 师:直面现实,反思历史,我们能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就是我们的目的。

 三、作业 布置:

1、   在失街亭事件中,诸葛亮是一位执法者,也是当事人之一,他斩了马谡,也处罚了自己——自贬三级。在现实社会中,你所了解的执法者是怎样的呢?联系现实,写一篇短文课外阅读《三国演义》,针对三国归晋的结局,说说三国灭亡的原因,然后写成一篇短评。 

四、创设音乐背景。 

    《失街亭》教改案例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