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有考生 > 正文

高考家长陪考已成社会现象(2)

  • 日期:2011-09-15 08:46
  • 来源: 学习方法
  • 浏览:
  • 字体:[ ]

  当然,愿意让父母陪考的考生也有自己的理由。“我的考点离家比较远,交通也不便,中午休息、吃饭都会有问题,父母陪着能帮我解决困难。”考生小郑说,等考完第一门走出考场,看见父母熟悉的身影,手里攥着一把遮阳伞,笑吟吟地迎着他走过来,“这该是多温馨的场面啊。”而且,父母的笑容可以化解他心中的不快,让他心情愉快地投入到下一场考试。

  大部分学生不愿让家长陪考,而今年高三考生的家长们也大都是60后。对比多数“50后”家长“未曾上过大学”的遗憾或者“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艰辛”,更多“60后”家长接受过高等教育,思想也十分开放。大部分60后家长明确表示,绝不陪考,让孩子自己做主。

  另类视角

  淡看高考 没必要如临大敌

  家长、环保、卫生、交警、电力……除了这些人“呵护”高考外,其他人对全社会共同“呵护”的高考有什么看法呢?

  在记者采访的大学生、老年人、公司职员等人士中,大多数人表示对高考没有太多的关注。甚至有些人只是说了声“哦,又到高考了,日子过得真快”,还有些人打趣地说“只知道也到世界杯了”。

  据了解,今年高考也撞上了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很多社会人士对世界杯的兴趣大于对高考的关注,甚至还有很多人连高考具体是几日,从三天变成了两天都不清楚。“我最关注高考作文,尤其是零分作文和满分作文,可以读到很多有趣的内容。”一位企业白领说,甚至,他还会专门上网搜索网友们恶搞的一些作文。“以前,农村孩子不好好考学就意味着回家种地,现在不一样了,可以去打工,也可以自学成才。”有读者表示,高考虽然还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但今年河南的录取率将达到63%,高等教育已经越来越大众化,所以,考大学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不需要过多关注,没必要全社会“如临大敌”。

  陪考支招

  多种方式缓解考生压力

  要多听少说

  家长不要笼统地询问考得咋样,上大学有没有把握,能考多少分,更不能在饭桌上老念叨你要考上什么大学等。而是要多听少说,甚至可以撇开高考话题,跟孩子聊点他感兴趣的东西。

  事先要做好沟通工作

  陪考并不是完全不可以,比如,有一些考生家与考场相距较远,这样路途交通、中午吃饭、休息最好由家长帮忙协调解决。但是,事前一定要做好沟通工作,不要让家长陪考成为孩子们的心理负担。

  考砸了不要责备

  注意聆听孩子的话,仔细观察他的反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劝慰。要知道,这个时候只有鼓励才是有意义的。最后,尽量少跟孩子说话,以免他心绪烦躁或分散注意力。

  别和孩子说答案

  孩子考完试后,切记不要问他考得怎么样,这会加深孩子的烦躁和不安感。不要告诉孩子你已在场外得到的正确答案,也不要对孩子说诸如 “人家说那道题那样答更贴切”一类的话,此时这一切对他毫无帮助,反而会加重他的负担。

  新闻背景

  “陪考”出现的这十来年

  团长:老爸;后勤:老妈;顾问:爷爷;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奶奶;操心团团长:姥姥……

  这是网上一个有趣的“高考陪考团”成员介绍。不知从何时起,每年高考时,孩子考场里考,家长考场外“烤”渐成风气。“陪考”阵容从一个家庭逐渐扩大到一个家族,甚至整个社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浩浩荡荡的“陪考大军”都是高考考场外的一道风景。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