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落榜后重拾梦想 放平心态增强自信(2)

  • 日期:2012-03-10 10:27
  • 来源: 快学网
  • 浏览:
  • 字体:[ ]

  傅安球介绍,来心理咨询的高三毕业生,全由家长陪同。每次,他一定都和家长单独谈片刻。“高考之后的心理调节,家长和孩子一样重要。”傅安球说,很多例子,都是家长的期望值比孩子更高。孩子高考失利后,家长觉得在亲戚、同事面前“脸上无光”,难免数落几声“不争气”。

  “家长要尽快排除‘没面子’这样的负面情绪,以免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傅安球说。

  高三老师:应大力宣传多途径成才的典型

  朱兆辉是延安中学高三老师,加上今年,他在延安中学已连续带了15年的高三学生了。昨天,谈到落榜学生的心理调节,朱老师认为,这需要全社会创造良好的氛围。

  “学生不应当有一考定终身的错误想法,家长也不应当有孩子考不好就丢脸的偏见,社会各界更不应当只关注高考的成功者,而应当大力宣传多途径成材的典型,让孩子们认识到,除了高考上大学,人生还有许多美好的选择。”

  朱老师告诉记者,现在依然有老师教育孩子,不考大学就没有出路,甚至因为孩子成绩不好就歧视的现象存在;而媒体上每到高考,也常常是连篇累牍地报道某某科目应当如何考,志愿应当如何填之类的话题,制造紧张,给考生们带来焦虑与压力。对于孩子的心理调整,压力释放方面的指导却很少提及,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了孩子们必须“破釜沉舟”,否则前途一片黑暗的错觉。

  “不过,随着选择和出路的增多,近年来,考生们落榜后的压力已经逐渐减轻。”朱兆辉老师告诉记者,10多年前,他的学生中有过因为高考失利而自杀的例子,但近年来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发现,对于考不上大学怎么办的问题,孩子们看得还是比较开的,选择复读、出国、早点工作的孩子很多。

  复读学生:明年还可复考,好的心态最重要

  复读一年后第二次参加高考的徐名,今年顺利被上海师范大学录取,沉浸在成功喜悦中的徐名昨天告诉记者,今天的成功,源于自己一年之前坚定的选择。

  回忆起去年拿到考分的那一刻,徐名的话语中依然能听得出丝丝惋惜:查分的结果与自己估计的相差近30分,远在录取分数线之下,巨大的心理落差一下子把他打蒙了。随后的几天是沉默的日子。但总要做出个选择,是复读还是读大专?母亲劝他,先读大专吧,反正以后可以专升本,只要努力,就有机会。

  刚从失利的打击中恢复过来的徐名,此刻表现得十分清醒,他仔细分析了自己失利的原因是因为作文跑题,并认为按照自己平时的能力,考上本科是没问题的。这种自信让徐名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定,他对父母说,我要复读,我要再考!

  徐名参加了浦东的一家高复班。高复班的日子不是那么好熬的,新的同学大多受高考失利影响,整天闷闷不语,而以前的同学却有了关于大学的新话题,自己参与不进。“那段时间,心里真是空落落的。”幸好随着逐渐熟悉,高复班的同学们开始互相交流,互相鼓励。

  “很多来读的同学都跟我一样,相信自己能行,在那种气氛里,我们并没感到自己是失败者。再加上已考过一年,心里不像第一次那么紧张,第二次考试驾轻就熟,一下就获得了成功。”

  相比之下,徐名认为自己比另一个同学要幸运得多,那个同学去年因为1分之差没考进上海交大,今年重考又没考上。徐名十分为他惋惜:“他肯定太紧张了,这段经历告诉我,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重树信心是关键

  专家认为,学生落榜后心理压力增大,要学会调节,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家长、社会、学校有必要对未能上线的考生多一些关心与疏导。专家为此开出三剂“药方”:

  第一,贴心关怀是“良药”。这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语,以免给孩子添压。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