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英语学习中的鄙视链问题研究

  • 日期:2019-07-15 14:15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摘要

本文对英语学习中的轻视链问题停止了研讨,提炼总结了英语学习轻视链三定律,并经过双坐标模型对该问题的成因停止了深入分析。最后分离作者本身阅历,对如何破解轻视链问题给出了可有可无的处理计划。

1. 引言

可能是我公众号关注者有不少高校学生的缘故吧,常有同窗问我与学业有关的问题,有些我真实难以答复,比方说该不该考研读博、该不该出国、科研该怎样搞之类的庞大问题。除此之外,也有些技术性问题,比方说:怎样才干进步英语口语表达才能。

实践上,我的英语程度相当差,我初一才开端学英语,高考时英语成果属于拉分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是压线飘过,至于后来出国读博,不得不用英语,才有所出息,也不过写本博士论文的程度。科研之外,在不熟习的范畴与人交谈就非常费劲了,所以我基本不具备“如何才干进步英语口语表达才能”的经历。但正由于此,倒有许多经验可循,比方如何面对本文所述的英语学习中的轻视链问题。本文仅针对以适用交流为目的的英语口语表达,对进步英语考试成果没有自创意义,若读者中有备战高考的中学生,请慎重参考。

2. 英语学习轻视链问题现状

英语学习中的轻视链,指的是英语表达者(主要指口语表达,以下简称“表达者”)因语法不标准、特别是因口音问题面临的被轻视、被讪笑的现象。普通而言,该轻视链有两个要点:其一、表达者不以英语为母语;其二、不管受众英语程度高于表达者还是低于表达者,均可对表达者停止轻视,诸如“这个英语程度就别出来秀了”、“Chinglish说得好销魂啊”、“这口音也是醉了”等等。就连杨振宁这样的泰斗,英语授课视频的评论里都有对其英语口音的吐槽——大咖如杨教授尚且如此,何况众人乎?

由于该轻视链的存在,诸多底子薄的英语学习者常常怯于在人前启齿说英语,即使练习口语,也常常是找个没人的角落里默读;而默读常常会给本人形成一种口语表达还挺流利的错觉,实践上一到人前说话就捋不顺舌头(不要问我是怎样晓得的),于是愈加怯于启齿,堕入恶性循环。因而,要进步英语口语表达才能,首要在于打破英语学习中轻视链的限制。

3. 英语学习轻视链的成因剖析

为了对轻视链的成因停止深化剖析,本文首先总结提炼出英语学习轻视链三定律:

一、讪笑你英语说得有口音的人一定是我们中国人本人;

二、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历来不会讪笑你英语说得不好;

三、我们平常说中文的时分也一定夹杂着语法错误,且各中央言口音悬殊,但是不会惹起讪笑。

上述三定律还能够推论出如下对应现象:当你碰到老外对你说非常糟糕的中文时,你的反响绝对不是去讪笑他,而是下认识地去尝试了解他,并觉得他很心爱。

显然,上述定律及其推论曾经隐约向我们提醒了英语学习中轻视链的存在是荒唐的。为了从理论层面对此停止分析,我们引入如下双坐标模型。

图1 言语表达适用性与审美性双坐标模型

如图1所示,言语表达包含了两大重要属性:适用性和审美性。其中适用性是言语表达的基本属性,传送信息为其中心价值,我们日常的言语交流都属于这个层次,除了普通话之外,这其中还包括了应有尽有的方言表达;而审美需求则不以传送信息为目的,例如歌曲、戏曲、诗朗读等,表达者借以展现本身才气魅力,受众则对其有美学等待。据此,我们能够对英语学习轻视链三定律反向停止解释:

  • 我们平常说中文的时分也一定夹杂着语法错误,且各中央言口音悬殊,但是不会惹起讪笑日常交流的动身点是为了传送信息,完整落在适用性坐标上,所以就算你的量词全部用“个”、就算你每句话都要带个“然后”、就算你突然飙出普通话里完整没有的方言词汇(例如宝鸡话中的“niania~”),也完整不影响交流。但是,一旦你的表达不再以传送信息为目的,而是炫技的审美需求,那就不可防止地要遭到人们的审美评判,比方说你要当着女神的面唱首歌,你就得思索本人能否五音健全,一旦破音走调,就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等待。

  • 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历来不会讪笑你英语说得不好。同理,当你真地到了国外和老外说英语时,言语表达的中心价值还是传送信息的适用需求,与中文交流一样,人们基本不在意你说的能否有口音、能否严厉契合语法,且与上文描绘的老外对你讲中文的情形类似,当你对老外说英文时,你就成了老外,即便你的英文很糟糕、即便只能以离散的单词停止交流,老外的反响也绝不是讪笑,而是下认识地尝试了解你,并觉得你很心爱。

  • 讪笑你英语说得有口音的人一定是我们中国人本人。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本人反而会讪笑你的英语呢?从双坐标模型来看,缘由其实很简单:中国人对你的英语表达的评判坐标不是适用性,而是审美性。假如地道为了传送信息的适用性,中国人和中国人说中文就能够了。换一句话来说,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国际交流的适用性,但是中国人评判中国人英语程度的尺度却是以审美性为坐标——中国人常常用对待歌曲、诗朗读的目光去对待英语,这就形成了错位抵触。所以,当一个中国人对另一个或者一群中国人说了一段英文后,人们的第一反响绝对不会是这段话表达的意义是什么,而是这段英文的口音地道不地道、纯粹不纯粹,这就偏离了言语表达的中心价值,于是英语学习的轻视链就构成了。当然,个别场所也有少数人说英语的确是为了炫技式的审美需求,此时面临严苛的审美评判也无可厚非,但这与绝大多数人学习英语的目的不符,故在此不做讨论。

4. 应对措施

由上述模型可知,言语表达的最高境地是适用性与审美性的兼容,即双坐标模型的对角线位置,如图2所示:

图2 言语表达适用性与审美性兼容的最高境地:传说中的“那种听声音就能让耳朵怀孕的人”。

但是,在审美性和适用性两个坐标上完成打破需求的根底条件是不同的,如图3所示:

图3 审美性和适用性对应的根底条件;本图为作者指关节冲击颅顶骨(即拍脑袋)所绘,不代表真实比例。

下面分别予以讨论:

  • 审美需求:如图3所示,决议审美需求的主要要素是生理条件,例如先天嗓音条件决议了一个人的音色,后天构成的口腔肌肉记忆决议了一个人的口音。以作者为例,作者自己音色毫无美感,且作者出身乡村,高考前从未出过县,直到上大学才开端说普通话,因长期方言构成的口腔肌肉记忆,前后鼻音不分、"n"和“l”不分。直到当年作者对同窗发火把“滚”说成“gǒng”招致大家笑场之后,奋发苦练数年,直至今日,终于能辨别前后鼻音、能正确说出“运用”这个词了,但“男篮”这个词仍然是死穴。因而作者早已放弃了言语表达的审美需求,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另一方面,审美需求对词汇量等言语硬学问的请求并不高。仍以作者为例,作者认识几位粤语歌以至日语歌唱得很好听的朋友,其歌声一听便沦为粉丝,但是他们自己并不会讲粤语或者日语。这同时也是审美需求并不以传送信息为任务的又一例证。

  • 适用需求:与审美需求不同,决议适用性需求的中心要素不是生理条件,而是词汇量等言语硬学问。仍以作者为例,固然作者在审美需求方面的建树简直为零,但是作者靠着一口分发着浓郁秦声秦韵的英语无障碍地走过了十多个国度。此外,词汇量等言语硬学问的学习与积聚,既不受个人先天嗓音条件的限制,也不受后天口腔肌肉记忆的约束,只需肯下功夫,随时随地都能够完成打破。其实关于大局部高校学生而言,但凡经过高考的严酷洗礼、经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轮番磨炼的人,能够说英语程度曾经根本不差了。这并非夸大——当你开端学一门第二外语时,不管是法语、德语、俄语还是阿拉伯语,你就会发现,你的英语能读能写能交流,实践上曾经相当不错了。

显然,对普通人而言,学习一门外语,首要在于其适用需求;欲进步口语表达才能,首要在于敢张口,大声去说。看待口音问题,我们当然不能为此自豪,但也大可不用为此纠结烦恼以致于不敢张口。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对言语表达中的错误和不规范的中央任其自然。假如说言语的审美需求是“椟”,适用需求是“珠”,我们当然不能“买椟还珠”,但假如“椟”上面沾了脏东西,还是要擦掉的。

实践上,假如一个人由于口音问题而不敢启齿讲话,那么从某种意义而言,在内心深处最轻视本人口音的那个人,何尝不是本人呢?

5. 结论

本文运用双坐标模型对英语学习中存在的轻视链问题停止了深化剖析,结果标明,只要在中国人本人评价中国人的英语表达时才会存在轻视链,其基本缘由在于英语表达的适用性与评价规范的审美性之间的错位抵触。学习英语的中心目的在于交流信息,属于适用性范畴,故要从适用需求的角度增强言语硬学问的学习与积聚;关于口音等问题带来的审美性搅扰,大可不用纠结。

需求阐明的是,本文偏重于英语学习中的口语表达,对广阔研讨生而言,在英文论文写作过程中,应当秉持严谨、细致、认真的态度根绝言语表达错误。若由于听任表达错误而挨了导师的打,本文概不担任。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