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古代诗文阅读1

  • 日期:2017-06-28 13:45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古代诗文阅读1
一、文言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亢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 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B.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报怨:报仇      
C.金城千里                       金城:像钢铁般坚固的城池
D.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应:响应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贾谊是汉赋的早期作家,《过秦论》不是赋却带有赋的特点,讲究铺排渲染,行文多用骈偶,它的骈偶不同于后来的骈体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而是灵活多样,有时字数不完全相等。
B.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他主张施行仁政以安民,《过秦论》就是为了宣传这种主张写的。
C.“殊俗”指风俗不同的边远地区;“黔首”是秦代对百姓的称谓。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山东”是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奋六世之余烈”的“六世”是指:秦孝公、惠文、武、昭襄王、孝文王和庄襄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第一段主要写秦始皇统一天下。作者写到了秦始皇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等方面巩固政权的措施。
B.选文第二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极力写了陈涉的地位低下、才智不足,缺 乏作战能力,这其实是在为最终结论做铺垫。
C.选文第三段阐述渚侯国和秦王朝灭亡的原因。通过秦王朝、陈涉与九国之师三者的 对比.对统治者不施仁敢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D.选文在写秦的强盛和陈涉的地位身份时,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磅礴, 语意酣畅淋漓,读起来有一泻千里之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称现代汉语。(8分)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4分)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萋萋①芳草忆王孙②。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③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释】①萋萋:形容春草茂盛的样子。②王孙:这里指游子,行人。③杜宇: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好象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
8.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4分)
 

 

9.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但其所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作简要的分析。(4分) 

 


三、古诗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自古有之,在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具体体现在“                     ,                        ”的渔业治理原则上。
(2)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为例,论证学习贵在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一句是“                           ,                                     ”。
(3)白居易的《琵琶行》,对音乐的描写特别出彩,其中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的一句是“                 ,                   ”。
(4)范仲淹在《渔家傲》中,写守边将士饮酒四家,但还没有建立军功,不甘无功而返的诗句是“                       ,                            ”
四、文言文阅读(24分,其中,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B.而闻者彰          彰:赞许
C.非利足也          利足:善于行走
D.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7.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吾尝终日而思矣”中意义与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二)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善属文。太祖①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②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 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③坐死。由是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曰:“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太和五年,复上疏,“每四节之会,块然④独处,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九,有删改))
【注】①太祖,即曹操。②文帝,即曹丕。③公车司马令一职始于秦,简称公车令,掌宫南阙门(司马门)及夜间巡视。块然,孤独的样子。
8.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属文                 属:撰写,写作
B.宫人左右,并为之说     说:同“悦”,高兴
C.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   坐:犯…罪
D.植与诸侯并就国         就:前往,回到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A.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B.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C.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 /怅然绝望/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D.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植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显现才华,而且性情随和,对所驾的车马以及平日着装也不刻意追求华丽,加之反应敏捷,深受曹操宠爱。
B.曹植曾得到曹操的器重和勉励,同时因为出众的才华,以及身边又有丁仪、丁廙、杨修等人辅佐,好几次差一点被曹操立为嗣子。
C.曹植率性而为,举止旷达,不知砥砺言行,曾因醉酒而没有能接受曹操让他救曹仁 的命令,曹植虽然后来后悔了,但还是没有能够出征。
D.曹植受到冷落和排挤后,常常自怨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几次上书,希望朝廷给自己机会,终无果,郁郁寡欢中抱病而亡。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分)

(2)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3分)

(3)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3分)


五、诗歌鉴赏与默写(18分)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雨后    陆游
雨後凉生病体轻,闲拖拄杖出门行。
槐花落尽桐阴薄,时有残蝉一两声。
(1)试比较本诗“闲拖拄杖出门行”与“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陆游)两句中“拄杖”这一行为的含义的不同。(4分)

 

 

(2)请简要赏析“槐花落尽桐阴薄,时有残蝉一两声”。 (4分)

 

 

六.依照课文内容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1)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尖锐地指出梁惠王不施行仁政而导致民不聊生的句子是:“                ,               ”。
(2)在《劝学》中,荀子劝告我们要广泛学习并且时时注意自身言行以成为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的句子是:“              ,               ”。
(3)《过秦论》中描写秦朝为了保住帝王基业,派重兵把守险要之处的句子是:“                   ,                  ”。
(4)孔子说明君子用人纳言时必须观察周详,必须听其言而观其行,不可轻下判断的句子是“                  ,                 ”。
(5)在谈论《诗》的功用时,孔子强调其“兴观群怨”的功能,并认为:“                     ,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选自《阳货》。
  
古代诗文阅读1
参考答案
一、4.D(应,回声似的应和)
5.C(“山东”是指崤山以东的地区)
6.C(没有阐述各诸侯国灭亡的原因,不是三者的对比;主要指秦统治者,笼统地称“统治者”不准确)
7.(1)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铜人,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兵、锋镝、金人十二、弱,各1分) 
(2)一个戍卒发难国家就灭亡了,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各1分)
二、8.作者精心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2分)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伤感的氛围。(2分)
9. 感情不同,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断魂”指思乡之情;(2分 )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断魂”是思夫之愁。(2分)
三、10.(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四、6.彰:明显,清楚。这里指听得更清楚。
7.C例句,表修饰;A转折;B转折C修饰D承接
8.说:讲好话
9.C
10.C “悔而罢之”是说曹操打消了立曹植为嗣的念头。
11.(1)借助舟船的人,并不一定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2)曹植落笔片刻就已完成,文辞华美可观,曹操甚为惊异
(3)昔日的毛遂只是赵国的地位低贱的奴仆,尚且借着锥囊的比喻来使平原君领悟,从而建立功劳
五、(1)不同:《雨后》一诗中的“拄杖”是诗人具体的行为,表现了诗人雨后感觉病轻的舒适与闲适,但更多的是表现内心的伤感悲凉。《游山西村》一诗中的“拄杖”则是诗人想象中的行为,借此表现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2)①视听结合:以诗人观看到的“槐花落尽”与“桐阴薄”描绘出春末夏初的节令特征,而“残蝉”则诉诸听觉,两者结合,渲染出萧索冷清的氛围。②以有声写无声(或反衬):以“残蝉一两声”反衬环境的幽静凄清③借景抒情:作者借萧索冷清的环境抒发病后偶得的闲适、因年老体衰而产生的伤感与忧愁。



标签:高考复习

 2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