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文言文高频词(十六)乃、其、且

  • 日期:2017-06-21 13:40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1.乃

(1)设九宾于廷,臣表条件的副词,译为“才”“这才”“就”)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项王)至东城,限制范围、数量、程度的副词,译为“只”“仅仅”)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第二人称代词,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翁。(陆游《示儿》)

(4)今其智表转折的副词,译为“却”“竟(然)”“反而”)反不能及。(《师说》)
   (5)秦王恐其破璧,表承接的副词,译为“于是”“就”“便”)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6)所谓华山洞者,以其起确认作用的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译为“是”“就是”“原来是”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2.其

(1)巩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表婉商语气,译为“还是”“恐怕”)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2)臣从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3)则表远指的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4)蜀之鄙有二僧,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一贫,其一富。(《为学》)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加强揣测语气的副词,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皆出于此乎?(《师说》)

(6)与尔三矢,尔加强祈使语气的副词,相当于“一定”“可要”)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7)天之苍苍,表选择的连词,相当于“还是”“抑或”“是……还是……”)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8)而余亦悔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你的”“自己的”)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9)表假设的连词,相当于“如果”“假如”)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10)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相当于“难道”“怎么”)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11)佩缤纷调节音节的助词,可不译)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3.且 

(1)誓不相隔卿,副词,译为“暂且”“姑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2)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副词,译为“将”“将要”)尽”。(《游褒禅山记》)

(3)表递进的连词,译为“而且”“并且”“况且”“再说”)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4)臣死表让步的连词,译为“尚且”“还”)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5)王不行,示赵弱表并列的连词,译为“又”,“又……又……”,“一面……,一面……”)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巩固训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得过。(《赤壁之战》)
           ②度我至军中,公入。(《鸿门宴》)

     B问今是何世,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若事之不济,此天也。(《赤壁之战》)

     C①良入,具告以沛公。(《鸿门宴》)

        遂收樊於期之首,函封之。(《荆轲刺秦王》)

D.①当立者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②事所以不成者,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秦王恐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B.①及其出,则或咎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地。(《赤壁之战》)

C.①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呜呼!(《马说》)

信然邪?梦邪?(《祭十二郎文》)

D.①路曼曼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命如南山石,四体康直。(《孔雀东南飞》)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B.①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从师而问焉。(《师说》)

②卿但暂还家,吾今报府。(《孔雀东南飞》)

C.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若属皆为所虏。(《鸿门宴》)

D.①存者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秦强而赵弱。(《廉颇蔺相如列传》)

 

参考答案:

1.B(B项①表转折关系的副词,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②起确认作用的副词,用在判断句中,可译为“是”“就是”“原来是”等。A表示条件关系的副词,可译为“才”“这才”“就”等。C表示承接关系的副词,可译为“于是”“就”“便”等。D起确认作用的副词,用在判断句中,可译为“是”“就是”“原来是”等。

2.D(D项①,起调节音节作用的助词,可不译。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相当于“如果”“假如”。A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B项表示远指的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C项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相当于“还是”“抑或”“是……还是……”。

3.C(C项“且”作副词,译为“将”“将要”。A项①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译为“又”,“又……又……”,“一面……,一面……”。表示递进关系连词,译为“而且”“况且”“再说”。B项①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译为“尚且”“还”。②“且”作副词,译为“将”“将要”。D项①作副词,译为“暂且”“姑且”。表示递进关系连词,译为“况且”“再说”。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