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

  • 日期:2017-06-21 13:26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所有曾经的烦恼,    的人际关系,不堪回首的悲苦,还有     的愿望,都像被船桨切断的海草,      而去。只有让人灵魂出窍的蔚蓝色,由于深达几千米的摞叠,化作了近乎黑色的铁幕,襁褓一样包裹着生灵      的灵魂。
A、复杂 层出不穷 飘荡 孤寂
B、芜杂 层出不穷 漂浮 孤寂
C、芜杂 不一而足 漂浮 寂寞
D、复杂 不一而足 飘荡 寂寞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乡居的少年那么神往于火车,大概因为它雄伟而修长,轩昂的车头一声高啸,一节节的车厢铿铿跟进,那气派真是慑人。         。          。         。          。          ,黑洞把你吐回给白昼。这一连串的经验,从惊到喜,中间还带着不安和神秘,历时虽短而印象很深。
①过桥时俯瞰深谷,真若下临无地,蹑虚而行,一颗心,也忐忐忑忑呆在半空
②至于轮轨相激枕木相应的节奏,初则铿锵而慷慨,继则单调而催眠,也另有一番情韵
③光明在山的那一头迎你,先是一片幽昧的微熹,迟疑不决,蓦地天光豁然开朗
④黑暗迎面撞来,当头罩下,一点准备也没有,那是过山洞
⑤惊魂未定,两壁的回声轰动不绝,你已经愈陷愈深,冲进山岳的盲肠里去了
A. ①④③⑤② B. ②①④⑤③
C. ①④⑤③② D. ②③④⑤①
3.下列对联对应的历史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1)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2)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
(3)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播芳馨。
(4)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A. 司马迁 施耐庵 汤显祖 辛弃疾
B. 班固 吴敬梓 王安石 辛弃疾
C. 班固 施耐庵 王安石 文天祥
D. 司马迁 吴敬梓 汤显祖 文天祥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获悉伯父身体抱恙,甚为惦念,望您安心养病,敬祝痊安。
B.借重我的力量,小王终于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
C.打扰您了!我想垂询一下如何在本校图书馆借阅图书。
D.我们公司现缺产品运营总监一名,您是否有意高就?
5. 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似乎得到了安逸,但失去的却是自由。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D. 真正的关爱就是对天性的尊重。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忘庵王先生传
[清]汪琬
王先生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六世孙也。以诸生入太学,少时风流傥爽,不屑意举
子业,自读书赋诗外,若投壶、蹴鞠、豢鱼、笼禽之方,无不通究,而尤长于画,素擅鉴赏。
家本饶裕,而王先生雅
不事生产,数为徭赋所困,又性好施予,亲故间或有负之者,亦
概置不问,计一岁所入,辄缘手尽,以是其家遂落。甫壮,乃屏
绝诸好,独以高洁醖藉自持。
家既益落,而所作画益工。前太常王翁烟客亦善画,尤亟称之曰:“近代写生家多画院
气,独吾勤中所作,神韵生动,当在妙品中。”于是其声誉大噪,四方士大夫走书币造请者
日夕相属。寸缣尺素,流传远近,莫不郑重藏弆,甚有作赝笔以售者。京师贵人争慕王先生
名,出兼
金访求其画,不能得。内阁宋文恪公,即王先生姊婿也,方贵显于朝,移书招王先
生入京师,先生笑而不应。尝语人曰:“古之善画者,莫一非高人杰士以文行著者也。有如
文恪公诸客沈征君、唐解元、文待诏之属,其人皆能为画重,不则画岂能重人乎?”盖晚而
自号忘庵,或征其说,王先生告之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今予之补劓息机于
此也,世忘予乎?予忘世乎?两相忘,则去道也近矣。”其寓意超卓如此。年仅五十有九,
卒于家。
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居平善
病,晚岁
病屡发,不复多作画。故人有贫乏者,辄强之使作,王先生欣然执笔曰:“愿以佐吾子晨夕
需。”族父年老,有孙女不能嫁,王先生复力疾为作数幅,俾鬻以治奁具。客有以病谏者,
王先生曰:“吾财不足而力有余,敢自爱耶?”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
薪粟几罄矣。疾既革,又命诸子尽出箧衍中所余,赠遗诸亲故,无复存者。琬闻其讣,为之
潸然出涕曰:“此吾吴之老成典型也。自今以往,吴中岂复有斯人比乎?”盖一时钜公胜流
俱推重王先生画,而琬独爱慕其为人,以为王先生素行匪特长者也,盖有古达人遗风焉,故
愿为之传。
(《汪琬全集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
的一项是(3 分)
A.王先生雅
不事生产 雅:非常
B.屏
绝诸好 屏:摒弃
C.出兼
金访求其画 兼:多倍
D.居平善
病 善:多
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武不屑举业,不事生产,其家遂落,但其所作之画却更为精工。
B.王武以画得誉,但并不以画攀附权贵,保持了高洁的品行。
C.王武晚年自号“忘庵”,他彻底超越了世俗功利,忘却了人间烟火。
D.文章叙议结合,选择了王武的典型言行,生动塑造了一个操守高尚的人物形象。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4 分)
(2)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4 分)
9.作者“独爱慕其为人”,请概括王武为人的特点。(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壶中天
张炎
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
古道,风定波犹直
② 。野人惊问:泛槎 ③ 何处狂客?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惟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
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
④ 飞上孤白。
【注】①张炎:宋末元初词人。宋亡以后,词人南归。②直:此处指波浪大。③槎:木
筏。④海蟾:海月。
⑴上阕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 分)
⑵请赏析下阕中“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的妙处。(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3)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4)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5)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6)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7)君子固穷, 。(《论语·卫灵公》)
(8) ,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伤心的舞蹈
苏童
我的粗壮的身体注定我跟舞蹈无缘,我要说的是我小时候的事情。
那是我在红旗小学上四年级时候的事了,至今记忆犹新,有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段红
把我从跳绳的人堆里叫出来,她拉着我的手走过操场时所有的孩子都艳羡地看着我。段红是
个五十多岁的穿白球鞋的老太太,她从我父亲那阵就开始教孩子们跳舞唱歌了。你要知道让
段红牵着手意味着你交了好运。你可能入选宣传队了。
我跟着段红走进办公室,猛然发现李小果站在窗前,拿着粉笔在玻璃上画飞机和大炮。
他歪过脖子朝我鄙夷地白了一眼。我明白他的意思。那意思就是你怎么也来了?
我当时气得直想把李小果拉出去毙了,我用不着害怕李小果的狗屁主任爸爸。段红让我
一边蹦跳一边做一个擦玻璃的动作,不断重复,最后她喊停,“跳得很好,像个红孩子。”
她掏出手绢擦了擦我脸上的汗,“明天你和李小果一起来排练吧。”
我突然想起来段红让我表演的是《红孩子》里的动作。那个舞蹈就是六男六女十二个孩
子手持扫帚、拖把、抹布搞卫生。它是我们学校宣传队的压台戏,但是那个负责擦玻璃的男
孩转学走了。我和李小果就是来顶缺的,段红说,“你们好好练,谁跳得好就让谁上台。”
宣传队里的十三个孩子每逢周三周末集中在大教室里,像群小鸡跟着段红老太太老母鸡
闻乐起舞,我混杂在其中,那种幸福却是永生难忘的。
我接着要说的是另外一个孩子的舞蹈。那是个非常美丽的小女孩,她叫赵文燕。我认为
赵文燕是个典型形象。赵文燕就是《红孩子》里举着拖把跳舞的女孩。
赵文燕的妈以前就是个跳舞的,后来不知为什么事,总是想悬梁自尽,三番五次的,没
有成功。据说都是让赵文燕发现的,她哭叫着把椅子垫到她妈脚下,她妈就没办法了。
赵文燕化了妆像天仙一样惹人爱怜,但她一上台就紧张,一紧张她就会蹲下去,在台上
尿尿,那叫做失尿症。宣传队之所以没有开除赵文燕,一是因为她漂亮,二是段红老太太不
舍得她。段红说,“她是让吓的,那孩子可怜。”
离会演只有七八天的工夫了。段红老太太把我叫到一边,悄悄地咬着我耳朵说,“好好
跳,我准备让你上台。”段红老太太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咬着你耳朵说话的老太太。段红老太
太真是一个世上罕见的老太太,她的腰肢比八岁女孩还要柔韧,舞步比风中杨柳还要婀娜。
她从年轻时就这样跳着,忘了结婚忘了生孩子。
“好好跳,让你上台。”
我记得这是段红老太太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紧接着的一次排练发生了一件大事。段红
老太太那天脸色非常红润,她跟以往一样像富有经验的老母鸡操练着小鸡的队伍,段红一遍
一遍从圈圈外蹦进来跳出去,摹拟擦玻璃的动作,我看见她突然不动了,双手柔美地停在空
中。一个定格。段红的炯炯目光在一剎那间涣散了。我看着她的微胖的身子慢慢向后倒去。
那叫脑血栓。是高血压引起的灾病。以十三个孩子的知识,谁也理解不了脑血栓和死亡
的关系。我从前认为学校的老师都是长生不死的。段红老太太死了一会儿还会活过来的,但
翌日我一进学校就听说段红老太太真的死了,赵文燕伏在课桌上呜呜地哭个不停。她的书包
摊在桌上,里面放着一只白球鞋,那是送段红去医院时掉在路上的。
段红老太太死后我以为宣传队也散了,因为没有人来召唤我去排练了,那是春光明媚的
日子,有一天我走过大教室窗前惊奇地发现赵文燕李小果他们还在排练,校长和一个陌生的
年轻女人在指挥他们。十二个,六男六女,只是没有了我。
我呢?不是说让我上让李小果滚蛋的吗?我伏在窗台上偷看了一会,想进去又不敢进
去。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要我而要李小果那天字第一号的大笨蛋。我这辈子尝到的第一回
失落感就是这时候。这时候我十二岁。十二岁就有了失落感全是舞蹈的罪过。
我最害怕的日子终于来到了。会演了,地点就在学校的大礼堂里。
轮到《红孩子》上场了。六男六女十二个孩子分两排跳上舞台,我看见赵文燕的脸像个
老妇女一样愁眉不展,她上台没跳几下就蹲了下去。站在台下的校长马上抱住了脑袋,朝天
翻了个白眼。
赵文燕还是没憋住,她又尿啦!
我腾地站起来,拍手,大笑。我的笑声尖利响亮。班主任就从前排冲过来,把我摁倒在
凳子上。但我还是忍不住,张大了嘴巴笑。班主任在我脸上刷了一巴掌。
你在十二岁时会这样笑吗?
这好像就是我要说的舞蹈的故事。
需要交代一下故事中的另外两个孩子的下落以构成故事。赵文燕在升中学前夕被上海一
家舞蹈学校选去,我后来曾经在电视里欣赏过她的荷花舞,她跳起舞来显得美丽动人。赵文
燕在上海跳舞的头一年,她妈妈就死了,依然是悬梁,赵文燕不在家里她妈妈就死成了。
还有就是笨蛋李小果。李小果就是我们街上那个坐轮椅出门的残疾人。有一天他在建筑
工程队搭脚手架的时候,从十米高空坠落下来,两条腿摔断了。
我想这叫做悲剧命运。悲剧命运就是你一辈子只跳过一次舞,但你的腿却摔断了。
就这么回事。舞蹈这东西你能说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吗?
12.请解释划线词语“典型形象”“悲剧命运”的含义。(4 分)
13.请分析段红老太太在小说中的作用。(4 分)
14.本文以“伤心的舞蹈”为题,“伤心”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15.小说最后交代赵文燕、李小果的下落,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
作家与说故事的人
(加拿大)玛格丽特·艾特伍德
长久以来作者惯用的招数之一,就是假扮成口述的讲故事者,例如乔叟的《坎特伯雷故
事》便创造出一堆滔滔不绝的男女,扮演他自己所要讲的这个故事中的说故事之人。此外,
你一定也读过书评说某某作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吧?作家找到的当然不是声音,而
是一种书写文字的方式,能够制造出声音的幻象。
但不管哄骗读者的本事再高明,作家跟说故事的人终究不同。首先,他或她写作时是单
独一人,但传统的说故事之人则否。说故事的人就像演员,必须跟现场观众听众即时互动,
其艺术是表演性质,表演工具是说话的声音,再加上表情和手势的辅助。如此近距离接触,
意味着说故事的人必须谨守若干分寸。要是惹毛了听众 ——讲太多渎神或猥亵的话,或者骂
到听众的家乡或景仰的领袖或族群,等等,你就可能被砸个满头烂水果,甚至遭到拳脚交加。
就这一点而言,写书的人跟涂鸦艺术家一样,都比说故事的人自由:他不必待在那里等观众读者的反应。作家可以在书出版问世时跑去度假,避而不读书评。反正作家也不真的关心书
评 ——因为已经太迟了。等到书印出来的时候,内容早已敲定,木已成舟,作家的工作已经
结束。内行的书评或许对他的下一本书有帮助,但是已经出版的这一本呢,就只能在这邪恶
的大世界里自求多福了,小可怜。
故事讲到一半,说故事的人可以有限度地临场发挥,例如加油添醋,岔出去讲别的,或
者添加细节,但他不能回过头去修改故事的开头,除非等到下一场。一如在戏院里看电影,
他的故事是单行道:你不能往回翻到第一页,将整个故事大加变动。然而作家就不同了,他
可以把草稿一改再改,像福楼拜那样辛辛苦苦修整句子,苦思最适合的,任意删改人物的名
字,甚至可以删掉整个人物。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文字的质地和整体的通顺一致对小说
家比对说故事者重要。一流的说故事者可以口吐莲花临场发挥,但通常都要依赖现成的句子
和比喻,就像存着一批文字工具,必要时就抽出来用。他们不太担心用词重复,只有作家才
得在校稿时仔细检查,抓出无意间重复使用的词。这并不表示作家比说故事的人更有学问、
更谨慎,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方面比较有学问而谨慎。
两者的对象也不同。对说故事的人而言,听众就近在眼前,但作家可能永远也不会见到
或认识读者。作家和读者看不见彼此,唯一能看见的是书,而读者拿到书的时候作家也可能
早已辞世。口述的故事不会随着说故事者一起死去:很多这类故事都已流传千百年,从一地
传到另一地,从一个世纪传到下一个世纪。但故事的某一特定面貌 ——也就是某一特定个人
讲述的方式 ——确实会跟那人一起死去,因此故事会随着讲述者不同而改变。故事不是在人
手之间传递,而是从口到耳再到口,如此继续移动下去。
书可以比作者活得久,也会移动,也可以说是能够改变。但改变的不是说故事的方式,
而是阅读的方式。许多评论家都说过,一代代读者重新创造文学作品,在其中找到新的意义,
使其历久弥新。书本的白纸黑字因此便如同乐谱,本身并非音乐,但当音乐家演奏  ——或
者如大家所说的“诠释” ——它时,便成为音乐。阅读文本就像同时演奏并聆听音乐,读
者自己变成了诠释者。
16.作家与说故事的人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概述。(6 分)
17.结合文本,阐释划线句子的内涵。(6 分)
18.联系全文,简析读者应如何阅读作家的故事。(6 分)
七、作文(70 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70 分)
有人说,“我不知道”,这句话虽然短小,却具有坚实的翅膀,拓展了我们的生活。
也有人说,如果不想知道,无论看多少次都还是不知道。


南师附中 2017 届语文校模文科附加卷
一、阅读材料,完成 21-23 题。(10 分)
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且如《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
流。”此岂可以出处求哉!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益远矣。盖后人无不知杜诗所以
妙绝古今者何在,但以一字亦有出处为工,如《西昆酬唱集》中诗,何曾有一字无出处,便
以为追配少陵,可乎?且今人作诗亦未尝无出处渠自不知若为之笺注亦字字有出处但不妨其
为恶诗耳。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五处)(5 分)
且 今 人 作 诗 亦 未 尝 无 出 处 渠 自 不 知 若 为 之 笺 注 亦 字 字 有
出 处 但 不 妨 其 为 恶 诗 耳 。
22.本文选自《老学庵笔记》,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_。(1 分)
23.在这则材料中,作者对“今人”的哪些现象提出了批评?(4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
是(5 分) ( )( )
A.《三国演义》中,刘备兵发东吴,张昭认为蜀兵势大,诸葛瑾出使必不归,而孙权坚信诸
葛瑾必回吴,结果诸葛瑾果真返回,张昭十分羞愧。
B.《子夜》中,得知双桥镇失陷的消息后,吴荪甫气急败坏,转而又对林佩瑶的沉默很不满,
林佩瑶则安慰他说:“一个人的理想迟早是要胜利的。”
C.《边城》中,祖父去世后,五十多岁的杨马兵承担了照顾翠翠的责任,他做事既勤快又干
净,常和翠翠一同谈论祖父,还陪她等待二老的归来。
D.《老人与海》中,第一条鲨鱼被老人用鱼叉刺死,虽然这条鲨鱼啃掉了大马林鱼近四十磅
肉,老人并不心疼,反而因大鱼重量减轻而放松。
E.《茶馆》中的常四爷是个旗人,他性格耿直,具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王利发见有特务,便
提醒他说话小心,但常四爷还是被特务找茬抓走了。
25.简答题(10 分)
(1)《红楼梦》第八十回中,“香菱忙笑道:‘奶奶说那里话。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属奶奶,
何得换一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担得起。奶奶说那一个字好,就用那一个。’”“奶奶”
是谁?她为什么要给香菱改名字?这段文字表现了香菱怎样的心理?(5 分)
(2)《哈姆莱特》中,国王、王后和波洛涅斯为了弄清哈姆莱特“疯癫”的虚实,做了哪些
试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5 分)
三、材料分析概括题(15 分)
阅读材料,完成 26~28 题。
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似乎说他是“中国文化的守夜人”更能符合我心目中鲁
迅的样子。我这一生,与其说是在中国的现实生活里过来的,不如说是从中国文化中走过来
的。中国当代文化的风云变幻使我像在茫茫暗夜中走路,不知自己的脚将踩在什么上。记得
小时和母亲住在农村一座黑糊糊的土屋中,睡梦中醒来,见母亲还坐在我的身边,心里就感
到很踏实,很安全,若是发现身边没有一个醒着的人,心里马上就恐怖起来。在我的感觉里,
鲁迅就是一个醒着的人。感到中国还有一个醒着的人,我心里多少感到踏实些,即使对现实
的世界仍然是迷蒙的,但到底少了一些恐怖感。中国现当代文人说的多是梦话。梦话也有文学价值,但对我这样一个胆小的人,说梦话的人甚至比不说梦话的人更加可怕。鲁迅之所以
在我的心灵中占了一个特殊的位置,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守夜人有守夜人的价值。在夜里,大家都睡着,他醒着,总算中国文化还没有都睡去。
当然,在夜里,醒着的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还有其他一些人。别人都睡了,正是偷东西的
好时机,小偷就多了起来。小偷是没有在白天当强盗的勇气的,他得等到夜里,趁别人昏睡
的时候,悄悄跑到人家家里取钱或财物。乱世出英雄,暗夜出盗贼。对于现代社会,中国大
多数的人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只有少数的知识分子明白了一点世界大势。只要他们不管
别人的死活,不管整个中国的前途,耍点小聪明,施点小诡计,就能捞摸到不少的好东西。
鲁迅原本也是有条件趁机捞一把的,但他非但没有捞,反而把中国知识分子的那些小聪明、
小把戏,戳破了不少,记录了不少。有了鲁迅的存在,他们想任意地涂抹历史就有些困难了。
等到中国人都从睡梦中醒过来,人们至少还可以从这个守夜人的作品里,知道那时候的中国
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选自王富仁《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有删改)
26.作者认为鲁迅是“中国文化的守夜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 分)
27.鲁迅这位“守夜人”的价值表现在哪些地方?(5 分)
28.请以《呐喊》中的《风波》为例,谈谈你对划线语句的理解。(6 分)

2017 届语文校模答案
1 答案【B】
2 答案【B】
3 答案【D】
4 答案【A】
5 答案【C】
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6.A 7.C
8.(1)王武为人孝顺友爱,和乐平易,与人交往也毫无城府,遇到人不论高贵低贱,年岁
大小,均能迁就屈从,彼此亲切。
(2)在此之前,积存储藏的各种名家手迹和各类奇珍异宝十分多,中年的时候多用来交换
木柴、大米,几乎耗尽。
9.淡泊名利、不攀附权贵、乐于助人、平易近人,持重老成。(一点 1 分)
全文翻译(仅供参考)
王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的六世孙,凭借诸生的身份进入太学。年少时风流洒
脱,不屑于举业,除了读书赋诗外,像投壶、蹴鞠、豢鱼、笼禽之类,无不通晓,特别擅
长绘画,也擅长鉴赏。
家里本来富裕,而王武却向来不从事生产,多次被徭赋所困。他本性喜好施舍给予,
亲戚朋友中有人欠他钱,他也一概置之不问。一年的收入,也随手花费殆尽,因此,家族
败落。刚一成年,他便摒弃各种爱好,单单凭借高洁宽和的品格自守。
家族愈加没落,但王武所作之画却更为精工。前太常王烟客也擅长绘画,多次地称赞
说:“近代的写生家多有画院气,唯独王勤中的作品,神韵生动,当为妙品。”因此,王
武声名大噪。四方士大夫送来书信聘金,登门造访的人也日夜相连。他的书画,远近流
传,没有谁不郑重保藏,甚至有人做赝品出售。京师中的贵人争相仰慕王武之名,拿出大
量的金钱求其画,却不能得。内阁宋文恪公,是王武的姊婿,正在朝中显贵,写信招王武
入京师,王武笑而不应。他曾对人说:“古代擅长绘画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以写文章而闻
名的高人杰士,就像文恪公的几位门客沈征君、唐解元、文待诏等,那些人都能因为他们
的画而重,画难道能因为人而贵重吗?晚年自号忘庵,有人想要知道此号的缘由,王武告
诉他说:“鱼在宽阔的江湖中会忘掉自己的本性,而人有了一些本事便会忘乎所以。我在
这里恢复本来的面目,息灭机心,世俗忘记我了吗?我忘记了世俗了吗?彼此相忘,那便
是接近于道了。忘庵的寓意超然卓绝。年仅五十岁,死于家中。
王武为人孝顺友爱,和乐平易,与人交往,毫无城府,遇到人不论高贵低贱,年岁大
小,均能迁就屈从,彼此亲切。王武平素多病,晚年时经常发病,不再作画。有贫穷的故
友,勉强让他作画,王武便欣然执笔,说:“愿用我的画帮助你一日的需要。”族父年
老,有孙女无法出嫁,王武强忍疾病,作画数幅,把画变卖了作为出嫁的嫁妆。有人以生
病为缘由规劝他,他说:“我家财虽不足,但还有余力,怎敢自爱?” 在此之前,积存储
藏的各种名家手迹和各类奇珍异宝十分多,中年的时候多用来交换木柴、大米,几乎耗
尽。病危时,他又命诸子把竹箱中所剩下的物品全部拿出来赠给各个亲友,一点也没有留
存。我听闻他的死讯,为他潸然落泪,说:“这是我们吴地老成的典型,自今往后,吴地
难道还会有人能够比得上他吗?因此,一时之间,王公大臣和名流们都推崇王武的画,而
我却只敬慕他的为人,认为王先生平素的行为老成持重,有古代贤达之人的遗风,因此我
愿意为他作传。
诗歌鉴赏答案:
⑴①亡国的苦闷。
②“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没想到会来,却来了,失意,苦闷。
③“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黄河古道,水流湍急,有羁旅之愁。。
④“野人惊问”,不被人理解的苦闷。
共 2 分,分析到“苦闷”“失意”给 1 分,分析到“羁旅之愁”给 1 分。
刻画了一位失意、苦闷,不被人理解,有着羁旅之愁的主人公形象。(3 分)(“失意/苦
闷 1 分,不被人理解 1 分,有着羁旅之愁 1 分)
⑵①化静为动,静态的月光有了动作感。“飞”写出在苍茫海面上,月光似从海底飞起的
奇绝之景。
②视听结合,歌断与月光。
③情景交融(或者以景结情),戛然而止于孤清的羁旅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
每点 2 分。
默写答案
1. 山气日夕佳
2. 辩乎荣辱之境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4. 呕哑嘲哳难为听
5. 则素湍绿潭
6. 砯崖转石万壑雷
7. 小人穷斯滥矣
8. 旧书不厌百回读
小说答案
答案:
12.“典型形象”,指赵文燕美丽,天生适合舞蹈,但她是忧伤的,妈妈的自杀倾向,还
有失尿症。(1 分)典型性在于美与忧的并存。(1 分)
“悲剧命运”,指李小果领略过舞蹈带来的快乐,享受过权力带来的照顾,但是最后因事
故摔断了腿。(1 分)悲剧命运体现在其生命的跌宕起伏,前后的巨大变化。(1 分)
13.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热爱舞蹈的教育者形象,与其他老师形成对比。
“谁跳得好,就选谁”,以及后面的死亡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段红的死,也体现了舞蹈的令人“伤心”的主题。
(每点 2 分,任意 2 点)
14.“我”的伤心体现在:受到因权力引起的不公对待,使“我”第一次感受到失落,甚
至使“我”产生恶毒的念头。(体现了人性的不完善)。
李小果的伤心体现在:体会到舞蹈的快乐,却失去了双腿,(体现了生活的残酷)。
赵文燕的伤心体现在:天生适合舞蹈但命途多舛。(体现了“美”也无法拯救生活。)
段红老太太热爱舞蹈,却难逃死亡。(可见死亡的无可逃避。)
舞蹈是美的象征,带给人热情快乐,但也让人更强烈地体会到生活的悲苦。
(每点 2 分,任意 3 点)
15.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交代了主要人物后来的命运。
李文燕妈妈的死,李小果的瘫痪,突出“伤心”的主题。
童年的记忆与成年后的生活形成时间上的长度,使文本具有厚重感,吸引读者,引发读者
思考。(三点,每点 2 分)
论述类
16.写作状态的不同。作家单独写作,不依赖互动与评论。说故事的人进行表演,与观众
互动。
对故事的驾驭和文字的要求不同。作家可以修改调整故事,对文字的要求也更高。说故事
的人只能有限度地发挥,文字要求也可降低。
对象和传递方式不同。作家看不见读者,故事通过书传递。说故事的人和听者彼此看见,
故事口耳相传。
每点 2 分
17.书出版时,内容、质量已经确定。
内行的书评可能对作家以后的写作有帮助,但无助于已出版的书。
已经出版的书,只能自行接受读者的检验。
每点 2 分
18.关注故事本身的内容和质量,仅将书评作为参考。
关注故事的整体和文字的质地。
在故事中找到新的意义,作出自己的诠释。
每点 2 分
文科答案
【参考答案】
21、且今人作诗/亦未尝无出处/渠自不知/若为之笺注/亦字字有出处/但不妨其为恶诗耳。
22、陆游
23、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只注重出处,忽略作者的真意;作诗只追求字有出处,形成“恶
诗”。
24. BD(B 项,林佩瑶没有安慰吴荪甫,而是说:“一个人的理想迟早总要失败的。”D
项,老人感到心疼,觉得对不起大马林鱼。答对 1 项 2 分,两项 5 分)
25.(1)夏金桂;(1 分)打压薛宝钗,挫伤香菱(或者因薛宝钗难以打压,借香菱撒
气,顺便压制香菱);(2 分)无奈,隐忍。(2 分)
(2)请和哈姆莱特一起长大的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陪伴他,并乘机窥探哈姆莱特的心
事;(1 分)波洛涅斯让女儿奥菲利娅乘哈姆莱特踱步时去见他,国王和王后躲在帷幕后
看他们相会的情景,企图从中找出真相;(2 分)波洛涅斯提出在戏剧终场后,让哈姆莱
特和王后在一起,由王后恳请哈姆莱特吐露实情。(2 分)
鲁迅对中国文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像“守夜人”一样令我感到踏实安心;鲁迅的作
品真实不欺,令胆小的我不觉可怕。(两点,每点 2 分)
鲁迅的清醒深刻表明中国文化还未彻底消失;鲁迅毫不留情地记录和批判一些中国知识分
子对历史的涂抹篡改,让人们知道中国过去的真实情况。(第一点 2 分,第二点 3 分)
《风波》描写了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刻画出七斤、赵七爷、七斤
嫂、九斤老太等不同的人物形象。今天的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到当时辛亥革命在农村的不
彻底性和封建帝制对落后乡村的统治力、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状况,比
如愚昧、麻木、落后,缺乏觉悟,胆小怕事的船工七斤和同样浑浑噩噩不觉悟的七斤嫂;
不学无术,懂得韬晦,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赵七爷;陈旧、腐朽、保守,以“一代不
如一代”为口头禅的九斤老太。我们只有知道中国当时的真实情况,才能以史为鉴,保持
警惕,从睡梦中彻底醒过来。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