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散文阅读鉴赏解法指导(2)

  • 日期:2013-11-20 11:00
  • 来源: 乐学
  • 浏览:
  • 字体:[ ]

  3.这段文字突出的气氛,作用是

  甲组的答案是“突出悲凉的气氛,作用是烘托老妇人思念亲人的悲哀。乙组的答案是突出热闹的气氛,反衬祥林嫂身世的悲凉。

  从这两个题中我们就可总结出环境描写的两个基本的作用:一是制造或突出一种气氛,一是烘托或反衬人物的心情。当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很多,常见的还有揭示主题、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三)联想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常常由对眼前景或物的描写转到与之相关的景或物的描写上去,这就是联想描写。对联想描写表达效果的考查也经常出现在高考题中。

  我们先看一下1994年上海高考试题(见附3,节选)。

  5·文中横线的文字对第⒀段的描写起到了作用。

  本题难度不大,文中画横线的文字联想到以前“不让唱”的场景,第⒀段是现在“自由地唱”的场景,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本题横线上应填“反衬”或“对比”。

  我们再看1998年全国高考题(见附4,节选)。

  28、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不超过12个字)

  第三自然段写自己把太阳花种死了,紧接着第四段说“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写出了玉簪花顽强的生命力,两种花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答案是“反衬玉簪花顽强的生命力。”

  由这两个例题可以看出,联想描写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对比反衬,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理,如果联想的景物与眼前的景物都是从一个角度(下面或反面)进行描写,那应该起到烘托作用。

  二、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高考试题的散文中也经常出现对修辞格的表达效果进行考查,《考试说明》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格,即比喻、借代、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近几年的高考主要集中在拟人、排比上,此外还有反复。我们先看一下1993年高考试题(节选)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决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30.这篇短文是用第几人称写青菜的?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问:第二人称。第二问:作用——①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②在本文中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中对散文《长城》的考查有过类似的题:

  22.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将长城拟人化;①便于与长城对话;②便于抒发感情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拟人修辞格的基本作用:一是拉近距离,便于对话,二是便于抒发感情。

  我们再看对反复修辞格的考查(1998年高考题,文段见附4)

  29、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8分)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_____(不超过26个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_____(不超过26个字)

  (1)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2)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在这里,不仅考查了反复的修辞格,这反复使用的词领起的句子,又构成了排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反复、排比修辞格基本作用:一是强调或强化内容,一是层层铺开。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