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减负在高声呐喊 压力在逐日上升

  • 日期:2012-05-07 09:52
  • 来源: 辅导课堂
  • 浏览:
  • 字体:[ ]

  为中小学生减轻课业负担这句话不知道喊了多少年。我们注意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是这样说的,他说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实践、创造。人们就会想了岩松,为什么总理在今年政府报告中会用这样的一个角度去重申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让中小学生列出自己最喜欢的十个地方,非常遗憾,没有人喜欢学校。列出学校里最喜欢的十个地方和十项活动,又非常遗憾,没有人喜欢课堂和教室。这是北京十一中校长李希贵的一番感慨。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素质教育的问题,温总理特别提出,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是总理对素质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

  实际上,从1999年,我国就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2000年开始大规模地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实践,到2005年秋季,全国范围内的小学、初中全部实施了新课程。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素质教育改革在不少地方都遭遇了瓶颈,甚至沦为一句空话,这是为什么呢?

  有专家认为,现在的素质教育政策并没有触及应试教育的本质,在高考大棒面前,一切素质教育的建议、措施、规定都变得苍白无力。

  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大学生就业,不少代表委员指出,除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外,现在学校培养的很多学生都与社会需要脱节,大学生自身能力不高也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而如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素质教育改革该如何推进,这个并不新鲜的话题还值得我们继续思考。

  新华每日电讯刊发文章,孩子的苦没道理,没价值。

  文中指出,经济发展要看GDP,教育发展要看升学率,这种分数高压之下,学校的管理行为与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异化”,育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被忽略了。

  必须彻底扭转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这种扭曲的政绩观,同时推进社会用人制度改革形成重能力,而不是重分数的人才评价标准。

  《成都日报》的评论文章中曾提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负,必须找到其合力和支点。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和老师,再到学生和家长,甚至社会舆论,恐怕一个都不能少。

  套用一句广告语,大家减才是真的减。换言之,教育减负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却始终只有教育主管部门这一个“链条”在跃动,如何能运作长久呢?

  同时,针对中小学生减负这一话题,许多教师、家长、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校长在网上跟帖说:我也知道应试教育的做法损害学生全面发展,但观念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县的教育什么时候最受关注?就是高考成绩公布的时候。教育局长算了一遍又一遍,县委书记、县长在办公室等着,考好了皆大欢喜,考不好很难交代。这种教育的大环境不变,素质教育能成功吗?

  央视网上有家长表示,很多学校都在组织考试,特别是名校,在这样的环境里,家长们只好拼命给孩子报班,两代人都身心疲惫,而各种类型的辅导班和名目繁多雷同相似的辅导材料赚了家长的钱,也让学生的负担雪上加霜。

  一位70后的家长则留言说,从我上学那时候起,“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话就非常流行。从应试教育喊到素质教育,中小学生减负减了这么多年,这句话怎么还不过时呢?

  搜狐网的网友则建议说,什么时候能够把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成长记录、学业成绩、思想道德水平、社会实践经历全部纳入高考录取范围,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才谈得上解决。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