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进入高中如何加强有效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

  • 日期:2012-03-28 09:23
  • 来源: 天天向上
  • 浏览:
  • 字体:[ ]

  高一的时候,我就有一种盲目的自高自大的感觉:“上课听课了学习好不算本事,不听课学习好才算本事呢。”我以物理课为例,一上课,老师叫拿出教材,说我们今天要讲第某章第某节,我就把教材翻到那一部分,自己翻开把那一节看完。一般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固定,讲完一节就指定《学习指导》上相应的部分。所以我花十分钟看完书,就把《学习指导》拿出来自己做。做完后,发现才过了二十分钟,然后就把报纸翻出来看看,那时候我比较喜欢看的是《杂文报》,看上去完之后还要东问西问问谁想不想看,以告诉大家:你们看,我没有听课,更没有做笔记。

  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我刚进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物理考试考了全部第二名,但高一下学期的期中考试,我居然没及格!可见成绩下滑之大。直到高三的时候,我态度转变之后,才开始认认真真的听起课来。这一听不要紧,发现里边真的很有门道。原来同样的内容,听老师讲比自己看参考书清楚多了。以前老是觉得老师讲的东西各种参考资料上都有,没有听的必要。其实不然,人的大脑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逻辑记忆,右脑主要是形象记忆。我们平时看书做题其实都是用的逻辑记忆,形象记忆用在学习上的非常少,可以说处于“闲置”状态。其实形象记忆的效果比逻辑记忆要好,听老师讲课很大程度上就具有形象记忆的功效,既有声音又有动作,还有场景,可以全方位的刺激你的神经,在课堂上理解的东西,比看书得来的东西要记得牢的多。反之,如果你课堂不听课的话,在那里坐着看书很难看进去,因为要时常担心被老师发现,偶尔会被老师讲的东西所吸引,听上五分钟,如果用来睡觉,也不如床上睡着舒服,总之是无论做什么都不能专心致志。联系本章的结论:不专心做一件事情必然效率低下。所以,可能不同的老师讲课水平有差异,但对于高中生来讲,上课认真听讲总是最佳选择。

  不过在高三的时候,我对这个问题还不太可能又那么深刻的认识,总之是决定痛改前非,好好学习,既然以前上课不听课没有学好,所以以后就要好好听课了。我突然觉得很多以前觉得很难理解的知识点变得容易起来,思路也变得很清楚,而且参考书上有很多东西课堂上讲过,可以不看或少看了,节约了大量的课余时间。我高三下半期学习成绩的迅速提高是与此分不开的。

  清楚了专心听讲的必要性,我们才能讨论具体采用什么方法才能避免上课走神。

  要使自己上课不走神,就要做到“五到”。哪五到呢?

  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有的同学上课上的有点困了,就想扒在桌子闭着眼睛听一会儿,这下倒好,老师的讲课就跟催眠曲一样,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所以要眼到,就是眼睛要看着黑板、看着老师,不能埋着头听课。

  耳到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听课当然要用耳朵。口到,不是让你上课跟同桌讲话,而是要勇于回答老师的问题,我记得以前上英语课老师评奖试卷的时候,喜欢把题目念完,然后问:“这道题该选什么啊?”然后大家就一起答道:“A”,也有那么几声“C”。这时老师才公布正确答案。象这种情况,你也应该跟着喊,有人想:“大家都在喊,有我不多,无我不少,我只管听着不就行了。”其实你跟着喊一喊,有助于你集中注意力,也有助于加强对题目正确答案的印象。如果总是闷着头听,就很容易走神。

  所谓手到,也很容易理解,就是一边听一边要做笔记,或者在书上、在卷子上勾勾画画,把老师讲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很多人读了十多年书,可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笔记。我们高中班上有几个同学,笔记记得非常认真,你翻开他们的笔记本,跟老师的讲义没有什么两样。但他们的成绩都不能算好。原因很简单,课堂上认真听课才是核心,笔记只是辅助手段。笔记应该记得比较简略,自己能看懂就行了,一边听讲一边埋头记笔记,老师讲的东西全记在纸上,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这样本末倒置,学习效率怎么可能提高呢?所以记笔记应该只记重点要点,比如老师讲的一道例题的解题过程,没有必要全部记下来,只记那些关键的对自己很有启发的步骤即可,剩余的部分可以下课之后自己补齐。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