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努力学习没有用?关键是没注意这一点!

  • 日期:2017-04-12 16:34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为什么越努力成绩越低,做了那么多的题,为什么成绩不见提高?还有同学反应,很多简单的题,一做就错,到底是为什么?你总说努力了没有提高,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找根源,希望同学们可以除掉这个障碍,让自己不再困惑。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
第一是专注;第二是不要给老师教授的内容贴上标签,我们不去评价好坏,我们只是深入的走进他所讲的内容。这样,我们才能与知识完美的相应。
 
学习,只是一次又一次的与智慧相应的过程。也许我们会因为表面上的喜欢不喜欢来关闭或者打开自己的智慧大门,这样我们就错过了与知识的相应。就好像你走在路上,你的同桌从你身边走过,而你好不觉察。
 
尤其是在同学们所讲的不喜欢的老师的问题上,我建议大家要专注在老师所讲的知识中,这么做是为了与知识相应。而不是因为老师讲的你听不懂,就拒绝再听老师的课。
 
听课的时候,你只需要一点点耐心,在寂静中,发现这些知识的规律、这些题目的性质。
 
先说导致努力和分数不成正比的核心问题:平时很努力的学习,但是考试分数不高。努力和分数不成正比,该怎么办?
 
其实本质来说,就是复习不见效果,也就是效率不高。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最关键的是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且对自己要有信心才行。
 
经过我们的归纳,可以把复习效率不高的原因归纳为3个:
盲目复习
盲目复习是现在复习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同学们的最大通病。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发现没有效果。
 
这是因为大家都跟着老师的进度进行复习,而同学们自身的进度不同。现在课本章节基本上是连续的,知识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前面没有弄清楚,但是跟着进度走,死磕“现在”的进度,难免囫囵吞枣,或者说猪八戒吃人参果,全无滋味。
 
【建议】
 
复习可以跟着老师进度,但是课堂跟随进度,课后要从头巩固,这样可以把落下的基础补上,提高听课效率。
 
复习要有针对性,对待熟的不能在熟的知识,看一眼就好。对知识掌握的定义:理解为主,不是记背,而是从知识本源、推演方向出发。如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应用方向等。抓住这些,才是真正的理解知识。
盲目做题
盲目做题就不说了,基本上做题不归类,部分层次,见题做题,这是不科学的。
 
【建议】
 
做题要循序渐进。随着复习的过程走,按照自己的程度去走,先抓基础、再突破中等,最后啃难题。
 
多看看题比狂做题效果好得多。看题也要讲究效率,不是随便看,而是专门看你“卡”住的步骤,或者你做错的步骤。
 
如果是新题,先不要看答案,先看题,然后再思考怎么解答,然后对照答案,有了具体思路后,过一、二天再做这些题,这样可以锻炼你的做题技巧,也提升了你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
复习没有重点
虽然有些同学意识到有自己的进度,并且也根据自己的进度去复习了,但是效果还是比较慢。这个是因为复习没有讲究侧重点,一视同仁,这样会造成时间分配上的浪费。
 
【建议】
 
平时这么干只有好处没有坏事,但是临考前一周,要重点突击,把精力放在“复习就可以立即得分”的知识点上。
 
比如我对椭圆的第二定义不熟,我立即复习。比如我对物理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区分不开,我立即复习。一般到了这个时候,都很明白自己“怕”什么。
 
找到自己的弱项,然后复习。如果自己不能解决,要敢于问老师、问同学,不要一个人自己“研究”教科书。
 
现在不是矜持的时候,实在有心理负担,就当做“不耻下问”好了。
 
总之,如果一旦你发现复习时间花了,而效果没有或不明显,那么一定要马上停止下来。
 
出现这种状况,一定是方向或方法出了问题,要立即改变,而不是一边抱怨着没有效果,一边又只能这么“混”下去。要反思自己方法对错的同时,也要马上咨询老师。
 
学习确实需要一个更高更有力的引导,但是这是外缘。智慧在你们自己那里,最好解决的就是自己来体会和发现。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