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 日期:2009-06-21 10:39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单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是不够的。例如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控制城乡人口迁移的政策,以避免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再如,我国解放后的前30年中城市化进程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为其它国家少有,这是政治因素干预的结果。
     因此,当前对城市化动力机制的讨论正转向多因素分析。推拉因模式是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动力的一种模式。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中,由于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把农村人口拉了进来,“拉因”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乡村破产使乡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造成城市人口膨胀,“推因”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1970 年马卜贡杰(Mabogunje)提出了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该模式认为,城乡人口迁移的原因不仅在于移民本身,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于农村和城市的控制性次系统及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调节机能,它们是控制移民数量的机制。农村控制性次系统主要通过农村各种组织机构、家庭和家族等来实现。
     农村地方政府及有关组织如果能发挥其组织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就有可能打消不少潜在移民的移居念头。不过,教育水平的提高往往使农村青年憧憬城市生活而移民。家庭和家族不会允许未成年的潜在移民单身移居。成年人的婚姻状况、奉养父母的需要也是潜在移民的牵制性因素。此外,财产继承权的制度,是多子平分还是由长子继承也往往对移民数量有所影响。城市控制性次系统主要通过寻找住房和职业的难易来实现。
     寻找住房和职业的难易可以起到制止或鼓励农民移入城市的作用。而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可直接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功能。如房屋、土地价格的制订,对木屋区或贫民窟居民的态度,对摊贩的管理以及是否设置职业介绍所等都会影响移民的数量。社会经济文化的调节机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离乡背井的农民进城生活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重新学习求职之道、社会规范,建立新的社交网络;城市自身需要调节,多建房屋和创造就业机会,以便扩大人口容量,应付新来的居民;农村也需要调节,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或改变产业结构,以适应失去劳动力的新情况。假如,上述三方面的调节机能失灵,往往会使移民返回原地,或发生其它社会经济问题。政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调节机能。
     上述情况说明,由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城市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必须深入研究,慎重处理。马卜贡杰特别指出,系统分析模式要比推拉因模式好,它除了能分析城乡控制性次系统和调节机能外,还考虑了各种系统间的联系,包括正负反馈和信息流动。正反馈意味着乡村到城市的移民增加,负反馈则表示乡村到城市的移民减少。只有深入分析各次系统联系的内涵,才能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城乡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过程{图4-2 }。
马卜贡杰模式
     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所描述的内容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但思考问题的方法还是值得借鉴的。如我国农村人口自理口粮、进城落户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地方多,有些地方少?有些人进城后能稳定下来,有些人却要半途返回农村等,我们可以借用马卜贡杰模式的某些方法,结合国情,进行分析研究。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