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 > 生物百科 > 正文

沧海桑田的“见证人”—化石

  • 日期:2009-12-02 09:48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为什么说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一片苍茫辽阔的大海?几万年前台湾与大陆是否相连?为何知道几十万年甚至几亿年前的气候比现在干燥且热?现代人没有目睹这些世间沧桑,然而有位历史的“见证人”却能回答这些古地理和古气候问题,那就是化石。1960年5月,我国登山队登上了西藏境内的希夏邦马峰。希峰是世界上14座海拔8000 米以上唯一未被征服过的处女峰。随同登山的科学考察队在海拔4800米处发现了鱼龙化石。鱼龙是一种巨大的海洋爬行动物,且凶猛善游,其存在的地质年代距今已有1亿6千多万年了。这足以说明当时整个喜马拉雅山区是一片苍茫辽阔的大海,希峰只是海洋中的一隅。另外,考察队还在近6000米高处发现了植物化石高山栋,现生的陈树只能生活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上,这说明希峰是受强烈的地壳活动影响在不断升高的。根据台湾省发现的一些陆生动物化石如四不像、犀牛、大角鹿等大陆动物群和台湾海峡底部发现的陆生大象化石,再加上台湾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与两三万年前山顶洞人、河套人年代相似的情况,可以推测台湾曾和大陆是连成一片的。为什么古生物能帮助我们判断古地理和古气候呢?地球是生物活动的舞台,一定的生物总是适应一定的环境。化石和它周围岩层的岩性能真实地表白生物的身世:它生活在海洋中还是陆地上?是炎热地区还是寒冷地区?它怎样生活?比如,珊瑚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海中,但在我国寒冷的北方(如东北、内蒙)以及更为寒冷的北极圈内几亿年前的地层里却找到过珊瑚化石,这说明那时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得多。再如在我国河南西部几十万年前的黄土层中,曾发现过鸵鸟化石,而鸵乌却是热带沙漠动物,说明河南西部当时的气候热而干燥。总之,生物与环境是互相依存的,生物必须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形态结构。化石就真实地记载了当时的气候、地理等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古生物化石的分布,探知古生物兴衰与气候演变、地质环境的变迁等。因此,化石是当之无愧的沧海桑田的“见证人”。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