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女孩杨宇晨:在不同"空间"中穿行(2)

  • 日期:2012-01-28 11:00
  • 来源: 网络转载
  • 浏览:
  • 字体:[ ]

  班里的同学戏称她为“牛角大王”,意思是她特别喜欢钻“牛角尖”:一道数学题,老师告诉了大家一种解题思路,但跟她思路不一样,她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思路计算下去,哪怕算不出结果。当然,大多数时候,她“倒是发现了新的结论”。

  刚进初一时,杨宇晨成绩不是很好,只能说是中上等。班里优秀的学生比较多,没有谁是固定的第一名,不同的考试、测验,谁都可能是第一名。”后来,她开始在校外读英语辅导班。在家没有人陪她说英语,她就自言自语。初二时,她获得了崇明县中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

  现在,她不光英语竞赛获奖,几乎每门学科都获过奖了:数学,在初一时就在“希望杯”中获得过全国三等奖;化学,县二等奖;最近,县初三物理竞赛,她又得了一等奖;作文年年都在市里获奖……

  班里每个同学都有周记本,杨宇晨给自己的周记本取名《小脚丫》,扉页上有她画的“主题画”——一对可爱的小脚丫,还有她的主题词:“《小脚丫》,记录我成长的点点滴滴。”从初一到现在,大多数同学应付只是把它当作老师布置的作业,她却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地记录着自己的成长故事。里面不时有佳作出现,老师有一次给她的评语是:“怎一个‘好’字了得。”

    经典与流行

  提起杨宇晨在第六届四地中学生读书征文大赛中的作品,好朋友杨爽说:“这次作文,她把《哈利·波特》和《红楼梦》放在一起,别人也许会觉得意想不到,但我没觉得,我觉得这就是她。她的MP3里面,前一首是古典音乐,后一首是‘东方神起’的歌,再下一首就会是《红楼梦》的主题曲。”

  杨宇晨接触《红楼梦》,是从陪妈妈看越剧《红楼梦》开始的,这出越剧让小学六年级的她着迷了,但她老是分不清剧中的人物。妈妈告诉她:家里就有这本书。于是,她和《红楼梦》开始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转眼到了初一,老师上课时提到《红楼梦》,杨宇晨想,这本书自己不是看过吗?但她发现老师讲过的一些有名的章节自己都没有印象。于是,她在初一寒假“再读《红楼梦》”:第一次看,主要为弄清人物,找越剧里看过的情节,这一次,她开始关注里面的诗词;第一次看,她觉得林黛玉真有才华;第二次看,她才发现是曹雪芹真有才华。“这一次,到初三寒假才断断续续翻完。只能说是‘翻’;如果细细读,要更长时间。中国文学实在是深邃极了。”杨宇晨说,除了中国文学,她也接触到不少流行作品,《哈利·波特》系列就是其中之一。“我小学六年级从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就开始迷,然后出一本看一本。要不是听说《哈利·波特与凤凰令》有盗版,估计怎么也不会等到今年寒假才把这本书买来看。”

  “看《哈利·波特》的时候,觉得哈利·波特他们能够那样学习真的很幸福:他们学习的空间比较大,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科目,力所不能及的可以少选。选修科目只要到一定年级过关就可以了。我们现在中考门门都要考,在中国,很多偏科的学生才华容易被埋没。”

  寒假前,老师在班上讲了四地读书征文大赛的事情,听话的杨宇晨记在了心里,但怎么写,她还没有想清楚。有一天,她和妈妈在家里聊天,从“西方人喜画树,中国人善绘花”谈到中西文化的差异,突然,杨宇晨说:“妈妈,不跟你聊了。”原来,她当时想到了正同时读着的两本书《哈利·波特》和《红楼梦》,想到了“哈利·波特”的学生生活和自己的学生生活,这就有了后来的那篇《中西教育的碰擦》。

  幼稚与成熟

  在杨宇晨的腰间,别了一只“Mickey头”。一打听,才知道她最近和好朋友杨爽一起喜欢上了韩国的乐队“东方神起”,这个乐队中,有个歌手的英文名叫Mickey。杨爽说:“我俩每天都得把‘Mickdy头’带在身边,不然就像没带学校的胸卡一样。”

  听说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评委的好评,杨宇晨在一篇日记中写道:“听说评委挺器重的,会不会得奖呢?得奖了会不会能够去香港呢?会不会‘东方神起’也在那个时候去香港呢?(这么傻!)”括弧里的话体现了她写随笔、记周记的“惯常风格”:化学考试犯了不该犯的错误,她会在错题旁边写上一个大字:“打!!”英语考试分数不够高,她会在分数旁边批注:“Poor!”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