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有考生 > 正文

高考后的心理辅导工作(3)

  • 日期:2012-01-17 10:38
  • 来源: 学友共享
  • 浏览:
  • 字体:[ ]

  对策:建议这类考生主动提升自我的独立意识和行为能力,从以前习惯于被安排、被管理的状态中接管自我,与家长、亲戚、朋友一起,借助网络、社会上的优秀资源,对高考成绩公布前的这段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并尝试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对考试成绩的估算做两份不同的生涯规划。家长亦要有意识地多观察孩子的举动,当孩子通过自身努力无法独立地接管自我、控制自我的时候,家长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尤其是长时间表现为放纵的孩子,家长更要及时地介入,防止他们养成不良习惯,甚至是步入歧途。

  三类考生(憧憬型心理):自我感觉良好、心理状态较好。

  对策:这类考生仍建议利用这段时间来走进社会、体味生活、制订自己的生涯规划,为未来更好的发展打基础。

  建议家长、考生积极根据自身状态进行调节。某专家说:“一句话,考生要正确评价自己,愉快接纳自己并有节制地放松。无论对待任何事情,心态最重要,高考虽已结束,亦是新的起点。”

  2、三步辅导法

  考生完成考试后,虽然明知自己已经失利,但却不愿承认现实,出现人们常说的“懵”了的木僵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三天左右后,就会转移到下一表现期:愤怒期,恨自己没用、无能,甚至会迁怒于家长没给自己一个好的遗传基因,迁怒于老师没给自己押上题,迁怒于社会的高考制度,一切他所能联系到的,都会被憎恨,情绪激越无法自控。愤怒期过后便是抑郁期,这一时期的考生已经承认了高考失利的现实,而变得抑郁、自闭,不愿见人、不与家人沟通、足不出户。这一时期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不积极引导,考生便会出现抑郁甚至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这样的心理问题是很有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在“考后教育”中唱“主角”,及时跟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化解心理压力及负担,并做出正确的引导。比如,对那些把落榜看成是自己前途终结的考生,家长应帮助他们做好敢于面对现实、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同时,帮助孩子学习一些必要的自我心理调适技术。

  疏导法1:减压法

  考试结束后,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使考生尽快从紧张疲惫的状态下恢复过来。此时最好的减轻消除压力的方法是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可以每天和孩子聊聊天,或者去拜访一些老朋友。这些活动可以使考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平和的生活氛围,也有助于体能的恢复。应该注意的是:聊天或拜访朋友时最好不要询问或讨论有关考试的情况,这样往往很难被考生们接受。尤其当考试情况不理想时,更会加重考生的烦躁情绪。

  疏导法2:疏导法

  虽然高考阅卷工作尚未结束,但是每一个考生对自己考试的情况都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考试过程不理想或者发挥失败的考生,家长必须要直接坦率地与考生交流对考试成绩的认识,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因为此时的考生是最敏感的,旁敲侧击、欲言又止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他们性格上、理解力上、或者其他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有意识地让他们做些擅长的事务,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加以表扬,以帮助他们摆脱阴影,走出失落。

  疏导法3:激励法

  对于成功和失败的考生,考后激励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孩子考得不错,家长切忌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谨防孩子过于放纵而丧失积极性。而对考“砸”的孩子,家长在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其他方面的优点之后,要引导他们如何利用自己的长处去弥补缺点和不足,最好和孩子一起建立一个未来行动的规划和具体的计划并马上行动起来,让他们感觉前途仍然是光明的,只要努力,自己同样能成功。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