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望子成龙的困惑(2)

  • 日期:2011-10-20 10:12
  • 来源: 中考论坛
  • 浏览:
  • 字体:[ ]

  杨洪说,刚到深圳时,儿子就读的小学让学生们去商场购买校服,他陪着儿子一起去了商场,但却发现,整个商场里所有孩子都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只有他儿子是由家长陪同的,如果在西安,可能去得更多的是家长。从这件事和以后的经历中他感觉到,深圳的孩子自立能力非常强,因为那里的教育重素质,深圳的学生考试可能考不过西安的学生,但能力却可能比西安的学生强。

  兴趣班怎么越上越没兴趣

  “我的孩子从幼儿园中班起就一直参加各种各样兴趣班,现在孩子都上一年级了,我倒学了一大堆的本事,可他什么都没有学成,而且还对兴趣班越来越没兴趣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每逢大大小小的节假日,在公交车上,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三五个家长一起带着几个背着画夹、小提琴的孩子赶着去参加兴趣班的学习,坐在后边的家长兴致勃勃,聊个没完,可前边孩子却都低着头不言不语,有的还在打瞌睡。在许多培训班门前,我们总能看到成堆的大人在门口陪孩子上课外培训班的情景,而那些孩子大的不过十二三岁,小的也就四五岁。杨洪主任指出,参加这些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兴趣班,其实是家长们按照自己设想的经验来教育孩子,家长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无视孩子成长的心理阶段,而这恰恰是孩子青春期产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之一。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却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你让他背会了一大堆唐诗,他无法理解诗的意思,除了给大人表演,还有什么用处呢?你让他学英语,可他连自己的母语———汉语都还没有学好,又怎么可以同时学好两种语言呢?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需要面对的事情,保持孩子的学习愿望,比过早的强迫孩子学到什么更重要。自愿的力量远远大于强制,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

  杨洪主任说,在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做父母的对孩子承担的责任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才是孩子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人生基础。过早的开发孩子的智力,让他们学一些超过自身接受能力的知识和事物,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是非常不利的。排除物质方面的因素,其实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时相比真是非常不幸。

  所以说,过早的开发儿童智力是家庭教育的一大误区。

  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伴随着成长过程,它是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低阶段是高阶段的基础,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发展重点。因此,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把握各阶段的特点,让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划分为5个阶段:即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杨洪主任说,胎儿期的核心是避免一切可能对胎儿的大脑和身体造成损害的因素。如婚前、孕前的疾病检查,避免近亲结婚,孕期中生病、服药、烟、酒等不利于胎儿发育的因素。现在流行的胎教,其实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一些误区。例如我们熟知的世界著名音乐家还没有听说过有一位接受过胎教。相反,倒是因为过度的孕期胎教,造成新生儿听力出现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刚刚过去的“爱耳日”里,一些医院通过对许多孩子的听力测试后发现,不少孩子对声音只能分辨出高音区,对低音区的感应则很迟钝。孕期里,胎儿需要安静的发育空间、充足的营养和孕妇良好的心情。过度的胎教其实是一种噪音。早期胎教无疑是父母们一相情愿的拔苗助长行为。

  婴幼儿期(0~3岁)是孩子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和语言能力全面发展的阶段。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儿童感知觉的充分发展与整合。对孩子的过分保护,过分溺爱都会造成感知统合失调。现在许多家长看到孩子玩沙子、玩泥巴,就大呼小叫,因为怕他弄脏了衣服、弄脏了手,看到孩子捉迷藏、玩追逐游戏,就赶紧制止,因为担心孩子摔跤、出意外,由于种种限制,使孩子没有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其实,家长的过分保护会造成孩子单项能力的超常发展,但代价却是其他基础能力的弱化。有一个例子,一个3岁的孩子,不仅说话流利,而且还会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可是一次大人不注意,孩子摔了一跤,居然把鼻梁骨给摔断了。因为这个孩子以前从来没有摔过跤,他连基本的摔跤时用手撑一下的反应都没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