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高校就业率“注水”误导高考生填“错”志愿

  • 日期:2013-01-30 11:23
  • 来源: 自学习
  • 浏览:
  • 字体:[ ]

  现在家长、考生报考高校,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然而,每年由官方发布的就业率,其真实性正逐渐受到社会各方的怀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就业率统计中,少数学校的确存在造假行为,而在就业率的简单数据后,还有各种复杂的因素有待分析。这次两会,这一问题也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

  家长声音

  就业率为啥都是一片大好

  “都说现在就业形势紧张,大学生难找工作,怎么一公布就业率,都是95%、96%的,99%、100%的也一大把,最差的也超过了80%,这到底怎么回事?”家长江先生说起就业率,一脸迷惑。他认识的某所理科类院校的毕业生,毕业一年后没找到工作,现在还在到处漂,但该校的就业率却赫然写着100%。

  江先生还提出一点疑问:像南大、东大这样的名校,为什么就业率排在后面?不管数据怎么样,有一个事实大家都知道,名校的学历过硬,学生找工作的底气足。结果排名却在后面,让人怀疑整个排行榜的可信度。

  孩子就读南京某高校的家长田女士也表示了对就业率的怀疑。“当初听说这个学校就业率达到99%,进了学校跟辅导员一打听,每届都有不少学生毕业了还没落实工作。”田女士说,公布就业率是为了指导大家填志愿,但有偏差的就业率,反而会起误导作用。

  记者调查简单数据后有复杂原因

  记者发现,在官方公布的最新一期江苏各高校就业率的排行榜上,作为省内高校的龙头老大,南大的排名却在倒数第二,东大排名也靠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南大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所谓高校就业率排名,从统计表上看仅仅是数据的先后排序,但其背后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和具体情况。据其分析,南大有一部分学生眼光较高,有攀比和观望的心态,不急于就业。还有一部分同学,有出国、考研等深造的打算,主动不就业。因此反映出来的数据,就是就业率低一些。“但是这些情况,在简单的数据统计表中,就无法体现出来。”这位负责人表示,关注高校就业率的人,尤其是高考考生及其家长,不能仅靠就业率排名去判断高校或专业的优劣。

  统计就业率有作假行为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就业率的统计本应由第三方完成,但现在的做法是由学校自己上报有关材料和数据,少数学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作假行为。

  南京某高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就业办主任直言:“现在就业率就是高校的生命线,一公布,势必给下一年的招生带来直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就业率不高影响各种评估,相关专业也会面临减招、停招的危险,所以高校都不敢含糊。实在抓不上去,就弄点小动作先糊弄过去。”

  这位人士透露,为了对付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就业率,有的学校想出了扣发毕业证的招术———你没签约单位,就不给你发证。根据统计要求,只要用人单位出具接收证明就可以,于是没落实工作的大学生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就找熟人开的公司“签约”,有的甚至“落户”到小饭馆、小商店。“有一些中介公司,专门给人挂靠关系,从中获取利益。有的时候一所学校就有近百人‘打包’挂靠在这样的公司。”

  委员建议

  主管部门要加强解释和监管

  对备受怀疑的就业率,省政协委员、南京审计学院副院长张金城认为,就业率对学校调整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起到引导作用,有其积极的一面。而在具体的统计、管理过程中,则需进一步完善。虽然现在主管部门在公布就业率时也是分门别类的,包括灵活就业率、协议就业率等,但相关解释工作没及时跟上,使一般老百姓看不懂,产生误解。另外,各高校情况有差别,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的学生在就业心态上就有不同,各个专业也有差别。比如在南审,越是好的专业,学生越不急于找工作,还要挑选更好的,造成短期内就业率不高。还有一个现象,现在独生子女多,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也不急于找工作。这些因素,都不是简单数据能概括的,最好能配合就业率的发布,再作一些细化的说明,也可作长线的跟踪。针对统计就业率时少数高校存在的造假现象,张金城认为,有些弄虚作假行为的确不好查,但主管部门要想办法加强管理和指导,完善监督体系,挤掉就业率里的水分。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