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友 > 有趣 > 正文

谈笑

  • 日期:2010-12-14 09:30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笑,是反映内心的面部表情。“笑脸相迎”,“满面春风”,“满脸堆下笑来”,证明笑和脸的关系。“笑面虎”,“笑在脸上,苦在心头”,情况不同了,然而也从一个侧面说出了同一关系。脸,是笼统而言,笑,又与它的某些“局部”特别关系密切。一是嘴,“笑口常开”,“笑得合不上嘴”,固然易见;“抿嘴”笑,“撇嘴”笑,“咧嘴”笑,同是嘴的事,又各有千秋。二是牙。文雅的人,讲究“笑不露齿”。可是“粲齿”,“齿冷”,免不了也略有表现。“笑掉大牙”,那就越发欲文雅而无从了。三是下巴。“解系”尚可,竟至“脱颔”,要请正骨大夫给“拿”才行。四是眼。打心里高兴,会“眉开眼笑”笑只和脸——不管“整体”还是“局部”——有关系吗?亦不尽然。“拊掌”,在于手;“捧腹”,又关乎肚。笑也牵及全身的,“笑不可抑”,“笑弯了腰”,也还罢了,有时要“绝倒”。当然,“笑得肚肠子疼”,“笑破肚皮”,甚至“笑煞”,“笑死活人”,其实大概也是有过的吧。“笑煞”之后,也不一定算完,因为还可以“含笑于地下”呢。“冠缨索绝”,这非古人不办。“喷饭满案”,今人犹可试行。笑因人而异其态。
     夫子定是“莞尔”,美人势必“嫣然”。《红楼梦》里的张道士理应“呵呵大笑”。“回眸一笑”,只能杨玉环。薛蟠决不会工于“巧笑”,他一发言,常常引起“哄堂”“轰然”。“粲然”,“冁然”,“哈然”,“哗然”,何尝千篇一律。论其音声,“哈哈”,“嘻嘻”,“噗哧”,“哑然”,还有“咯咯”之类,大约用来形容少女的“银铃般的笑声”。辨其种类,“苦笑”,“傻笑”,“憨笑”,“假笑”,“陪笑”,“冷笑”(虽无“热笑”,但“冷笑热哈哈”一语证明笑是有热的),“暗笑”,“狂笑”,“奸笑”,“狞笑”。“会心微笑”,“相视而笑”,“付之一笑”,“仰天大笑”,“不觉失笑”,“无人自笑”,“似笑非笑”,“不笑强笑”……还有“皮笑肉不笑”(这种本领是最不易企及的)。另有一类,“取笑”,“逗笑”,“招笑”,“贻笑”,“见笑”。至于“讪”“诮”“哂”“嗤”,“讥嘲”“挪揄”……自然也难摒诸笑的大范围之外。笑是如此多采,当我们想到这一点,实在不免为之“轩渠”,“嗢噱”,再文雅也会“忍俊不禁”的。如果有这么一部词典,能够分门别类,搜集古今雅俗的词汇,让人能够一览而得,其意义应是十分的肯定的。我这种想法,也许早有学者付诸实践了,我还在此“如数家珍”。那就成了“笑柄”“笑枋”“笑料”了。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