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健康 > 正文

女大学生何以毕业找不到工作自杀?

  • 日期:2012-11-10 09:44
  • 来源: 快乐学习
  • 浏览:
  • 字体:[ ]

  文/帝国良民

  近日,一名20来岁的女孩从广州番禺区丽江花园丽影楼1座7楼窗户前飞身跃下,当场身亡。有知情保安透露:该名女子为一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怀疑因找不到工作、压力过大而选择了绝路。女子跳楼时上身穿短衬衫,而下身却只是穿了一条白色内裤。从自家窗口跳下,坠楼时发出很大的响声。“太可惜了,这个女孩是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长得挺漂亮,毕业后租住到这里,平时看起来她就一副很抑郁的样子,可能是因为工作难找,精神压力过大。跳楼可能是一时情绪爆发想不开走上了绝路。”事发楼下的一名保安告诉记者。目前警方正在调查该起跳楼事件。

  女大学生仅仅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而采取了自杀的极端方式,不能不说这一起社会悲剧,很多网友在感觉可惜的同时觉得,这与大学扩招以及教育产业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真的是这样吗?这到底是不是折射出了中国社会尤其是大学生面对就业严峻的形势而倍感生存压力呢?

  在我看来,或多或少有社会的因素,但其实也并不完全如此,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人们都会面临生存压力,大学生并非特殊的群体,生存遭遇困境而采取自杀的方式来解脱自己,其实本身还是一种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极端不负责任的选择,为什么要自杀呢?当然大家会观点各异,但我总感觉更多的是人的性格缺陷,毕竟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要远远高于社会的其它群体,社会的压力或许只是诱发因素之一。

  众所周知,时下中国普遍的就业难,而且已经波及在就业机会上占据相对优势的大学生群体,于是从媒体的曝光中我们看到,大学生杀猪、卖猪肉、掏大粪、当保安都会去峰拥与农民工争抢,不久前有重庆几个大学生为了应聘销售职位而在老板面前拼酒结果醉卧街头,令公众感叹嘘唏,足以证明当前就业形势之严峻,而广东这位女大学生却因为就业问题而选择自杀,实在是一个极端事例。

  其实在我看来,时下的就业难已经持续了许多年,也绝非仅仅只限于大学生,整个社会各阶层都在就业上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而仔细分析,除了目前金融危机阴影下带来的经济形势不乐观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动致使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脱离土地进入城市,加之中国本来就众多的人口因素,就业人口急骤增长,在拉动内需还没有取得显著效果的情况下,出口产业也因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而直接造成了以沿海为主的出口型企业就业水平下降,也就是说就业人口越来越多,就业机会却越来越少,而这种矛盾的结果就是就业竞争白热化,自然也波及到了原本在就业机会上充满优越感的大学生群体。

  回过来说广东地位因找不到工作而自杀的女大学生,除了惋惜,更多的我们应该思考,应该反思,现在的教育体制,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略而缺失了在大学生走入社会前面对复杂的竞争社会的心理教育,毕业前大学生们在象牙塔内无忧无虑,风花雪夜,尽享时尚,一但踏入社会,立即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就业压力随之而来,这时候心理脆弱者则必定容易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严重的就比如这位广东的女大学生,从抑郁到情绪失控而自杀,只能证明她步入社会后,心理的极端脆弱,这是与我们现在只注重知识教育的体制有着必然的联系,试想如此众多的待就业群体,又岂止大学生呢?

  大家都在面对,都要生存,而选择自杀只能说是一种极端消极的人生态度,于是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最终走上绝路。所以事实上这与大学扩招或者与教育产业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说起扩招,整个社会多有微词,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放到整个社会来看,即使不扩招,这些人也要就业,也就是说整体上就业人口是不变的,就业竞争同样存在;

  相反,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的普遍实现的高等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并非想象的高,就业人口的整体素质也并非能说达到了能与发达国家竞争的需求,事实上中国仍然需要持之以恒的扩展更普遍的高等教育,以提高整体的民族素质,关键是我们这教育体制、教育方式还有待改善和提高,高等教育更应当在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更多的培养大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尤其是目前中国众多独生子女普遍的心理脆弱,经不起复杂而严峻的社会竞争考验,这才是女大学生选择自杀来面对社会逃避现实的根本原因,扯上更多的客观原因改变不了现实,毕竟绝大多数大学生是能够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比照如有大学生宁可选择那些与农民工竞争的职业,虽然暂时委曲求全,虽然相对于高昂的大学费用显得资源和人才浪费,但谁又能否认这些能卧薪尝胆的大学生将来没有辉煌的前程呢?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