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频道

播撒音乐种子的耕耘者——北京市金帆艺术团

  • 日期:2014-03-05 10:26
  • 来源: 请叫我学霸
  • 浏览:
  • 字体:[ ]

  编者按: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二十年的辉煌离不开他们——那些在金帆团默默耕耘的老师们。他们勤奋、敬业且执着,他们把全部心血奉献给了金帆团的建设和发展,他们为学生播撒下音乐的种子,这些种子正在开花、结果……

  之一:

  廖代芬的金帆情

  这是非同寻常的“金帆一家人”。一家三代,有五个人曾经是金帆团的成员:妈妈廖代芬,金帆声乐团指导教师;儿子小柯,金帆声乐团团员;儿媳妇未梦,一零一中学金帆交响乐团小提琴手;外孙女徐小菲,一七一中学金帆合唱团成员;外孙子孙帅鲲,八一中学金帆管乐团萨克斯手。

  听说记者为金帆而来,72岁的廖代芬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讲述自己在金帆的一段难忘岁月:

  20年前,组建金帆声乐队,女高音歌唱家廖代芬高兴地担任了声乐指导。为招到条件好的学生,她跑了几十所中学选了十多名学生。为教好这些孩子,她毅然提前退休,把心思全花在孩子们的声乐教育上。

  廖代芬对学生的训练抓得很紧,要求十分严格。早晨练习气息,饭后练发声、排练节目。开始学生们学得挺积极,学着学着,有的同学就坚持不住了。

  王尽欢声音条件好但不用功,总记不住歌词,眼看要上台演出了,“你要是背不下来,我陪着你,咱俩一块背,什么时候背会了,一块去吃饭。”廖代芬说。在廖老师的信任和鼓励下,不一会儿,聪明的小尽欢就把歌词背了下来。

  王洋,不到十岁就离开妈妈参加了音乐夏令营。离开妈妈的他眼泪汪汪,廖代芬就当起了他的“临时妈妈”,带着他玩、讲故事、买吃的,几天后,小王洋开心了也懂事了,不再让妈妈来看他了。

  渐渐地,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浓了。每到星期天,家里都有小客人来访。学生们请她上课,一上就是大半天,她还常留他们吃饭。常常是学生们一走,她就累得瘫在床上。

  有朋友劝廖代芬:想想自个儿吧,都五十多岁了,别搞得那么累,免费教学,家里还弄得乱哄哄。廖代芬却说:“我15岁参军,唱了二十多年,现在闲下来,我应该把知识教给孩子们,也算为艺术教育出一点力吧!”

  廖代芬每天都泡在声乐队里,儿子小柯常带在身边,他喜欢抱着吉它又唱又跳,妈妈发现儿子唱歌还不错,于是小柯也成了声乐队的一员。如今,小柯成为著名的音乐人,每当回忆起在金帆学习的时光,他总是说:“金帆声乐队是我初入艺术的舞台,是我生命中的童话。

  廖代芬从52岁执教金帆团,69岁离开,她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有个叫李楠的孩子,每天都来看声乐队的排练,但这个孩子的形象、声音条件从专业眼光看并不理想,而廖代芬却没有放弃他,耐心地教他唱歌。十多年后的李楠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歌唱演员。

  在廖代芬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照片,是今年春节学生们看她时的合影。在奥地利音乐学院深造的孙翀获得了世界声乐比赛的第二名,她在信中为春节没能回到廖老师身边而遗憾,她回忆起廖老师一家对自己的帮助:有一次,孙翀骑自行车去廖老师家上课,自行车坏了,等上完课,车已经修好了,是廖老师丈夫帮她修的。还有一次,团里快要演出了,可她没有伴奏带,是小柯从繁忙的音乐创作中抽出时间,帮着制作伴奏音乐。

  “是廖老师的启蒙为我奠定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孙翀感慨地说,“廖老师对声乐艺术一丝不苟的态度始终鞭策着我,使我能够在声乐领域中不断进步。”

  “这么多年了,金帆团还记得我们一家,在二十周年庆典时,市教委给我颁发了特殊贡献奖。我要感谢金帆团,是她给了我发挥余热的舞台。”浓得化不开的金帆情让廖代芬的脸庞上写满阳光。

  女高音歌唱家廖代芬(右四)一家

  之二: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