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频道

父母如何帮孩子顺利度过“更学期”

  • 日期:2013-10-04 09:04
  • 来源: 网友上传
  • 浏览:
  • 字体:[ ]

  水彪今年考上了县里一所规模很大的初中,为此他兴奋了好长时间。开学后,头几天还好,一切都挺新鲜。可一个星期后,他就觉得紧张起来,首先初中课程明显比小学多,而且有时一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也多。他先是觉得英语有点难,要花很大的精力,后来又觉得数学也不容易懂,有些题目根本不会做,再后来语文也似乎不怎么好学,别人的知识面很广,这个作家、那篇作品的,都能说出一二,而自己茫茫然不知所措。读了一个多月后,他感到不能适应。接下来的期中考试,五门课中有三门不及格,而在小学里,水彪不但没有不及格,而且成绩一直都在中上水平。他的畏难情绪越来越大,有时甚至产生退学的想法。水彪的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人从中年向老年过渡时期,叫更年期。这当中由于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的变化,许多人在更年期会对生活产生严重的不适应,有的甚至会出现更年期综合征。其实,学生读书也有一个“更学期”。有人把从小学升人初中、从初三升人高中的阶段称为“更学期”,因为这两个阶段,无论是学习的内容、方法,还是老师的教学形式、管理手段,乃至学生的身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初一或高一新生如果调适不好,很容易产生消极、沮丧、焦虑、烦躁等心理,从而影响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质量。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更学期”呢

  转变态度是关键

  不少学生原本成绩不错,可一进入初中或高中却迅速滑坡,甚至“大红灯笼高高挂”,原因何在?主要原因恐怕就在于学习态度没有转变。初中和小学相比,高中和初中相比,在教学方面存在很大区别。从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来说,初中相对小学、高中相对初中而言,都要比较民主、宽松一些,因而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要求相对较高;就课程设置来说,初中比小学要多得多,高中比初中也要多得多,进入新的学段时,可能会使学生有顾此失彼的感觉;就具体学科来说,高中的课堂教学内容多,难度高,频率快,倘若学生缺少准备,往往很难赶上教师讲课的节拍。这时,家长有必要帮助孩子完成两个转变,即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和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学习方法是钥匙

  初中和高中阶段仍然是打基础的阶段,就基础教育的目的而言,打好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基础或许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就学习的一般环节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五步,即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归纳。预习可以使孩子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对不懂或似是而非的地方,就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对原先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预习是很重要的。听课时要求孩子学会做笔记,做笔记的过程,其实是对教师上课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是需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的过程。作业之前,先把所学内容复习一遍,理清思路,有助于提高智力。有的孩子,教师一旦布置了作业,就急于完成,连下课的时间都不放过,学习的自觉性自然可嘉,但这并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业还要有时间观念。日常生活中,家长往往只注意孩子题目做得对不对,却忽视了孩子做作业的速度。事实上,每个人的聪明与否涉及到三个方面,即速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双休日,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有选择地对某些学科加以归纳。如果孩子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那就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归纳,即使挂一漏万,也远比机械记忆有效。如果孩子基础一般,学习能力又不强,那就引导他们把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搬到笔记本上,如果能够坚持,终有一天他们也能做到自行归纳。

  恰当定位效果好

  初中阶段比小学阶段的学科要多得多,高中阶段比初中阶段又要难得多,而且难度迅速加大,因此学生会普遍感受到日益增强的学习压力。这时,给自己的学习准确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父母有责任当好孩子的“参谋”,使孩子能在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短暂学习生涯中取得最为有利的发展。倘若孩子原本基础较好,那就应该全面发展,打下宽厚而扎实的基础,今后也就能“伸缩自如”。如果孩子基础较差,就不能不分轩轾,“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是初高中阶段必要的学习策略。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门基础学科当然是要认真学习,而对于其他学科,不妨引导孩子暂取“守势”,即少花些精力,以便于集中力量先突破基础学科。待到高三选科时,再在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中选择一门孩子既感兴趣又有一定优势或潜力的学科学习,往往能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诱使孩子偏科。事实上,要求孩子在学科上门门皆优,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更无此必要。就此而言,这种学习策略,即使对于基础原本较好的孩子来说,也是适用的,有利于学有所长。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