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人物 > 正文

屈原谋杀之说(2)

  • 日期:2009-06-04 07:21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即便如此,楚怀王还是掌握了屈原与其宠妃私通的证据(很可能就是通过《湘夫人》产生怀疑的)并极其愤怒地将屈原放逐到南方,以分隔他与郑袖,使他们永世不得相见。耐人寻味的是,十几年之后,也就是楚怀王驾崩之后,其儿子顷襄王即位,这使屈原大大地兴奋与激动起来,以为返回京城掌权柄的时刻即将来到,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却忽然“自杀”身亡,使人疑窦丛生。
     根据前面的推论,顷襄王很可能是郑袖与屈原所生,这正是屈原感到欢欣鼓舞的原因,但屈原的政敌们早已充分意识到了他们所面临的巨大危险。他们一方面封锁消息,不让顷襄王了解自己的身世秘密;一方面则派出武功高强的杀手,企图彻底消灭屈原。正是后者酿出了一场残酷的悲剧;刺客在泪罗江上乘坐龙舟追杀屈原,而屈原则乘坐另一条龙舟飞快地逃跑,然后,他最终还是落入刺客之手。他被装入麻袋,在捆紧了之后投入江心,然后,他的政敌们伪造和散发了屈原的自杀遗书《怀沙》。一代英豪就这样殒命了。
     当时,肯定有许多人完全了解事件的真相,由于恐惧,他们不敢直截了当地说出。最后,一些聪明的人想出了办法。他们在每年屈原遇害的那天举行纪念这个伟大诗人的祭典,而在祭典上,用赛龙舟来隐喻当时的追逐与逃亡的激烈情景,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结局。其中,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麻袋,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将粽子投水,则象征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因此,把纪念屈原的节日称作“端午节”的原因就昭然若揭了:“端”,就是端正、澄清之意;“午”,就是“忤”的通假字,也就是指违反真相的谎言;端午节,就是澄清谎言的日子。热爱屈原的人们企图通过这个年复一年的日子,使后世的子于孙孙,有机会重演和目睹屈原遇难的情景。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