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端午日

时间:2014-10-28 10:14来源:网络收集点击:字体:[ ]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

2. 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学习本文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及虚实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展示课件《湘西风情》和《沈从文简介》)

2.端午节介绍

  学生课前搜集,课上交流。

也称“端五节”,民间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吃粽子,赛龙舟等。

二、课文诵读

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要求学生思考:课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的哪些风俗民情?

    (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追鸭子等。)

三、分析课文

1.整体感知

学生思考讨论: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

      明确:一天的时间顺序。

(2)写了哪几件事情?什么经过?

      明确: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

2.分析第一部分

学生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交流

(1)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看热闹)     写人们在河边观看赛龙舟。

第二层:(划船的事......种种情形) 写赛前准备、赛手配置以及赛事盛况。

第三层:(凡是到最后)             领赏庆贺。

(2)第一层中三个“莫不”的作用。

莫不,即没有一个不的意思,是双重否定。强调人人参与,无一缺漏,渲染当天热闹的气氛,为下文赛龙舟的热闹场面设置悬念。

(3)文章是如何渲染当天热闹的气氛的?

写全茶峒人到河边观看划船,三个“莫不”,侧面烘托出当时热闹的气氛。

(4)文章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赛龙舟的盛况?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

动作描写——“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虚实结合:实写鼓手船手的协作,虚写即采用联想想象(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四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检查背诵

2.检查上节课内容的接受情况

二、分析第二、三部分

1.找学生朗读这两部分课文

2.学生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交流

思考讨论:(1)追鸭子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

         (2)参与追鸭的人员有哪些?

           军民。

         (3)追鸭的场面及人们的心情如何?

           喜庆气氛,热烈、欢腾。

         (4)充分发挥想象,描绘追鸭的场面。

         (5)体会第三部分的作用。

           结构作用:总提两个竞赛,使文章很完整。

           内容作用:表明全民同乐的时间之久。

三、总结课文

1.主题思想

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描写赛龙舟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俗。

2.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

        课文关于民俗写的很多,如吃粽子等就没有提及。

        两项竞赛作者详写龙舟竞渡,略写赶鸭竞赛。

(2)材料安排条理清晰。

        全体总体上按时间顺序。

先写上午11点钟左右吃过午饭出城,再写赛船过后看追赶鸭子,最后交代这两种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3)注重渲染气氛,突出民乐。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风俗的文章。

    端午日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