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中国的人口

时间:2012-09-10 10:31来源:我爱学习点击:字体:[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5.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

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建议

关于“”的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及其分布概况,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出发点。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段中,运用“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示意图,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读一读”中的资料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口的这个特点。

3.人口分布的知识是从“做一做”引入的。这部分内容即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既是某些自然环境区域的结果,又是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运用“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

4.关于我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华侨和侨乡的知识不是本节的重点。

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材通过“我国人口的增长”图、“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图、“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也是本节必须使学生理解的重点知识。

关于“”第一课时教法建议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除

去利用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和“读一读”的材料之外,还可以联系一年级的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相当于西半部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用这些材料进行渲染,使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有深刻的印象。

2.由于学生在初一已经学过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接触过人口密度图,在讲“人口分布不平

均”这部分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数量”图上,读出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约数(江苏6700万、山东8500万、新疆1500万、西藏200万),计算人口密度(江苏和山东每平方千米分别为670人和560人,新疆和西藏每平方千米分别为9.4人和1.7人),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自治区的人口密度大小(江苏、山东人口密度大,新疆、西藏人口密度小)。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对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结合课文,自己总结出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不均状况,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不宜把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平均这一特征作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来讲。最好结合本段课文的内容,联系初中“世界的人口”一章的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搞清楚中国人口分布同地区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关系,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成为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人和环境的关系”这条主线的一个部分,为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人地观打下基础。

3.在讲授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列表讲述的方法。

中国

世界

农村人口比例

63.91 %

59 %

城市人口比例

36.09 %

41 %

同时,应向学生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

今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城镇人口的比重还将继续增加。至于我国城市

发展的政策这一内容,教学中可一带而过。

4.“华人与华侨”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区别“华侨”和“华人”两个概念,

然后说明我国的侨胞遍布世界各地,广大侨胞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

很大贡献。同时,也要说明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是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

关于“”第二课时教法建议

1.“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三部分讲授: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让学生看看我国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或者让学生简单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11亿人和100万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但这种计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复杂。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比较复杂。这里应主要向学生讲明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

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较低的年代,由于已形成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的新增人口仍是个惊人的数字。

③“人手”和“人口”、“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白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生下来就需要衣、食、住、行

各方面的物质资料。人口越多,需要生产的产品、耗用的资源和占用的空间越多,在我们国家这个既定的范围内,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超过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会实现,而且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困难。

这段课文插有几副图,较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的关系,突出了人均的观念。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插图,谈谈这些关系。

2.在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前,可先联系第一册课本中学过的有关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的知识,让学生对为什么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有所认识。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以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要求,应让学生牢记。

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第一课时

重点:我国的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

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过程 :

〔引入〕:放一段“”录像。

〔提问〕:从录像中我们看到中国人口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人口数量大)

〔出示投影〕: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总数)

〔讲解〕:我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2.9533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提问〕: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解〕:出示表格: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面积(万平方千米)

1700

997

960

936

人口(亿)

1.48

0.26

12.2

2.6

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他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请大家看一看教材中的“读一读”材料,了解数量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看图“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思考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多?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少?人口总数在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有哪几个?

〔讲述〕:为了比较不同地区人口的多少,我们用人口密度进行说明。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上的人口数。

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根据图表,填写“做一做”中的表格。

〔提问〕:根据课本中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图,参考课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区的面积,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并比较东部沿海两省与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异。

〔提问〕:观察“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以下问题:

         (1)找到黑河——腾冲一线,对照图例观察线两侧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异。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大于2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该线两侧的面积、人口所占比例。

(3)确认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评议,学生总结〕

〔讲述〕: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等省,这些地方多为平原区;该线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区,这些地区多为高原和沙漠。可见,我国人口密度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区。这是由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的长短而决定的。

〔过渡〕:人口密度东西部存在差异,农村与城镇也存在差异,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这种差异也在变化。

〔出示投影〕:“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比(人口构成特征)”

〔讲述〕:我国的人口构成中,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大于城市人口。2000年我国的总人口为12.95亿,其中农村人口达80739万人,占63.91%;也就是说中国有13亿人,其中有8亿农民,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也同时看到,与1950年相比,我国的农村人口比重呈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为45594万人,占36.09%。比1995年的28.9%上升了7.19个百分点,比第四次人口普查的1990年上升了9.86%。

〔提问〕:世界平均城镇人口比重为41%,目前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仍低于这个水平,你认为今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分布将出现什么问题?城乡人口怎样合理分布,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总结〕:全国仍有8.5亿人口在乡村,乡村容纳不下这样多的劳力,应该就近建设新型城镇,以缩小城乡差别;为保护大城市的环境,应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建设卫星城以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过渡〕: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大致分为华侨与华人两种,前者指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后者指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又称为外籍华人。

〔讨论〕:以华侨和华人热爱国家以及他们积极支援国家建设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讲述〕:我国赞成与鼓励华侨自愿的选择自己的国籍。我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和华人的正当权益。

〔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了我国人口的分布、乡村、与城镇人口的差异,了解了华侨和华人的情况,这对我们学习问题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板书设计 :

第二章 和民族

第一节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人口分布不均

三、乡村与城镇人口比重的差异

四、华侨与华人

关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第二课时

重点:人口问题及对策。

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过程 :

〔复习〕:复习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引出新课。

〔新课〕: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764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年份

人口(亿)

1764

2.1

1840

4.1

1937

4.5

1949

5.4

1982

10.3

1990

11.3

1996

12.2

〔总结〕:由学生总结后,教师概括:(1)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年为5.4亿,1996年时就达到12.2亿。(2)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47年时间,人口就增长了2.3倍,达到12.2亿。

〔提问〕: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1.0%,10亿人口与1000万人口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前者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后者每年增加10万人口)

〔总结〕: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提问〕:(1)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

        (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得出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提问〕:读下表,思考人口的增长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学生讨论)

我国每年新增人口

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

约1500万人

增产肉类的45.6%

增收粮食的48.5%

增产布匹的40%

新建城镇住房的30.7%

新增国民收入的20%

新设医院病房的35%


我国人口

自然资源总量占世界的位次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的位次

12.2亿

耕地面积第4位

第67位

森林面积第6位

第121位

年产矿石第3位

第80位

水资源总量第6位

第88位

〔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哪些问题?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遇到哪些困难和阻力?

        (3)我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有什么好处?

         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经过不同观点的辩论,使学生的思想达到一致。

〔总结〕:(1)人口的急剧增长,给我国带来的是环境的巨大压力,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碍,我国大多数资源和工农业生产,按人口的平均数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2)由于几千年的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还存在着多子多福、生男比生女好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还根深蒂固,不易改变。

       (3)人口的控制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改善,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提高。

〔提问〕:上述环境、资源、社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对此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讲解〕: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我们要积极地宣传这一基本国策,使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

〔总结〕:这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学习。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改变人们的生育观,人口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板书设计 :

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其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2.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

3.我国的人口问题

六、人口问题的对策

 

探究活动

组织一次辩论会,题目为“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分正反两方,各持一种观点展开辩论,教师起引导的作用,最后使学生明确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中国的人口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