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幼儿拿别人的东西”的案例分析

  • 日期:2011-11-21 12:08
  • 来源: 学友共享
  • 浏览:
  • 字体:[ ]
案例一:冯淑鑫是刚刚入园的小朋友,比较淘气。一天,几个孩子都说自己的彩笔不见了,也有的说铅笔不见了,在对附近几个小朋友的询问中得知:原来是冯淑鑫小朋友拿的,最终这些东西真的在他的书包里找到了。

    案例二:孟鲁宁小朋友带来了可比克饼干,饼干盒里是一个包装精美的金属圆筒,孟鲁宁吃完饼干后把圆筒放入了书包,可是在进行过户外游戏后,圆筒却不翼而飞了。当我问起圆筒跑到谁的书包里去了,千万抓好啊,要不然,圆筒还会往外跑的,见刘文琪小朋友神色有异,原来圆筒被她拿去了。

    案例三:园内安排有一顿间餐,每次孩子们都会带来不少好吃的。带孩子们如厕时,活动室内有几个孩子没去,间餐时孩子们都纷纷说:老师,我的蛋黄派不见了;我的巧克力不见了;我的火腿不见了。想必是让那几个孩子拿去了,可这又如何去找呢?

    以上三个案例均是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如果这样的行为发生在成人身上就是名副其实的偷窃,可当这些事情发生在四五岁的孩子身上时,我们能说他是偷吗?当然不能,非但不能说,还要慎之又慎地处理。

案例分析:

    深究孩子出现上述行为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孩子年龄小,“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概念尚未形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玩,好奇心强,见到新奇的、喜欢的东西总是爱不释手。加上孩子们的思维总被想象所左右,不能够清楚地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这两种概念,一不小心就会把别人的东西藏起来据为己有。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行  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案例二就是这种情况。包装  精美的金属圆筒十分好玩,刘文  琪小朋友特别喜欢,因此便把它  放入自己的书包里,并没有任何  别的复杂动机。在见到刘文琪的  神色有些慌张后,我就和她讲道  理:“文琪,孟鲁宁丢了东西多着  急呀!圆筒是孟鲁宁的,你要是  喜欢,就让妈妈去买,好吗?要是  你喜欢的东西也丢了是不是也  着急呀?你帮他把圆筒送回家  吧。”通过一番讲道理,孩子也逐  渐明白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  道理,并把圆筒送还了回去。  

    二、孩子的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只好拿别人的

    这种情况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也十分重要。    

    案例一中,冯淑鑫小朋友刚刚上幼儿园,妈妈还未曾给他买彩笔、铅笔和本子,自己没有而别的小朋友有,而别人的正是自己想得到的。别人可以写字、画画、涂色,自己却不能,孩子一定会想“那要是我的该多好”,所以把想要的东西统统放人自己的书包,愿望终于得到满足了。在与冯淑鑫的妈妈交谈后,他也有了自己的彩笔、铅笔,这种现象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三、家长迁就、娇惯孩子,使孩子任性自私不合作,对别人的东西想要就要、想拿就拿

    这类情况十分严重,案例三就属于这一种。    现在每个孩子都生长在蜜罐里,是家中的小太阳,处于中心位置。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不论合理不合理都会盲目满足,致使孩子习惯了想要什么便来什么的生活,养成了自私任性、心中没有他人的不良习性。别人的东西我现在没有,但我想要就拿了;别人带了好吃的我想吃,于是就给吃了;他的玩具好玩我喜欢,就放进自己的书包里带回家了。这就属于一种非常霸道的行为了,这与孩子在家中处于中心地位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因此我们必须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请家长不要一味地迁就、迎合孩子。俗话说“惯子如杀子”,这样下去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