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家长无法读懂孩子的心 专家呼吁应进行情感交流

  • 日期:2011-09-14 16:52
  • 来源: 学学学
  • 浏览:
  • 字体:[ ]

    这两天,一封来自“遗失幸福的初中男生”的电子邮件,以及男孩父母对孩子的回应,让许多人感慨:难道现在的家长都无法读懂孩子的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的不幸福?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现状?
  记者昨日专访了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棣云,她讲到的案例,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以及呼吁,或许能给不少家长启发。

  六年后,孩子变成了陌生人

  这位爸爸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比起一般的家长他的理念要先进很多,他认为对孩子的知识教育很重要,但日常教育更不可少。于是,他精心挑选了一位他认为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就把孩子放在了老师家,一直到六年级。

  六年后,孩子回到了他的身边,学习确实不错,诚实、善良这些做人的基本品质也完全具备,而且还是班里的班长,和他预想的完全吻合。可是,很快,他发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儿子除了完成学习任务,什么兴趣、想法都没有。做完作业他不愿意出去玩,宁可坐在凳子上发呆。爸爸说:“和同学们一起去玩吧。”儿子却不屑一顾:“有什么好玩的,玩脏了还要洗衣服,而且他们玩的太儿科了。”爸爸有些吃惊,但还是不放弃,继续说:“那你玩些先进点的?”儿子摇摇头,说没兴趣。更让这位爸爸意外的是,儿子虽说是班里的班长,可班里什么事情都管不来。“这个乖乖崽。”同学们经常这样取笑他,甚至会去捏一把他的脸,而他根本不会去反抗。爸爸的担忧越来越大:“他连据理力争都不会,别人不吩咐他,他什么也不去做,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以后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我有时候看着自己的儿子,有一种感觉,他不是我的儿子,像是和我不相干的人。”这位爸爸最后痛心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情感交流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

  朱棣云坦言,这位爸爸其实已经算是不错,因为在孩子只有六年级的时候已经看到了这些问题,有些家长可能永远也看不到,认准只要孩子成绩好、听话就足够了。

  “教育绝对不仅仅是教孩子知识,更多的是教做人,做人教育包括生活的所有方面,不仅仅是道德方式,还有整个习惯以及生活方式,这必须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随时随地和孩子进行沟通。”朱棣云说,就像上面这个案例,这个孩子丧失了自动、自发的能力,是因为这些能力是需要家长去激发的,这位家长根本没有机会去做,而这项工作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

  朱棣云说,现在很多家长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教育的重心应该是在学校,但孩子对于人的认识首先是从父母开始,他们对情感的认识也只能通过父母。这已经是现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最大的问题,家长会教孩子认字,却从来没有想过让孩子去认识自己的情感。正因为这样,所以现在很多孩子不理解自己,更不可能去理解别人。

  “其实家长很辛苦,他们常常会说,自己赚那么多钱还不是为了孩子,可很多时候在物质上的给予,带给孩子的可能是最差的生活。”她认为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经济一般的家庭反而更能够感受到幸福的原因,因为这些家庭有情感上的交流,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相处在一起,彼此沟通。而富裕家庭没有,感受父母的爱,也给父母爱,对这些孩子来说成了“空中楼阁”,只能依靠想象,如何能够感受到幸福?

  让家长当一回真正的“学生”

  “这就引出了一个现在教育上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家长必须自己先有学习,学习怎么去认识孩子,理解孩子,然后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一路学过去。”朱棣云说,这就跟家长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技能是一个道理,不要以为当家长是件理所当然的事,这里面有太多的学问,其实更需要系统的学习。

  然而,现在的状况通常是,家长想学习却找不到好的渠道。所以,朱棣云呼吁,政府能否出台一些相关的法规、政策,让家长学校正规化。她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和学校教育一样有正规系统、组织,家长有学习需要的时候能够找得到途径,真正做好这一门学问。(应芳娟)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