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3个幸运女生3篇读后感敲开复旦门(2)

  • 日期:2011-11-25 10:24
  • 来源: 优学
  • 浏览:
  • 字体:[ ]

    青春只有一次,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即使全日制的教育把我们的身躯固定在寥寥教学楼之间,我们心中那匹脱缰的野马早不知道冲向了哪个渺无人烟的原野。杭州高级中学 韩晓 (化名)

    火一般的冷峻人生――读梁遇春散文

    初读梁遇春,当然是那篇著名的《Kissing the fire》。看到这个题目,便很觉得惊奇。也正怀着这种惊奇,又读了一些他的文字。他对“惊奇”这种感觉是很珍惜的。对徐志摩最深刻的印象也是“他好像时时刻刻都在惊奇着”。

    还依稀记得书页下的注释中明确写着“梁遇春为纪念徐志摩逝世而作”,跟着是一段冰冷的文字,简述徐君飞机失事云云。于是,便单纯地认定是纪念徐君的悼词,也未加细想。几年之后,又读梁遇春散文,才真觉出些意味。那银灰色的眼眸,那时时惊奇的眼神,那火光一照遍地春花,那于人世火焰的最后一吻,短短六百字,不活脱就是梁遇春短暂一生的写照吗?

    梁遇春火一般的人生,是在冷峻地“观火”中出发的。

    他在这过程中所呈现的冷静眼光与逼人的灵气,除上天眷顾外,似乎别无解释。身在北大,又是叶先生最为得意的弟子,他却说“在所谓最高学府里头,上堂,吃饭,睡觉,匆匆地过了五年,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实在很怀疑”,他更主张的是一种“可以自由地在家里躺在床上,或者坐在炉边念书”的学习方式。

    他不是时代的弄潮儿,不为世俗的意见所左右,在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潮中,他对政治的淡漠总显得有点儿不相称;他也不是台前轮番粉墨登场的小丑,只为哗众取宠而故意臆造些标新立异之语。只是,观察得深,思考得多,竟不自觉地做了个“逆行者”。他说梁启超开书单是“青天白日下当街杀人的刽子手行为”,还打算“舍胡先生(胡适)的大道而不由,另找个羊肠小径来”,更借关云长之口疾呼“还我头来”,可见,梁遇春对个性的思索,独立的人格有多么珍惜,多么看重了。 杭州学军中学 张蕴贤

    灵魂对苦难的忍耐――读《红字》

    D.H.劳伦斯曾这样评价《红字》:“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间故事,却内含着地狱般的意义。”我对这“地狱般的意义”不甚理解,却在霍桑短暂而安详的叙述里浅读到了贴近我们生命的意义:当生命的忍耐延伸触及到了黑暗疆域之外的一丝丝光亮,请相信“总有一天,你的峡谷会开出花来”。

    《红字》的忍耐开始于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要寻找一个天上的父亲,她永远也不会认识一个世上的父亲。”海丝特神色淡定地说出这句话,于是伴随着对于不断的来自世俗,来自齐灵渥斯,来自内心的折磨的忍耐,苦难的拯救开始了。

    是的,有时候这就是我们的一生。那个法国人罗伯?格里耶在《去年在马里安巴》里用那些塞满庄园的巴洛克式雕像,早就向我们演示了生命存在与生命意义追问的困惑:如今,您跟着我,永远迷失方向。苦难隐匿在人类路途某个幽暗角落,衍生了它的另一镜像:忍耐。今天的我们仍旧需要这样的忍耐,房龙这样形容生活: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一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但他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日月流逝年复一年。(《宽容.序》)

    这样的叙述已然触及到了人类苦难与无奈的根源。苦难用一种不急不缓的姿态向我们逼近,人类的天空似乎以压迫的方式正在迅速的缩小,当生命蜷缩到卑微的境地,我们需要忍耐来支撑躯体的直立。这时的忍耐已远不是一种社会层面上的道德准则,它如河底生长着的景泰蓝色泽的水草,以我们不敢正视的深蓝和沉重的色质诠释着生命存在最朴实的意义。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施卓彬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