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频道

科技特长生关注:中小学科技创新亟须家校“合作”

  • 日期:2014-03-05 10:26
  • 来源: 请叫我学霸
  • 浏览:
  • 字体:[ ]

  目前,不少中小学开展了机器人竞赛活动,部分家长参与热情不高,学校又受到经费和师资的困扰——

  中小学科技创新亟须家校形成合力

  准备,开始!随着一声令下,一辆带着传感器的机器人沿着椭圆形的轨道开始滑行,跑完一半路程后,它将信号传输给了等待接力的机器人,只用6秒钟,两个机器人就完成了接力比赛……这是日前第二届北京市中小学机器人大赛上的一幕。

  近年来,受国外机器人大赛热潮的影响,国内很多中小学以“机器人”校本课程研究为突破口,将“机器人简易制作”课程作为选修课或必修课来上,同时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种机器人大赛,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机器人教育要想广泛地走进中小学,赢得更多学校和家长的支持,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在竞赛中培养能力锻炼思维

  在中关村中学科技楼里,有两幅大字标语——“动手操作、善于思考、大胆创新”,“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正如标语一样,机器人竞赛从项目的编程、制作、调试到参赛,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

  中关村中学初一科技班的曹晨从机器人竞赛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和自己摸索:“老师上课只教我们第一步,剩下的步骤就让我们自己摸索。比如机器人上的小灯泡,老师只教我们亮第一个,剩下的灯泡就要自己考虑怎么让它们亮起来了。”

  机器人竞赛与其他竞赛不同的一个特点在于它需要默契的团队合作。“在机器人接力比赛中,需要我们两个人一组进行编程,要是一个人编不好就会影响到整个比赛,所以我们两个人必须要配合默契。”初三科技班的李昕元说。

  机器人大赛的开展,使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氛围更加浓厚了。“每年我们都要面向全校师生举办科技知识展,还定期邀请北航、首师大等教授作航空模型、机器人制作的讲座,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很高涨。”中关村中学机器人竞赛指导教师杨森林说。

  北大附中的信息技术教师毛华均告诉记者:“我们除了在校内举办科技知识活动外,也经常和‘对面’的老师切磋交流,虽然我们比赛时是对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希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科技创新活动难敌语数外

  科技创新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正如智能机器人大赛,每参加一次比赛,都需要购买机器人器材和租赁活动场地,还需要给学生配置电脑进行编程。这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也是制约机器人教育开展的一个障碍。

  中关村中学301机房是机器人活动小组的教室,两张大桌子和8台液晶电脑是他们的全部家当,而这些全是杨森林跟学校努力争取来的。“刚开始时条件更简陋,只有两张桌子,电脑是后来才配的。现在条件稍微好一点了,学校领导对机器人比赛也很支持,每年会拨一两万元资金,但这些钱对机器人教育和比赛来说都是杯水车薪。”杨森林说。

  除了资金的限制,最让科技创新教育教师感叹的是,机器人教育难以得到家长、教师的普遍接受和认同。

  “每次参加机器人比赛,学生都要比平时多花一点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但经常有家长打电话问我,孩子怎么还不回家。”杨森林对部分家长的不支持很无奈,“尤其是面临中考的孩子,家长们希望孩子把时间都用在语文数学课上。”

  哈尔滨第三中学“科技创新课题”负责人郭迎霞也在博客中叹息道:“很多教师对科技创新活动不闻不问、一无所知,甚至还有唱反调者,拼命灌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为了考上名校日夜兼程,补课、做题,忙得焦头烂额。”“没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和自觉的创新意识,怎么能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郭迎霞呼吁,科技创新教育应该得到广大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和支持。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