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以爱之名补课不绝 孩子不堪重负称断绝关系

  • 日期:2011-10-20 10:16
  • 来源: 中考论坛
  • 浏览:
  • 字体:[ ]

  7月29日,在湖北省宣恩县一家儿童舞蹈培训中心,孩子们在苦练舞蹈基本功。田 丹摄

  从“虎妈”之争到“变态娘”之困,从个体的罢学,到群体的罢课,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面对沉重的补课负担,最近一段时间,孩子的痛、家长的痛、老师的痛,我们身边发生了太多。近日,湖北省武汉市一名普通母亲的帖子更让人心痛,“孩子要与我断绝母子关系,我也是为了他好……”

  以爱之名,家长已让孩子承受太多;以爱之名,学校已让孩子承受太多;以爱之名,社会已让孩子承受太多。

  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以爱之名”……

  近些年来,因不堪压力,导致孩子同父母、学校间关系紧张的事件时有发生。

  2009年,就有一封9岁孩童的“罢学保证书”让不少家长、老师陷入沉思:“我自愿不学钢琴、电子琴、二胡、舞蹈等多样,还包括绘画、武术,我长大后不怨妈妈、爸爸。”

  2010年,湖南益阳六中一高二学生不堪补课之重,在网上发帖号召全国的中小学校成立“中国反补课学生联盟”,孩子们抱怨,“补课补到做梦都梦到了ABCD”。

  2011年8月,一名武汉的小学五年级学生,不堪妈妈给予的压力,请求“签字画押”,同亲生母亲断绝母子关系。

  ……

  这一切,不禁让人发问:我们的孩子与家长之间怎么了?我们的家庭教育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最值得深思的是,每每讨论这个话题,我们都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委屈、家长委屈、老师委屈、校长委屈、教育行政部门也委屈……似乎所有与此事有关的主人公都很委屈,所有人都在说,“我们是爱孩子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

  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都很熟悉,“教育的目的与根本使命,不是让孩子们感到压力与不快乐,而是成就人的丰富心灵。”

  让孩子幸福快乐、自愿主动地去享受接受教育的过程,其实,需要的不仅仅是以爱之名……

  可怜的孩子,无助的家长——

  还孩子快乐童年,难在哪儿

  孩子们的委屈和拒绝是声声控诉,家长们的付出与努力是字字血泪。多少年来,似乎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状况:身边已罕见快乐的求学故事,所见的多是强迫、妥协,甚至是扭曲个性。

  曾有专家这样评价,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智能都不同,执行能力也不同,强迫的教育方式,是以爱的名义在伤害孩子。

  为什么会这样?媒体呼吁了多年,教育专家也在分析和提出建设性意见,但正如素质教育的推进一直步履艰难一样,“给孩子减负”、“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似乎还仅仅停留在美好的愿望。

  有人说,导致现状的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是传统教育观念在作祟,是就业的紧迫现实让人心生紧迫;有人说,是独生子女的现实让家长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太厚重的期望;有人说,是因为培优市场的巨大利润引导了社会上教育的不良风气;有人说,是教育系统内部不合理的考核体系导致了“唯分数论”的现状……

  年逾八旬、在教育战线躬耕了一辈子、深刻了解中国教育现状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接受我们专访的时候,他的话发人深省:“当前,教育部门推进素质教育与社会以分数选拔人才之间确有矛盾。今天我们的教育常常受到三种拉力的影响:一是国家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希望他们成为有益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人才;二是家长把教育看成是敲门砖,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望子成龙,个个都想成拔尖人才;三是市场把教育作为逐利的工具。媒体则对这三股拉力推波助澜,有时会误导民众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这几种力量之间难以取得平衡,因此教育上的很多问题也难以解决。”

  “今天我们要找到这几个拉力的平衡点,最终还是要回到‘人的发展’——这一教育问题的原点上。无论是国家希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还是家长希望孩子成才成龙,首先都要尊重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才能成为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