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频道

家有考生:父母信任给我学习动力

  • 日期:2014-12-16 09:49
  • 来源: 乐学
  • 浏览:
  • 字体:[ ]

  邝Kuàng继浩,一名斯文的大男孩,来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虽然对其“放养”,但他却以888分考上了北京大学社会科学系,作为一名文科生,他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课本的关键知识点都能印在脑子里,还呈现发散性知识链接,在看课本之余,他还喜欢看一些“野史”,以充实课本的知识骨架。

  家长“放养”给予更多信任

  现在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生活抓得很紧,生怕不管孩子学习就贪玩了,就早恋了。邝继浩认为,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是很必要的,但要中庸,否则过犹不及。如果孩子能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和有规律的作息,家长们当个“牧民”也就可以了。

  邝继浩的父母正是这样“放养”他的。上了高中后,父母就再也不过问他的学习了。他的妈妈曾经这样告诉他:“我不经常问你的学习,只要你自觉就行,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学。”他觉得不能辜负妈妈的信任,这成为了学习的动力。每次考试结束都主动向父母汇报成绩,如果哪科考差了,爸爸妈妈从来不惶恐不安、自乱阵脚,只是简单地鼓励告诫几句,帮忙反思并找出失误的原因,他们更看重孩子长期以来成绩的稳定。

  历史发散思维连接知识点

  邝继浩对文科的兴趣,缘自小时候经常看报、看科普书等人文方面的书报,小学、初中时他就将世界名著看了个遍。高中分班时,他选择了文科班。

  对于历史的复习,邝继浩说,每个中心的关键知识点、转折点之间都会有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复习时可以将这些关键点、转折点串联起来记忆,可以列一个时间表,也可以将知识点分成几个模块来记忆,而他则习惯每学完几个单元或一个年代就花一点时间做出提纲,在回答主观题时,按提纲回答条理非常清晰。

  平时复习时,他会针对一个知识点自己设计问题,如意义、原因、主要内容等,多方面回答,比较题目之间的不同,如果哪方面薄弱,就有针对性地练习一下,用做题来弥补知识上不足。

  对于做错的题,邝继浩会找出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在课本上的位置,并将其记牢,久而久之,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本课本,只要提到某个知识点,便能在脑中翻出该知识点在课本中的大致位置,还能马上联想到相关的知识点。

  课外多读书补充课本内容


  除了看课本、做题,邝继浩还喜欢看一些历史书籍来补充课本知识,比如从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事件特别多,于是他专门买了一些讲述这个时期故事的书籍,既当调剂学习之用,也加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与分析,课本上大多只讲述事件的发生,而看这些相关的书籍,可以补充一些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加深了对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他认为,课本上的内容非常少,尤其是深层意义上的内容很少,他喜欢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一旦发现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就会上网找,一定要将这条“藤”摸清楚了才放手。

  例如唐朝时,我国曾与阿拉伯发生过一起战争,课本就简单地提了一下,但他却要问:“为什么要发生战争?”与同学讨论没有结果后,便上网找,直到弄清楚前因后果为止。邝继浩说,这样做可以充实课本内容,还可以拓宽知识面。

  地理发散思维多联系

  邝继浩说,地理初看像一盘散沙,好像没有什么联系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却联系紧密,呈网状连接。他的高中地理老师上课喜欢“跑题”,讲着讲着就扯到课外知识了,实际上却是在教学生学会发散性思维,学会举一反三,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他对此十分受用,将老师教的方法掌握后,对付地理便可游刃有余了,例如工业与城市,可以联想到粮食、污染,而根据后两点再发散出更多的知识点来,越想越宽。邝继浩说,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一旦做对了就会很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会给自己更多学习的动力。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