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玩这类字谜,除了要了解已知字的意义

  • 日期:2020-12-22 21:13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谜象诗
谜象诗

老同学告诉我,上面这张照片是珠海某山丘上的石刻。石头记的内容,其实是一首象形诗。

所说的“象诗”,也被称为“形意诗”或“神智诗”。它是一种近似于谜语的诗体,也是一种“以意境作画写字,悟人悟己的学识”。
据传说,上面这首谜象诗是清乾隆年间举人佘楫所作,今人将诗刻在石头上,供游人观赏。此诗亦为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之作。谁是真的谁是假的,没有证据证明。
这样的诗歌有一个特点:每一首诗只出现局部的字词,而将其他的字词“隐藏”起来;已知的字词中,有些字形颠三倒四,笔画残缺。
玩这类字谜,除了要了解已知字的意义外,还需观察已知字的大小、粗细、长度、斜度、笔画或偏旁的增益、变形、疏密、缺笔等情况,然后将每一个已知字延展成两个或三个音节的形式,理清它们在诗句中的语意联系,补上所隐藏的字词,使诗句完整,呈现出诗的全貌。读者群的猜疑、延展和补充,就像玩文字游戏,却常常能自圆其说并得到启发。
 
要进一步了解谜象诗的游戏方式,不妨以这首刻在上面的谜象诗为例,从已知字词开始,一起玩儿。
石头上刻着十二个字,分为四行,每一行只有三个字,但每一行却是七言诗的“缩写”,每一行合起来就是一首完整的诗篇。
第一句既知三字为:日、山、路。
把“日”字画成圆形,意思是“圆的一天”或“圆的一天”。
山字中间的竖字被夸张地向上延伸,意思是“高”或“高”。
在路的下端,将“口”向下延伸,可以理解为“路口长”。
整句话的意思是:“圆日山口长”,或“圆日山山口高”。
第二句既知三字为:云、雨、阳。
"云"字是横着的,故被延展为"横云"或"横云"。
「雨」字是竖着的,所以可以延伸成「雨」或「雨」。—然而,从石刻照片上看,与相邻的“云”和“阳”相比,“雨”又是“细”的,所以也可以理解为“细雨”。考虑到诗歌中有“风卷云雨”的情景,“细雨”不一定是垂直的,而是随风飘落的,所以将“细雨”理解为“细雨”更为恰当。
阳字是斜的,可以解释为“斜之阳”。
整句串语为“横云竖雨伴斜阳”,或“细雨横云伴斜阳”。作者倾向于后者。
(“云朵”中的“细雨”和“斜阳”为什么用“伴”字连接,留待下文再分解。)
 
第三句既知三字为:舟、渡、过。
舟人一词,意为扁舟,意为扁舟。
渡人字有缺笔,有不同的解读。-把“渡”解作“渡”,又因“渡”字下半部有“又”(即“手”)一笔,可以理解为“缺渡”,也就是“无渡”。
过人之笔笔法疏朗从容,可以延伸为“从容过”。-但是如果与“扁舟缺渡”相联系来解读,在“过”字前用“无人”或“无从”连线,似乎更接近原意。
整句话串联起来,就是“扁舟无人过”。
第四句既知三字为:风、花、香。
字词的两边都是卷曲的,可以延伸成“风卷”。
"花"字有缺笔之处,可译为"残花"。
"香"字下方"日"有缺笔(只有一半),所以"香"可以解释为"半日香"。
整句话连篇,就是“风卷残花半日香”。
 
合在一起,四个句子就是完整的七绝:
山为圆日交点,
云雾缭绕带斜阳。
无人渡平舟,
风卷残花半日香。
就作者所见,由于读者解读的不同,整诗至少有七八个版本,各版本大致相同。
并且以上版本的第三句“扁舟缺渡无人过”,只是作者的一个诠释。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