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中学生厌学原因初探

  • 日期:2012-04-30 11:14
  • 来源: 网友上传
  • 浏览:
  • 字体:[ ]
金坛市第五中学 候世倩

摘要:针对当前学生厌学的现状,通过调杳分析,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初步探求学生厌学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关键字:中学生,厌学,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中学时期,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正是求学的大好时机,可现实却不容乐观:课堂上,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打磕睡,说小话;课后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无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考起试来,胡写乱写,草草了事,更有甚者在考场上呼呼大睡……

当前,学生厌学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有些学校还相当严重。追究其原因,无非是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据人们的常识来看,主观原因应是最主要的,但在此笔者用真实的调查数据说话,笔者就自己所教的两个班学生,一是提高班,一是普通班进行了调查。在提高班上,有7%的学生喜欢学习,3%的学生无所谓,12%的学生讨厌学习,68%的学生有时喜欢,有时讨厌。而且讨厌的理由一律是作业太多,要考试,排名次,成绩不好家长骂,老师批评,压力大。在普通班的调查结果是98%的学生讨厌学习(包括讨厌学习的确和有时喜欢有时讨厌的),这样的调查结果,不尽让我思考,问题主要是出在学生身上?如果真如此,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学生讨厌学习。笔者个人认为主要是客观条件导致了学生的厌学。

根据笔者的调查结果,我进行了总结:

一、 家庭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养成,都取决于家庭,由此可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讨厌学习的学生的家长进行归类,大至有以下几种:

1、物及必反型

这些家长大多是在高考制度改革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从自身和他人的的经历中感悟到知识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所以当自己的孩子刚刚学会学习的时候,就灌输给他们一种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并且时刻都想自己的孩子的未来能够靠知识来支撑,入学以后,今天补英语,明天攻理化,节假日上补习班。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在家长的告诫中荡然无存,戏耍的蓝天在家长逼迫中悄然消失,每天都是学、学、学……最终是厌学。

一位学生初一时本来成绩还算中等,但到了初二,节节后退,厌学情绪很严重,作业拖拉,少写,甚至不写。可一调查才知道,原来暑假中父母硬逼着他到教师家补课,还让他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好不容易盼来的暑假,又是那么热的天让他渐渐失去了学习无趣,加入了厌学的行列。

2、优越攀比型

此类家长为数不多,多为财大气粗,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功利思想严重,虚荣心强,他们把孩子当资本,与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的孩子比较,高了,逢人炫耀,给予孩子物质奖励,低了,则对孩子恶语相对,打骂相加,令孩子无所适从,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3、盲目溺爱型

多年教学让我看到学困生多为男生(女生也有,极少,多为智力因素)。为什么呢?是中国人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生了男孩,一家大小捧得像皇帝一样,好衣好食哪能亏待,大事小事哪让沾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个个娇生惯养,好吃懒做,怕苦怕累。可学习是件辛苦的事,尤其是在目前的教育下,这些孩子自然加入到厌学的行列,而且这样的家长,即使老师主动联系,也收效甚微,为什么?大人舍不得孩子吃苦啊!

4、有心无力型

普通班的学困生尤为多,而他们的家长多为了生存而奔波,着实是有心而无力了。某些家长在工厂上班,经常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此时孩子已经睡了,自己也累得无力再管。从入学开始,孩子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又无人管教,只靠学校里教师管理自然是不够的,坏习惯一直到了初中,即使管起来也收效甚微了。

5、放任不管型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据调查得知,厌学生的家长有许多是极不负责任的。工作之余,只顾自己玩乐,打麻将,发金花……对孩子不闻不问,认为人各有命,自己的路自己走吧。所以当学生厌学逃学,学校找到家里,而家长还在麻将桌上,对老师挥挥手,不要紧,到时候会回家的,发生这样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6、离异矛盾型

班主任都有这样的体会,问题学生,学困生,多半都是家庭上出现了问题,如父母离异,家庭变故,家教粗暴,重级家庭。父母离异,其子女情感残缺;家庭变故(父或母亡),其子女情感孤僻;家教粗暴,其子女情感压抑。这些孩子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是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因而他们常常从其它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如广交朋友,上网聊天等,这样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这些学生结交的朋友,多是哥儿们义气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诱惑,导致厌学甚至辍学。

7、隔代管理型

现在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只留下爷爷奶奶管理孩子,俗话说“隔代亲”,爷爷奶奶对待孙子自然是疼爱有加。要什么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处处围绕孩子转。就算管也是困困重重。

首先,爷爷奶奶管不住。尤其是初中生,孩子长大了,身强力壮,可爷爷奶奶年老力衰。曾听一位学生的奶奶说过,知道孩子调皮,双休日只顾玩,作业不写,有意看严些,哪知“眼一眨,就遛出去了”着实管不住。

其次,爷爷奶奶管不了。学生的爷爷奶奶大多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岁数大了,也与时代潮流脱节,初中生懂的知识多了,嘴能说会道,爷爷奶奶哪抵挡得住他们的伶牙俐齿。

还有,爷爷奶奶不能管。虽说是自己的孙子,毕竟不是父母。管多了,有些家长还不愿意呢。

8、读书无用论

某些家长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富了起来,自己大字不识几个,照样做生意赚大钱,这些家长无意间也影响自己的孩子,让他们错误地认为,读书无大用,不读照样过。久而久之,促使学生厌学而追求享乐。

笔者曾教过一学生,初一刚入学时语文还能考到五十多分,可作业经常不写,于是和家长联系,家长的态度竟是:我们家是办厂的,你们不是九年义务教育吗,只要混到毕业就行了。如此态度,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最后背背书包回家了。

以上都是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长的种种原因最终导致孩子厌学。笔者个人认为家庭因素是学生厌学的最主要因素,决定性的因素。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在这样学校教育中,为什么还有学生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的热情,享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是家庭教育影响的结果。

二、教育制度的缺陷

不可否认目前的教育制度确实存在着很多的缺陷。现在的高考虽不像走独木桥那样难,高考的指挥棒却牵动了每一个学子和家长的心弦。更何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考上大学,可大学毕业,工作无着落,让学子们难上加难。所以教育制度的缺陷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

三、学校方面

如何评定一个学校的好坏?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都已倾斜向了升学率,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是好,是坏就等于考了百分之几的重点高中,几名学生生考了全市十名,一百名,校平均分是多少……无怪乎,中考,高考过后,各“名校”争相宣传,而近年来高额的择校费也熄灭不了望子成龙的家长的热情,于是升学率成了学校的生存之本。于是学生早上6点多入校,晚上近6点回家,一天10多小时的在校时间,每天十几节的课堂教学,三尺讲台,教师滔滔不绝,学生默默耕耘,周考,月考、中考,末考,进几名、退几名、第几名。以学分定优劣,以名次论好坏。学生每天象上战场,但总有学生赶不上,长期的精神压抑使他们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不学了是倒数,再学也是倒数第几,不如不学了,厌学、厌学、厌学……

四、教师方面

身为教师,深深体会到教师这份博爱之心。绝大部分教师出发点都是好的,希望学生学有所成,长大能立足社会,有光明的前途。

但在应试教育下,学校的管理很多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决定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有一些急功近利教师不在自己的专业水平上下工夫,而采用题海战术,每天把学生拴在考试题上,做了一题又一题,做了一遍又一遍,使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把学生变成自己捞取业绩的工具。

  有些教师以培优为名,每节课只以优等生为标准,看优等生会不会,讲难题,怪题,很多相对差的学生在课堂上成了陪读,什么也听不懂,什么也学不会,每天的作业只能抄抄应付,至于在校一天学了什么,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可怕的是,这种情况在小学就出现的,据我调查所知,本市的某小学就是如此,到了六年级,一个班为了考到多少华中,而放弃了所谓的差生,上课只为让成绩好的听懂,一放学让所谓的差生先走,而将成绩优异的留下来开小灶。

更有甚者,为提高自己的升学率,平均分,对成绩不佳者恶语相向,冷嘲热讽,甚至大打出手,来孩子的信心,打击学生的,伤害学生的心灵。他们的这种行为激发学生的逆返心理,让某些学生视老师为敌,与教师对着干,上课不听,作业不做,渐渐地沦落为差生,最终自毁前程,这样的例子,我在调查中也不乏其人。一名学困生说起其厌学的原因就是小学三年级时,老师极凶,被老师打了骂了,伤了自尊,从此喜爱大声朗读的他(根据我测量所得,他是个听觉记忆者)沉默了,于是成绩直线下降,于是他开始讨厌学习。

所以一些专业底子薄、教学水平低、师德素质差的教师,也会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

五、社会方面的原因

现在社会虽说是知识经济的社会,但是在很多时候和很多部门的表现并不全是这样:学生在校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但走入社会之后有时还不如在校中门门不及格的学生;优秀生因为家长无职无权自己只能自谋职业,艰难的生活在激烈地竞争中;好不容易考个大学,走上社会依然找不到工作。这些社会现象也严重地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他们觉得学习再好,不如有个好爸爸,成绩再好,不如有个好家庭,某些学生自然会产生读书无用的心理。

种种的客观因素已经让学生对学习“深恶痛绝”,让我们再到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挖掘一下学生厌学的主观原因。

一、学习无欲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一些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是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的某些错误思想,如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一但形成这种认识,反作用力非常大,它能持久而强劲地推动学生逃避学习,老师的苦口婆心、软硬兼施、循循善诱,但他们“启而不发”。

二、学习无望

对于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人都有好奇心,求知欲;谁不渴望得到师长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哪个不希望考高分,有成绩。有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洒过汗水,可无论怎么奋斗,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对此作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底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 也有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长期被老师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

由于我的课题是关于语文学困生的,我发现有些非语文学困生也会慢慢沦为语文学困生,如我现在教的一名学生,初二时我才教他的语文,他的语文基础还可以,考到70分左右,可这学期他竟然考了班级倒数第一,才40多分。我与他谈心时才了解,原来上学期期末考试,他的其它功课都不及格,只有语文还好,想想学了总也什么学校都考不到,不如不学。

三、学习无趣
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倦而厌学。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付给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于是学生从早学到晚地学,双休日还要补课。各种学习资料五花八门,各种考试名目繁多,有些评价简单而残酷:如写错一个字,罚抄多少遍等。学习象沉重的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让他们觉得苦海无边。学习枯燥乏味,使他们极易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

网络游戏,上网聊天,遛冰,电视剧集,恋爱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的诱惑。由于学生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会被这些消极因素吸引、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走入歧途。

四、恨屋及乌
爱屋及乌的心理较常见,恨屋及乌的心理也存在。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情感迁移,也有“恨其师,厌其道”的消极情感迁移。我前文提到的那个学生就是如此。
“恨屋及乌”的心理的产生与学生对学习目的认识有关。部分学生存在幼稚的认识,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好,你得罪了我,我就不帮你学,我考不及格,拉了平均分,让你拿不了奖金,以此来报复老师。

五、渴望真情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因而他们广交朋友,追求刺激,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这同样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

六、逆反心理

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主张,都不愿受别人的控制。人都有自尊心,都不愿受到伤害。但中国式的教育,家长,老师都要求学生服从。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于是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够忍受,有些孩子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追求。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

上述学生厌学的种种主观原因,追根究底都与先前提到的客观原因密不可分。学生主要是因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厌学。

通过对学生厌学原因的探究,最终让我思考的是语文学困生本不应该有,但现实“造就”了他们,现实中帮助他们又是相当难,而学困生的队伍还在庞大,当今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