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常识 > 正文

孩子受创 需防远期心理障碍

  • 日期:2011-08-10 10:32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无论是发生自然灾难事件还是人为灾难事件,当受害者身体的伤害愈合之后,他们是否还能像以往那样面对生活?是否还对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充满希望?是否还能感觉到生命的意义?

  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暴露于突发创伤性事件的概率是:男61%、女51%。突发创伤性事件(无论是自然的灾难,还是人为的灾祸)除了给当事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以外,更重要的是给其心理和精神上带来更大、更严重的伤害,以及由此造成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价值取向以及对生命价值看法等人格上远期的变化。严重的受害者会表现出一些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如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于一些儿童受害者,创伤性事件的经历使他们梦魇连连,惊恐不安,给他们正常的心理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等他们成年后,这些创伤性的经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学习和工作效率,使他们感觉到人际间是不安全的,生命是非常痛苦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的统计数据估计,1990年中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是115/10万,患病率279/10万。而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创伤性事件所导致的最严重、致残率较高、目前没有很好治疗办法的一个远期精神障碍。

  然而,对创伤性事件受害者进行不同时期的援助可以减轻他们急性应激反应的程度,对那些比较严重的受害者进行早期的心理干预能够阻止或减轻远期心理伤害和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对已经出现远期严重心理障碍的受害者进行心理治疗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水平,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所以,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受害人提供心理援助和干预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目前针对创伤性事件受害者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方法有:家庭治疗、倾听诉谈治疗、游戏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眼动脱敏与再处理等。应激反应严重的受害者可以适当辅助药物治疗。所有这些治疗都必须由专业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大夫施行。

  北大医院幼儿园突发创伤性事件的受害者绝大部分是2~6岁的孩子,他们正处在创伤性事件后的躯体伤害恢复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孩子们除了忍受伤口的疼痛外,还会做噩梦,在睡梦中尖叫或哭醒。当他们醒来的时候,即使不能回忆起噩梦的内容,也会不断地回想起事件当时的情景。他们感觉到害怕、恐惧和不安全,对周围的人不信任。孩子的这种应激反应是一种正常的自我应对处理创伤的反应,这个时期最关键的心理干预是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安慰,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周围的环境和人是安全的,是可信任的,这一时期的心理支持由父母、亲人来做最合适。父母们需要做的是运用足够的身体语言和安全的态度让孩子感觉到并确信:他们仅仅是对过去的事件做了一个不好的梦,事件已经过去了,有爸爸、妈妈,医生、护士和许多可信任的亲人在他们身边,现在是安全的。在孩子醒来的时候,父母不要回避有关创伤事件的话题,要尽量鼓励孩子谈出自己心中对事件的感觉、情绪和看法,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和孩子一起一遍一遍地表达。如果有的孩子不能回忆起所发生的可怕事件,父母可同孩子交流和沟通,并让孩子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与孩子交流创伤是非常重要的早期心理干预过程,许多父母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往往认为事件过后再与孩子谈论这个可怕的问题会让孩子不高兴和心烦,害怕加重对孩子的刺激。然而,和孩子一起回避所经历的创伤,或者让孩子把创伤记忆压抑在心灵深处,会对其心理发育造成影响,增加远期精神障碍发生的可能性。父母绝不能把创伤记忆留给孩子一个人处理。与孩子交流创伤,受害的孩子才有可能度过心灵的考验,把出现远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减到最小。

  某些经历创伤性事件的孩子会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好,所以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大多数孩子对做过和想过的一些事情感到很内疚,认为发生可怕事件是对他们的一种惩罚,害怕这样的惩罚再次发生。父母要坚定地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是好孩子,发生这种可怕的事情不是因为孩子的过错,这是一件不可控制的事件。父母们要经常不断地对孩子强化这一点。还有一些孩子会变得非常胆小,特别是独处时常会表现出恐惧和害怕的情绪。一些孩子会有退行表现,比如变得胆小、缠着父母不放、动不动就哭闹、对父母特别依赖等。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的早期,这些是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父母要承认和宽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能要求孩子马上摆脱和消除。

  很多受害孩子的父母会有深深的内疚感,这个时候最需要把你们的精神能量全部集中到孩子的情感上面,帮助孩子从心灵创伤中走出来。如果你们此时感觉非常痛苦和力不从心,不能为孩子的康复提供更好的帮助,希望你们能求助其他成年人或心理卫生工作者来完成这项必需的任务。

  对于几位受害的老师,在这一段时间内,其亲人和家属也应该给他们提供同样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如果受害的孩子和老师在事件发生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后,仍然出现睡眠、情绪或行为上的问题,要及时求助于专业医生。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