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培养

  • 日期:2012-03-31 17:29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连州市第二中学朱会坚
  
  体育创新是他人未曾想过、做过的,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教师如何给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大胆求真、求新。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注意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
  教学过程中笔者明白,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知识、能力和技术知识的积累。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路径依赖的过程。尽管某项技术技能的创新发生在某一时刻,但是我们追溯上去,这个技术创新的实现必然已经有了较长的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过程,没有这样的过程、没有任何渊源关系,学生要实现某一活动的技术创新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过程。
  二、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培养创新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民主最能发挥创造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前提就是教师须有创造性的工作,积极地营造课堂民主氛围,主动的转变教育观念,转变主体角色,摆正教与学、师与生的位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对不同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要求,对于一些问题和练习动作,应允许同学间讨论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老师讲的内容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思维是有创新意识的,就看老师是否给学生这个机会,所以我们一定要营造适合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注意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打破常规思维定势,某种意义上讲常规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阻碍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如在跳绳比赛中,我们要求人人参加,人人都当运动员,让他们学会拼搏,获得成功。同时,人人又做裁判,教会他们诚实做人,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这更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了每个学生平等的竞争机会,为他们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这样一来,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也能感受体育成功的乐趣,于是练习当中人人争先,正是这个意识推动他们去思索、去创新,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教“弯道跑”的技术时,教师先不讲解示范,让学生自己在教师事先画好的直径15-20米的圆圈上进行游戏或练习,在跑动中提醒学生注意直觉和弯道跑时身体姿势和重心的变化,在弯道上左脚和右脚着地部位,两个手的摆臂幅度的大小变化。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得出弯道跑的技术要领,教师进行表扬,认可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注意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如教学生自编游戏时,根据教材师生一起学习《自编体育游戏》一文,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参加人数→达到目的→活动形式→胜负规则→场地、器材、时间→裁判安排
  然后在体育场,用海绵球自编自己最喜欢的游戏。经过思考、选择等理性活动,学生创编了地滚海绵球、投远比赛、击中目标、手球比赛、双腿夹球比快、叫号接球、击中目标、足球比赛、投篮等等比赛活动。
  学生已经较好地理解掌握动作要领,产生更高的学习欲望,是尝试创新的好机会。如《五步拳》教学,教师教会步法: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掌投《五步拳》动作:并步抱拳———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驾打———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并步抱拳,然名要求分组自编一套《新五步拳》。
  五、注意情境创新情境创新指运用特定的情境来进行的创新活动。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情境创新。
  笔者曾经带高一级的学生在一块空平地上上一节课,没有任何体育器材,要求学生开动脑解决本节课(游戏)的器材问题,结果女学生找了几个食品袋,里面装满青草,包成一个球,进行“大象球”的游戏。男同学有的找了一块泡沫塑料,弄成园型,当足球踢,分小组进行足球比赛,还有一部分男同学则用一个空矿泉水瓶当足球踢比赛。整节课笑声不断,个个兴致勃勃,汗流浃背,不愿下课。课后有不少学生对我说:“老师,这节课是我生平中最快乐的一节体育课。”学生用草包当皮球,用泡沫塑料、空矿泉水瓶当足球。这就是情境创新,也是情境教学法成果。
  学生的创新不管怎样描述它,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在的、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学生的创新过程是不同的、异质的、多样性的。不能用某一个学生创新过程的典型事例来刻画其他学生的创新过程,每一个学生创新过程与他的创新态度、创新技能、创新思维有着密切关系。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