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小学数学 > 正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要么古董要么雷人

  • 日期:2011-07-20 21:23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当中小学语文教材因“真实性”、“是否脱离现实”而倍受质疑时,当奥数是否应该取消的呼声甚嚣尘上时,小学数学教材也没能幸免。

  某些题型,误导学生

  例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长度单位”,教材安排了请小朋友用硬币、小刀、三角形、铅笔、正方体等物品测量书本边长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大都能得出如下结论:书边大约有4个三角形那样长、书边大约有15个正方体那样长 …… “于是学生把那些实物当成了长度单位。”戎松魁对此表示不赞成,“事实上,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它不能作为长度单位,它的棱的长度倒是可以作为长度单位的。教材为了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而要学生用不同的物品去测量另一些物品的长度,以致使学生错误地认为这些物品就是‘长度单位’。”

  鸡兔同笼,几代不变

  其实不仅是戎老师,记者调查发现,如今不少小学家长对数学教材也有意见。相对于大学老师的专业眼光,家长们对小学数学颇多微词的原因是有些题目场景“不合时宜”。

  网名“娃娃鱼”的爸爸发言:“鸡兔同笼,共有100个头,320只脚。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汗,儿子做的题目竟然和我小学时做过的一模一样。没有新意,而且现在谁家还有养兔子又养鸡的。”

  还有大量的关于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也差不多是两代人都做过的古董题,题1:两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一条公路开往B地.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甲车比乙车早到1/2小时到达途中的C地,当乙车到达C地时,甲车正好到达B地。已知C地到B地的公路长3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题2: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乙骑摩托车每小时行45千米,甲离出发地36千米处与乙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雷人题目,动歪脑筋

  此外,小学数学也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做人,而不是灌输不好的理念。“三墩小学琦琦妈”提到二年级女儿的一道数学题:“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人做了一件好事。他们各自都说了一句话,而其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甲说:‘是乙做的。’乙说:‘不是我做的。’丙说:‘也不是我做的。’问到底是谁做的好事。这题我看了就晕,别说小学二年级的女儿了。这个年纪孩子很单纯,题目里却一会儿说真话一会儿说假话的,把人都绕糊涂了。”

  还有一些纯粹是雷人的应用题,如题1:小明钓鱼回来,小玲问他钓了几条鱼,小明答:“钓得真不少啊!6条没头,9条没尾,8条只有半个身躯。”你知道小明到底钓了几条鱼? 题2:1个人有3个,2个人有4个,3个人有5个,4个人有7个,5个人呢反而有6个,问这是什么东西啊?

  这两道题一是严重脱离实际,令人匪夷所思,二是题目弯弯绕,很雷人,大人无语,如果孩子答对了这样的题目,在生活中是不是一个傻孩子? 联系实际,是大趋势 “其实我们数学老师在教研活动中也常会讨论这些问题。教材和练习卷上确实有些题目几十年不变,夸张的甚至上千年不变,像‘鸡兔同笼’问题就来自《孙子算经》。”杭州现代实验小学老师付吉娜告诉记者,她已经教了9年小学数学。

  “数学要生活化是趋势。”付老师说,“像鸡兔问题,我们就可以换个更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解答。例如,刘老师带了41名同学去西湖划船,共租了10条船,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问大船、小船各租几条?”

  当然,除了一成不变的“古董题”,如今小学数学卷上也不乏与时俱进的题目:“某商场对顾客的优惠规定如下:(1)一次性购物低于200元的没有折扣;(2)一次性购物不低于200元,但不超过500元的按标价给予9折优惠;(3)一次性购物超过500元,超过的部分给予8折优惠。小丽两次去购物,分别付款168元和423元,如果他只去购买一次,相同商品应付多少元?”

  在杭州各大商场争相打折的岁末,小朋友学会做这样的题目,说不定还能帮妈妈在血拼中省点钱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