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 > 动物 > 正文

恐龙绝灭的原因

  • 日期:2010-03-03 09:22
  • 来源: 子女网
  • 浏览:
  • 字体:[ ]
  爬行动物王国的"君主"--恐龙, 可谓是人們心目中最神奇的古动物了.它出现於2 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 绝灭於6 千5 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不可一世地独霸了地球的陆地1 亿4 千万年.恐龙为什么不早不晚, 偏偏在白垩纪末期最后全部绝灭了呢?对於這个耐人寻味的問题, 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过探讨, 试图揭开其中的奥秘.但是, 科学家的看法很不一致, 真是众說纷纭, 莫衷一是.

  长期以來, 关於恐龙绝灭存在着兩类学說.一类是渐进說, 即大多数学者认为恐龙绝灭是一个渐进性的事件.主张渐进說的人提出过各种假說.有人认为白垩纪末期, 地球上造山运动强烈, 地壳起了变化, 环境和气候也随之变化, 裸子植物大量灭亡, 从而迫使恐龙改食被子植物, 恐龙终因未能适应新的食物条件而死於便秘和植物碱中毒; 另一些人认为, 由於新兴的哺乳动物与恐龙竞争, 哺乳动物偷食恐龙蛋, 恐龙失败了; 还有一些人认为, 因为恐龙是热血 (恒温) 动物, 它的皮肤裸露, 当自然环境变化时, 特别是在白垩纪末期频繁的造山运动, 发生了全球性的气温下降, 恐龙因缺乏调节体温的机制和保温的毛羽, 终於绝灭了.总之渐进之說种种, 不一而足.殊不知, 有些恐龙伴随着被子植物生活了3 千多万年; 某些小型的虎骨龙的脑重和体重比值超过早期的哺乳动物, 足以阻挡哺乳动物的竞争, 更何况恐龙也不全都是恒温动物.因此, 以上种种假說还是未能圆滿地解释恐龙灭亡問题.

  与渐进說相反, 少数学者认为恐龙是在一次突然的灾难事件中绝灭的, 即所谓灾变說.這种学說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地质学家阿尔瓦雷兹等人, 他們於1979 年提出小行星冲撞地球的理论.他們說約在6 千5 百万年前, 宇宙间有一颗直径約10 公里, 重量約12 万7 千亿吨的小行星坠落到地球上, 引起了百倍於最大氢弹爆炸力的大爆炸, 把相当於小行星自身质量一百倍的尘埃抛入大气层.密集的尘云遮住天空达三月之久, 使白天变成了黑夜, 植物因光合作用停止而普遍死亡, 食物链中断, 导致恐龙灭绝了.這个理论的科学依据, 是因为在意大利、丹麦、新西兰等地的白垩纪末期地层里, 发现了一层几厘米厚的土层具有极高的含铱量, 約比地球正常含铱量高出30 倍, 而高含量的铱仅在太阳系其它行星上存在.

  主张灾变說的人数虽然很少, 但是他們的舆论很大, 曾一度风靡全球.然而, 就在贝克莱分校地质系同一幢大楼里, 古生物学家克利门斯教授就持有不同的意见, 他从根本上怀疑铱在地层中的富集是小行星冲撞的结果, 因为人們对铱在沉积物中的活动规律还了解甚少.他认为地层中的铱也可能是地下水搬运或是其它途径而在某地方富集起來的.克利门斯的意见在古生物学界是有代表性的.

  在一颗小行星於很短的时间里杀死所有物种的理论令人怀疑的情况下, 另一种灾变說--彗星影响說又重新复苏了.爱丁堡皇家天文台天文学家克拉布和内皮尔认为, 直径可达3 百公里的巨型彗星可以在2 百万年内通过缓慢地发散尘埃和碎片, 杀死恐龙.因此, 恐龙的绝灭延续了近2 百万年.

  最近,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約翰·赛特考斯基和达维·劳特根据地层中古生物化石, 发现生物大批死亡是有规律的, 每隔2 千6 百万年发生一次.這种周期性绝灭理论还得到了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的支持.美国路易斯大学的丹尼尔·瓦特推测太阳有一颗叫尼米西斯的伴星, 它沿着椭圆轨道以2 千6 百万年的周期运行, 当它來到离太阳最近点时, 能使彗星云的一部分落到地球上, 从而引起生物绝灭.恐龙也就是這样绝灭的.然而一些地质古生物学家对此则持怀疑态度.美国蒙特地质研究所的霍夫曼认为生物周期性绝灭是不可靠的, 他告诫說, 应用大规模生物绝灭這个概念要十分小心, 因为一个或几个科的生物从化石记录上的消失并不能說明存在过一次大规模的绝灭.

  总之, 关於恐龙绝灭的問题, 目前的每种假說虽然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都不能令人滿意.我們相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恐龙绝灭之谜早晚会被揭开的.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