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老师的困惑:与90后学生无法填平的"代沟"(2)

  • 日期:2012-01-09 10:33
  • 来源: 学友共享
  • 浏览:
  • 字体:[ ]

  在我班上有个女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好,英语专业八级,钢琴十级,样样都拔尖,可就是见不得别人比她强。看到别的孩子下课背单词,她就告诉人家:“背什么单词呀,咱们聊天吧”,然后自己回家偷偷用功。最近班上转来一个男孩子,数学成绩顶尖,这个女孩子就天天上课拉着人家聊天,弄的男孩子无心听讲,结果期中考试排名掉到年级50名,女孩子却排到了年级15名。

  更多的学生则表现出耐力较差,吃不了苦。

  有人笑谈,现在的家庭模式是“非常6+1”,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围着一个孩子转,这些“90后”学生最不缺的就是宠爱。

  去年我带着高一新生军训,有个学生一口白开水都不喝,因为她“从小到大都是喝可乐,白开水咽不下去。”

  【记者手记】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相比,出生在世纪交替年代的学生们表现得更有个性和更有主见,所以在老师和家长看来“较难掌控和教育”。

  “80后”老师在年龄上比较接近学生,具有独特人际吸引力,更有亲和力,与学生间可以建立良好的对话桥梁。作为“90后”的学生,和年轻老师相处时,也应该学会理解年轻老师,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彼此互相体谅,共同成长。

  但最让小李头疼的问题在于,现在的家庭溺爱孩子比她小时的状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承担了绝大部分教育的责任。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我们的校规简直是事无巨细:学生在校内必须穿校服,女生必须留齐耳短发,学生不得在课间或中午休息期间离校,不得在校内使用手机……还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不准异性同学交往过密。

  古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曾有学生跟我争论,羡慕国外学生的自由,但是他们没有看到,所谓的自由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建立在遵守社会规则的基础之上。可能一些规定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但是面对90年代的“小皇帝”,我们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改变他们身上一些不良的习气,培养他们优良的意志品质。

  当然,意志品质的塑造绝不是学校单方面可以做到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许多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上面写满了种种内容。有些是好的,有些则需要擦除。

  我们不但成天要和学生“斗智斗勇”,还要时不时面对家长们。曾经有一个孩子的母亲指着我的鼻子说:“我把儿子交给学校了,你们就得给我管好。”

  社会的教育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媒体总在指责学校教育无能,可要知道教育并不是万能的。

  记得小时候,我们的老师总说,好好学习,长大给国家作贡献。但现在,读书似乎就是为了个人利益,“学习是为了挣大钱”的观念,已经成了部分家长、老师,乃至社会的一种“潜意识”。

  我也常常在想,道德观念教育缺失,奉献意识被淡化,这种环境中,谁来负担起教育的责任?

  【记者手记】小李说,不可否认,教学质量、学生的品质优劣跟教师个人素质和性格有很大关系。曾有一项调查显示,89%以上的老师除了教辅书,什么书都不看。

  但是,教育又不单纯是学校、老师,甚至也不单纯是家庭、教育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承担。有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就会产生同样的群体,而这些群体在10年之后,无疑将是支撑我们这个社会的砥柱。

  小李的困惑,真的需要我们这个社会共同面对。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