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美术教学 > 正文

浅议土家风情与美术教学

  • 日期:2012-10-29 10:01
  • 来源: 自学习
  • 浏览:
  • 字体:[ ]
浅议土家风情与美术教学 湖北省利川市民族实验小学 谭治军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这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美丽的传说和动听的民歌。生活在鄂西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的土家族人至今还保持土家先民的一些风俗习惯。这些民情风俗都给我们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儿童学习美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它犹如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学习美术输送着素材。 一、精美的土家工艺。 土家先民在劳动中用智慧的双手创造了艺术。被誉为土家工艺之花的“西兰卡普”,是土家族一种传统的工艺织锦,在历史上已有数千年的编织史。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被子”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就是“花铺盖”的意思,它的花纹图案由各种彩色丝线编织而成,做工精细,图案多达一百多种,主要有喜鹊闹梅、孔雀开屏、九朵梅、福禄寿庆、二龙戏珠、双凤朝阳、凤戏牡丹、鹭鸶采莲等,内容涉及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各个方面,纹样丰富,色彩鲜艳,各类形象栩栩如生,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土家族精巧的服饰是民族服饰中的珍品。衣袖与裤脚上的图案完全采用“挑花”,也就是在布上用针刺上连贯的小“十”字且连成线条或方块,再组合成花鸟鱼虫等图案,在构图中运用不换形而换色的方法体现律动感觉。使其呆板的单一连续的纹样丰富起来,艳丽多姿,给人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在色彩、图案的学习中受益匪浅。做工精巧的“劳动工具:竹背篓、木风车、竹箩筐、石碾子、石磨子等深得土家人的亲睐,也是土家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让学生观察这些精美的手工制品,感受它们外观美的同时,也感受到土家族人神秘的文化底蕴。在美术课上让学生欣赏它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它们,学习这种古朴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家文化,分享这些创造性工艺的美,就是在传承着土家人民的文明与发展,在学习并继承土家人民的勤劳,感受土家人民的智慧。 二、别具一格的土家建筑。 利川的大水井、三元堂是具有独特的土家风格且又保存得较完整的土家建筑群。这种楼房建筑分为两层,楼下是猪、牛、羊等牲畜的住所,上几步楼梯来到二楼是人饮食起居的主要场所。设有堂屋(即客厅)、厢房(即卧室)等。吊角楼为木质结构,又称“干栏建筑”。因为它二楼外面有阳台,阳台上有木制栏杆,一般用来晾衣物,晒辣椒、挂玉米棒子等。这种建筑在修建时极其讲究,有多种格局:如“口”字形;“撮箕口”形;“钥匙头”形。这种建筑具有通风,向阳,防潮等诸多优点,充分体现了土家族人在建筑方面的智慧。 让学生走进这院子,可以领略到这种建筑在依山傍水中的生态美,欣赏着土家山寨这种古朴与文明的艺术之花,看着吊脚楼上金黄的玉米棒子和火红的辣椒都被土家族人编成了串儿挂在阳台和柱子上面,仿佛感受到美丽而感人的诗篇,极易打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起画画的兴趣。 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耍耍、板凳龙、薅草锣鼓、摆手舞、巴山舞、砸酒舞等文娱活动为土家人的生活增色不少,让这些活动场面进入美术课堂,深入到学生们的绘画中,让学生感受到土家族人民这种活动原始的朴素美,充满情趣的生活美,极富音乐韵律的旋律美。土家族的文娱活动往往反映的是劳动的动作、劳动的场面,学生在描绘这些内容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从而受到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教育。 四、土家族独特的婚丧形式。 “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通过哭嫁颂扬爹娘之恩,兄嫂之贤,故土之情,自然之美等。“撒尔嗬”又叫“打丧鼓”,是土家族一种悼念死者的民俗歌舞,通过唱和跳颂古人、颂亡人等,有着悠久的历史。 让这些民俗文化走进美术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家文化,了解土家族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的生活方式,接受亲情、友情、自然之情的影响和教育。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