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的天空》与学习型班主任

  • 日期:2011-10-09 09:44
  • 来源: 学习论坛
  • 浏览:
  • 字体:[ ]

    校园青春偶像剧《十八岁的天空》的热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尽管社会上对剧中主要人物古越涛老师的形象褒贬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年轻时尚而又有些另类的古越涛老师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心中的偶像。文艺来源于现实生活,电视剧中古老师的成功也许能折射出当前班主任工作中的某些特点。因此,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出发,本文试图谈谈该剧中古老师的形象对打造学习型班主任的启示。

一、学习型班主任要适应环境变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影视文化影响力的日益广泛, 青少年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他们变得越来越早熟和个性化, 这给班主任带来了不少的困惑和挑战。如何面对一群高智商的“问题学生”, 古越涛老师就经常遇到这类问题。比如, 当古老师满怀信心地早早来到教室表演他对座次表的烂熟于心时, 学生偷偷换座位的举动让他始料不及。环境的变化使一向自信的古老师无法显示对学生的了解, 于是, 只好放弃这种传统的做法, 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重新确定教育策略。事实上,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社会中, 学生要比我们想像的复杂得多, 发生在古老师身上的事也经常发生在我们周围。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原理就是企业要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的需要。学习型班主任的重要特征是能够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策略的创新, 而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成功套路, 这就要求班主任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了解社会环境变化对教育的影响。

二、学习型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特点

      学习型班主任作为“学习型的人”, 既要研究教育环境的变化, 也要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的特点。剧中古越涛老师有句名言, “学生是需要了解的”。了解学生是《十八岁的天空》一剧的主题, 也是学习型班主任的重要任务。了解学生是一个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剧中石延枫的“歌碟事件”、汪君泽的“画笔事件”都说明了解学生的曲折性。因此, 班主任需要长期细致地收集和分析学生的相关信息,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了解学生又是一个换位思考的过程, 它要求班主任平等地看待学生, 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要。正如三年级八班非正式群体领袖石延枫所说的那样, “关心我们, 最起码得和我们有共同语言吧!”

三、学习型班主任要进行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 人应该是能够进行系统思考的“学习型的人”。因此, 学习型班主任在决定其教育策略时,事先要经过反复的思考, 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与传统的“拍脑袋” 式的决策方式不同, 剧中古老师在处理班上的重大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凝神思索和自言自语的画面, 这就是在深入思考问题的症结和寻找解决的办法。比如, 对于徐天祥因为晚上外出让人画画而白天没精神上课和陈娅楠因为对自己的外形自卑而产生的“转学事件” 的处理。可见, 正是这种事先的系统思考, 使古老师在处理问题时往往能击中要害。作为一名学习型班主任, 在做决策的时候, 不但要仔细地思考“这样做行不行”, 还需要仔细地思考“这样做是不是最好”。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