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管得太多管得太死关注过度 你是合格家长吗

  • 日期:2011-09-06 09:15
  • 来源: 好学网
  • 浏览:
  • 字体:[ ]

  “现在的小孩,太可怜!”在市妇女儿童医院保健部感觉统合训练室采访时,训练师唐淑玲不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唐淑玲说,孩子们常常生活在批评中,没有成功感。很孤独,得不到理解。尤为可怜的是,家长们的批评常常不对――被送到感觉统合训练室的孩子,都是所谓有问题的孩子,而实际上,医生们研究时发现,他们中真正天生有问题的孩子所占比例很少,他们的问题多数是因为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造成。而且,他们所遭遇的错误教育方式,同样普遍地在其他一般认为正常的孩子身上体现。

    “在教育方法上,很多家长是迷失的。80%的家长不懂教育。”唐淑玲如是说。她例举出了常见的家长易犯的错误。

常见错误一:指手划脚,一错就指出

    4岁的斌斌,每次外出时都会大哭大闹,非要妈妈陪不可。在幼儿园,做手工总是缩手缩脚,生怕做错。

    他被送到了感统门诊。接受治疗时,训练师让他进行手工操作训练,他每做一次都要抬头看看妈妈在不在,还经常借口要喝水、要上厕所,跑出去粘在妈妈身边。

    这是典型的缺乏自信与适应不良症状。斌斌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咨询员从家长的描述中了解到,平时家长会专门守在斌斌身边,孩子一有什么不合大人意的,就着急地纠正“不对!不对!这个应该这样。”

    唐说,类似斌斌的情况,在3-5岁的孩子中比较常见。他们大多是因家长关注过多和命令式要求造成的。

    咨询员归纳,当前家长普遍存在着一种心理状态:只要孩子出错,就受不了。普遍存在的教育方式是:指手划脚,一错就指出。“管得太多,管得太死,关注过度,很多家长都如此。”

    家长们为什么会这样心急?咨询员认为,往深里说,是家长不懂得个人成长的心理规律,没有意识到正常的孩子是需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没有失败的孩子进步特别慢。教育要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有改正的机会。而且,孩子在取得失败的经验后还要体验成功,才能得到进步。

    市教育局幼儿教育科科长杨玲说,这是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的生存权力,影响了孩子的自信,遏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创新力。合适的做法是,等孩子做完一件事后才说。先看他的方法对不对,然后再演示一次正确的方法。

常见错误二:动不动就不允许

    3岁的文文,真是太不“安分”了!家里的什么东西都要拿来闻闻,这个要摸摸,那个要拿拿,桌上的水果,也要拿来玩,家里被他扔得乱七八糟的,越是客人来,他扔得更疯。他不停地玩,妈妈则在一旁不停地制止。“这孩子太吵了!”文文被妈妈认为行为有异常,送到感觉统合训练室治疗。

    出乎意料的是,文文没有被批评,妈妈却被批评了。唐淑玲告诉文文的妈妈,文文的调皮是一种探索行为。孩子的求知欲很强,他们生活在探索中,这个要闻闻,那个要玩玩,是可贵的现象。

    许多家长带孩子总是严格地管着孩子,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许拿,这里不许走,那里不许爬,孩子活象一个犯人没有自由,天长日久,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对什么都没有责任感和主见了。儿童天生的求知欲,就这样被家长扼杀在“不许”中!

    专家认为,大人讲的话,比如危险、痛苦、脏,这样的字眼,孩子的头脑中是没有定义的。家长在安全的范围内,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干涉。而是要告诉他这是酸味,这个是苦味。爬树,不要阻止他,首先要告诉他这样危险,教会他保护自己的办法,然后,让他去爬。个中滋味,都要让他自己去体验,既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动不动就阻止,会留下很多祸患。首先,是孩子不愿意听大人的话。因为,阻止的危险没有成为现实,在儿童的体验中,家长的阻止就像“狼来了”一样成了耳旁风。心理学家说,智慧来源于体验和生理成熟。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