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模式化教育挡住了孩子的想象

  • 日期:2011-08-28 10:04
  • 来源: 快学站
  • 浏览:
  • 字体:[ ]

      中国人缺乏审美意识,是近年来提得比较多的一个老问题。列宁说:“当人意识到某一个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个问题解决了一半。”可喜的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开始有意识地解决这一问题。审美教育很重要,但是审美教育怎么开展?这是一个既老又新的问题。
    审美教育的培养自然应当从娃娃抓起。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绘画敏感,且右脑的形象思维方式处于形成时期。美国一位美术史学家写了本书叫做《天真的眼睛》,认为现代主义绘画大师如夏加尔、波洛克、米罗等人的很多灵感来源于儿童时期,上述观点由大量的例证来支撑。波德奈尔是诗人,也是艺术评论家。他说:“绘画是神秘的事情,在这方面,我们应看看儿童的绘画,看看儿童的灵魂。”
    记者日前采访了两位儿童美术教育专家:何韵兰,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主任,为儿童做了很多工作,如与教育部联合举办的“还孩子一个率真的童年”等;胡晓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聘专家,曾考察过多国儿童美术教育,从事中外儿童美术比较研究及实践。国内的儿童美术教育主要由少年宫、绘画班来承担。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质疑目前国内的一些教学做法,认为对孩子的差异性保护得特别不够。
  首先要保护孩子的差异性
      现在小孩的家长以70年代生人为多,他们受的是模式化教育,虽然希望孩子能够摆脱模式化的教育,度过一个纯真快乐的童年,但是他们往往不懂得如何去教孩子。家长们普遍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有经验、有能力告诉孩子怎么画。
    胡晓佩在国外考察时,问当地的幼儿园老师:“你们是怎么教孩子的?”对方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孩子是不能教的,因为孩子有他们的想法,他们画出想法就好了,我们为什么要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孩子观察生活,调动孩子的情绪。比如说教孩子画章鱼,老师会把孩子们领到农贸市场,让他们观察章鱼的触角、头、颜色是什么样的,并发表意见,甚至将章鱼买回去解剖给孩子看,孩子们再根据自己的感受去画画。不同的孩子画出来的章鱼肯定是不一样的,孩子的想象力、个性得到了很大的保护。
    但是国内的多数父母、老师不这样认为,孩子依照自己的想象画了个蒲公英,他们会告诉孩子这不对,蒲公英应该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这样孩子们往往不敢自己画画了,有的甚至非得大人画了才敢画。胡晓佩讲了一件事:一个小孩画了一个太阳,老师、小朋友看了都觉得很好,但是孩子的妈妈却说:“你看别的小孩画的蓝颜色多棒啊,你为什么调不出那样的颜色呢?”然而实际上,蓝色是三原色之一,没有办法调出来。
    何韵兰说,保护孩子的差异性非常重要,差异是个性的基础,个性良好发展才能形成创造性。山东淄博一个小孩学齐白石画虾,画得很像,一张可以卖200多元,被称为“小齐白石”,家长带着他到处参加展览。这个小孩以后的绘画之路怎么走,父母并不关心。这样的孩子失去了自己,很难再有所发展。
  美术考级加剧模式化倾向
      美术考级1999年推出后,就遭遇了各方的质疑声。实施近八年后,事实表明最大的问题是将绘画模式化。何韵兰说,看看美术考级的过关书籍,你会发现无论是六七岁的幼童,还是高龄的老人,所画的画几乎都一个样。美术考级为绘画提供了一个模版,不少家长、学校都得向它瞄准。有的老师知道这种勾、涂、填色的模式化教学不对,但其教学主张往往会被学校创收的舆论压力压制。有的家长则更在乎小孩会画什么,得到了什么资质证明。
    两位专家认为,儿童美术教育与专业的美术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并不注重绘画技能的训练,而是着力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实际上,专业的技术训练很容易掌握,难的是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即使画画的孩子们以后不当画家,他们将从绘画中得到情感抒发的快乐,而且,一个有审美意识的人,他的生活一定和普通人不一样。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