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 > 高中化学 > 正文

创设探究实验情景 提高化学课堂效益

  • 日期:2011-07-30 09:37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认同。而化学科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非常具有探究性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因此化学教师可依托实验为载体,积极创设探究实验情景,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 创设   探究   实验   效益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意义地构建知识。因此知识不是发现和授受的,而是个体主动探究、参与创造的结果。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和探究性,令人饶有兴趣、思考问题、求证答案、探索新知。因此教师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创设探究活动情景,加强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其积极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以实现真正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效益。

 

依据中学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化学实验特点,可以针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改进等环节,分别设计探究情景,对有价值的问题予以探究活动,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三维目标的达成。

 

1 创设实验原理的探究情景

面对一个实验情景,透过现象看本质,可能有多种解释的原理,孰对孰错,这就给学生一个思考题,即探究该实验的真正原理,通过实验活动求证答案。这种探究实验大多可建立在学生易混淆、易出错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从而有效地构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在讲解“Fe3+Br2 的氧化性强弱比较”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实验情景:在足量的稀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教师引导,提出问题:

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2)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

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中呈黄色的物质是Br2

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中呈黄色的物质是Fe3+

3)教师给予时空,由学生设计实验并验证:

甲同学为验证自己的观点,选用了四氯化碳进行实验,将四氯化碳注入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发现四氯化碳层并未变为橙色,故否定了自己的观点;

乙同学为验证自己的观点,选用了硫氰化钾溶液进行实验,将硫氰化钾溶液注入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发现溶液呈血红色,故肯定了自己的观点

4)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氧化性强弱关系:Br2Fe3+

 

2 创设实验方案的探究情景

为完成某一实验目的,常可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去实现。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开发潜能,设计出尽可能多的实验方案,再根据已呈现的方案,引导学生分析其可行性,,从而构建化学基本操作和与实验情景相关的知识点,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例如,在高三复习“醋酸是弱电解质”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实验情景:如何用实验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教师激励学生,提出为验证“醋酸是弱电解质”这一结论,可设计出十种以上的实验方案:

 

1)教师从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引导学生师生共同探究出以下四种方案:

①称取一定量的无水醋酸配制0.1mol/L的醋酸溶液,测定该溶液的pH。现象:测出的pH1

②配制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取相同体积分别加入烧杯并并联,接通电源,观察灯泡亮度。现象:插在盐酸中的灯泡亮度大。

③配制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测两溶液的pH。现象:盐酸溶液的pH小,醋酸溶液的pH大。

④配制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取相同体积,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以氢氧化钠溶液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现象:两溶液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醋酸>盐酸。

 

2)教师通过影响弱电解质电离的外界因素分析,引导学生师生共同探究出以下四种方案:

①配制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取1mL上述盐酸和醋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100),再测定稀释后两溶液的pH。现象: 盐酸pH变化大,醋酸pH变化小。

②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配制pH=1的两种溶液,取相同体积加入足量的锌,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氢气。现象:两溶液中生成的氢气体积:醋酸>盐酸。

③配制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加入纯度、质量都相同的同种锌粉。现象:两溶液与锌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盐酸>醋酸。 

④把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两等分,其中一份加入醋酸钠固体,然后分别加入形状相同质量相同的锌,观察产生氢气的快慢是否相同。现象:产生氢气的快慢不相同,不加入醋酸钠的一份快。

 

3)教师通过“有弱才水解”的水解规律,引导学生师生共同探究出以下三种方案:

①配制某浓度的醋酸溶液,向其中滴入几滴甲基橙试液,然后再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振荡。现象: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橙色。

②配制某浓度的醋酸钠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③用玻璃棒蘸取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溶液滴在pH 试纸上,测其pH 。现象:pH>7

 

3 创设实验现象的探究情景

面对一个新物质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学生参与动手实验,从方法面面感知新物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常使学生感到无比乐趣,使学生乐于思考问题,探求新知。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有益于构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新知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讲解“钠的性质”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实验情景:在每位同学课桌上提供金属钠、水、酚酞、小刀、滤纸、烧杯、镊子等物品,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1)取金属钠,怎么取?怎么把其表面的煤油吸干?

2)切金属钠,怎么切?

3)将金属钠丢入烧杯内放有含酚酞的水中,观察有哪些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完整整地描述出相应的实验现象,并通过探究对每一实验现象的原因予以解释。

①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探究得出: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与煤油反应。)

②金属钠可用小刀切割(探究得出:钠质软,新切出的钠表面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③金属钠浮在水面上(探究得出:钠的密度比水小。)

④金属钠熔化(探究得出:钠的熔点较低。)

⑤金属钠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音(探究得出:反应产生了一种气体。)

⑥溶液变红(探究得出:反应产生了碱性溶液。)

最后,师生共同构建出金属钠的物理、化学性质。

 

4 创设实验改进的探究情景

面对一个实验实验设计,教师可根据其实验的各步骤、环节,提供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从是否环保、实验操作是否简单可行可控、实验原料是否易得廉价、实验原理是否可行等多角度予以评价,并要求学生探究或设计出新的方案。通过这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实验自主开发和设计能力,从而真正形成对实验问题的探究能力,进而有效地去解决值得探索的化学问题。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