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 > 化学百科 > 正文

新生产力的开拓者

  • 日期:2009-09-28 09:40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所谓生产力就是人们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在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中,劳动者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主体。生产力中不论是工具的制造和改进,还是劳动对象的利用和改造,都得通过人去掌握和使用,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劳动者并不是抽象的,而都是具有一定的体力、智力、经验和技能的人。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一旦将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就会物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技能的组成部分,也就会导致生产工具的改革和劳动对象的扩大,从而科学技术就成了强大的物质生产力,来推动社会迅速向前发展。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只是在资本主义产生以后,科技人才才变成最新生产力的开拓者。而化学人才成为新生产力的开拓者则主要是从19世纪开始的。
     众所周知,18世纪至今,在世界范围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各要素的巨大变革,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从此生产过程变成了科学应用的过程,科学成了生产的要素和职能。科学越来越成了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英国化学家柏琴(W.H.Perkin)①在皇家化学学院读书时,在杰出的化学家霍夫曼(A.W.Hofmann)亲自指导下从事有机合成的基础研究,合成了萘胺。后来,他想要制取能够直接满足人们需要的化合物,于是选择了从煤焦油中制取奎宁的课题。柏琴虽然没有制成奎宁,但却无意中合成了苯胺紫,发现了一种实用价值很大的染料。第二年,他果敢地离开学校,去开办合成苯胺紫的染料工厂。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便建成了工厂,开创了以煤焦油为基础的一个近代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生产部门,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
     格瑞伯(C.Graebe)和李别尔曼①(C.Liebermann)看到19世纪欧洲纺织工业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天然茜素染料的严重不足。于是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合成时,选择了茜素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们弄清了茜素的结构,制得了茜素,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天然染料,在基础研究上取得一个突破。接着,他们马上转向实用研究,与巴登工厂的卡罗合作,发现了适于工业生产的新合成方法。不久,市场上的天然茜素便被合成茜素取而代之。②马克思曾从经济学的角度谈到这个问题,他说:“由煤焦油提炼茜素或茜红染料的方法,利用现有的生产煤焦油染料的设备,已经可以在几周之内,得到以前需要几年才能得到的结果。茜素生长需要一年,然后还需要让茜根长几年,等茜根成熟,才能制成染料。”③柏琴的退学,格瑞伯和李别尔曼的转向,都使他们的基础研究成果很快得到推广,迅速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总之,化学史上的众多事例表明,现代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离不开化学上的研究成果,更离不开发现自然界规律、创造化学理论的化学人才。化学人才是开拓新生产力的一支生力军。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