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画出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 日期:2020-12-05 18:13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把握逻辑和框架的“三观”

 

一是要把握好思想政治四门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门课的关系;必修1/2/3分别介绍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这三个层面也基本上涵盖了人类历史上和现在所有的活动。《生活与哲学》必修4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的许多观点也在其他几本教材中重现和运用。其中“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法律常识”是必修课2的内容适当扩展,对我们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要理解每一本教材编排的框架结构:单元-课-框-目。每一本书的前言部分都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不要忽视,这里就不再赘述。希望大家重视一下这一部分的内容,因为有时一篇题目会成为考题中的考点提示,只要能把这一题目下的内容重新组合起来就可以了。第二,重视框架和标题,也有助于你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经济生活”这四个单元,依次从消费、生产、分配、交换这四大主题出发,涵盖了我们日常经济活动的大部分情况;另外,前三个单元着重于一般经济学原理层面,第四个单元着重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可以说是紧扣当前社会。这种编排风格也可以在其他一些书籍中找到。《人生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前三课着重介绍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每个课程的内容都有两个方框,一个注重理论知识,一个注重“世界观”,一个注重实践方法,一个注重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前后排列方式经常出现在哲学教科书中,前者回答"what是什么"和"why为什么",后者回答"how怎么做"。这种“三W”也始终贯穿于思想政治学科乃至所有文科的学习和考试过程。
 
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之间的关系,从微观上把握各单元教材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把握各单元教材之间的关系,从微观上把握一课内框、目的关系。掌握这些关系,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点关系的理性认识,有助于我们记忆和运用。明确每节课的内容,画出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作者以《文化生活》新教材内容中的《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例,画出思维导图。该图将本课程的题目、方框题目、目题和重要内容的题目联系起来,找出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此,原本让人“头晕目眩”的文字变成了图画,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领悟教科书血肉的内涵
若将逻辑和框架比作人的骨骼,则具体知识点的内容就是血肉。失去逻辑和框架,则人难以立足;罔顾具体内容,则人骨瘦如柴。所谓“血肉”,首先是指教科书中的宋体字,其次是指课文中仿宋字的教学提示、楷体补充材料等。宋体文是我们学习的重头戏,其它补充资料起到了辅助作用,主要是帮助我们理解,辨析,或摆正态度等。
 
宋体体词的基本单位是体词,每个体词落有多个句子组成。前言:在预习、复习过程中,不妨将宋体主体视为一篇以目标题为题的议论文,运用语文学科的阅读技巧,了解主体与标题的关系,主体与段落、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目标性标题和段落间是一个总分结构,正文的段落间是一个总分、递进、并列等关系,典型的正文内部是一个总分关系(第一句是总起,其他的是分述,有时还包括尾句总结、升华)。文本结构的分析把握,就是我们在编织一个骨架,把血肉联系起来:这既是对逻辑和框架更细致的理解,也开启了我们对文本血肉的研读。以下以《经济生活》第8课“财务与其功能”为例,对主体结构进行分析。
 
掌握好课文的结构之后,便要开始逐字读懂课本的有关表述,对概念进行辨析、理解,对表述进行批判性思考。这样做对于考试中的判断准备非常有帮助;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样精读课文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真正理解,掌握。以下以教材中的一些语句为例介绍一些常用的学习方法。
 
字词删减法:删除或修改某一字词,再考虑该字词是否正确,从而对原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独特的包容性。如果改为“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因为它所特有的包容性”,那么问题就来了。(2018年11月选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原来的表述是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经过修改,成了唯一理由,显然不够严谨。
逻辑判断法:侧重于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如副词、介词、关联词等),分析其在包含、并列、递进、让步、转向、假设、因果等方面的关系,从而判断其表达是否正确。比如,真理是主客观的统一,是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用“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实践与理论的具体历史的统一”来代替,是错误的。在这个句子里,“与”是一个介词,它具有指向性,而真理是我们的意识与物质世界的匹配,物质世界不会主动迎合我们的主观意识,所以“与”的两面性是不可互换的。
 
条件分析法:注意表述的前提条件或适用范围,如果限制条件不恰当,常常会出现表述错误。比如,从文化本身的传承来看,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对文化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如果改为“从文化本身的传承来看,矛盾运动、科学技术运动、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是不正确的。指出前提是“文化本身的传承”,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属于经济层面的因素,并非“文化本身的传承”,因而不能加在此表述中。
 
概念辨析法:明确专业术语和概念的含义,避免“望文生义”和“张冠李戴”。比如,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那么必然会战胜旧的。如果改为“新出现的事物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因此一定会战胜旧事物”,那么这句话就错了。"新生"与"新生"并不等同。判定事物新旧的根本标志是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一致。这一概念的辨析出现在教材《专家评论》一栏中,也证实了研读教材、注重补充资料的重要性。
 
上述方法,并非单独使用。准确地掌握教科书的表述,往往需要借助各种方法综合考虑。当然,过于纠结细节的抠字也不好,凡事还是要把握一个度。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