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汉语使用频率高的三个结构助词

  • 日期:2020-11-04 15:15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得、地、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考试中最错误的一项。看似简单的三个字,使用频率很高,但用法不同。下面是各种用法和例子的详细说明。最后还有一个小测试。带孩子去做!

1.浅析"得、地、得"的用法。
①“的”后面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
如:亲爱的首相,慈祥的老人,戴着帽子的男孩,珍贵的课本,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好的团体,他的母亲,可爱的花朵,谁的橡皮擦,清澈的河水。...
(2)“地面”后面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
如:大声喊叫,愉快地歌唱,拼命奔跑,疯狂地咒骂,密切注视,一次又一次握手,迅速包围,沙沙作响,说话坚定,从容不迫地交涉,使劲踢腿,仔细观察,愉快地大笑.."
(3)“的”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后面是描述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表示如何:
如:走得快,踩在地上,痛得尖叫,骨瘦如柴,红紫两色,气得跳起来,理解得很深,笑得合不拢嘴,惊得目瞪口呆,头大,扫得干干净净,笑得甜甜的。...
注意:
1.如果“的”后面跟“非常,真的,太”这样的词,一般用“的”。
2.有一种情况,比如“何高兴得三尺高跳”这句话,后者虽然“三尺高跳”是动作的意思,但用来形容“高兴”的程度,所以也应该用“得到”。
二是举例分析,明确用法。
下面是一组包含“的”、“地”和“的”的例子:
1.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向日葵在微风中轻轻向我们点头微笑。
3.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如下:
1.“的”前面的词一般用来修饰和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是怎样的。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词+的+名词。
2.“地”前的词一般用来描述“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是怎样的。结构一般为:修饰限制词+场所+动词。
3.“得”后的词一般用来补充“得”前的动作,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词。
三、“得、地、得”的读音。
“得、地、得”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三个结构助词,它们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有不同的读音,但当它们附加在单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时,在表达结构关系或一些附加意义时,都是轻声读“的”,没有音标差异。
但是,有必要用书面语言写三个不同的单词,以区分它们在书面语言中的不同用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书面语精准。
第四,不同的用法有不同的含义。
“的”、“地”、“的”用对了,意思表达清楚,用错了,有时意思就变了。
例如:
1.看完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2.看完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表面上看,这两句话只差一个字,但意思却不完全一样。前一句强调“激动”,“哭”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陈述“哭”,“激动”是对哭的表象的修饰。因此,这两个句子使用不同的“的”。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