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王开东:江苏省绣口一吐,就是半道好题

  • 日期:2017-06-28 13:51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6月7号,江苏省作文题出来了,当然还是很稳定,绣口一吐,又是半道烂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也许被去年祥林嫂式的说不清弄怕了,今年作文放大招,直接贴近生活,写车。这是这道题的优点。富二代与寒门子弟一律平等,你有你的宝马奔驰,我有我们的自行车、三轮车、独轮车,只要是车都可以入题。而且从题材独特性上来看,三轮车、独轮车的文章可能更好看。比如我小时候灌溉的水车,一个水车取水,另一个水车接水,大家互相喊着号子比赛,就很值得一写。


但问题是,命题者太善良了,低,低到尘埃里去,变成零审题写作;而且用力过猛,直接把有关车的命意全部罗列。“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怒我愚钝,几乎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立意了。过去材料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告诉学生,我们没有全部罗列,你们还可以大胆发挥,现在直接把省略号也省略了,整个文章就是请君入瓮。作为新材料作文,肯定是在材料内涵下写作,请问学生怎么敢越雷池半步?无数优秀学生还怎么发挥?所谓优秀作文观点的启发性从何而来?


这哪里是真正的新材料作文,这只是伪材料作文。事实上就是话题作文,只不过把有关“车”话题的立意给你限定死了。这多么可悲!


如果这道题,就是一道命题作文《车》,我觉得很好。


如果是一道话题作文:有人说车的发生,改变了人的空间观;也有人说,车的发明,退化了人的肌体;还有人说……你的观点呢?请以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只要把车引出来,我觉得都是好题。


学生可以自由立意:车,见证着时代的发展;车,承载着世间的真情;车,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车,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这样学生就有写作的成就感,觉得自己可能写出了一点深度,一点厚度。


但你现在统统把他规定死了,然后让学生嚼冷饭,排列组合。不带这样做人的。


看了不少名家审题和下水作文,更加印证了我的判断,今年作文很可能下手容易,但会集体平庸。尤其是对擅长议论文的同学,极为不利。无论是汽车带来快节奏还是慢生活的矛盾,还是文明伴随着污染的忧思、技巧造成了人的依赖等等,都是老生常谈。什么“要想火车快,全靠车头带。”这个道理更是老掉牙。“车到山前必有路,”稍好一些,那也是鸡汤文。


所以我更看好来自真实生活,具有丰满细节的散文。车,既见证着时代进步,也见证了人的成长,还承载着人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虚实结合,实处写得扎实,后面的虚可以发散,充满着多层内涵,可能会使文章值得一看。


看到这则材料,我第一时间想到两个案例。


第一个是我参加老师黄厚江先生女儿的婚礼。


在那个婚礼上,我被小师妹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朗读了一封给父母的感谢信。如果这封感谢信作为今年的高考作文,我给她打满分。


她说,敲黑板,敲黑板,你们准备好纸巾,我要朗读感谢信了。


她说,小时候最喜欢的人是爸爸。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都是爸爸接我。爸爸总骑着一辆老式的自行车,吱吱呀呀,自行车前面有一个篮子,那个篮子就是我的天堂。


每天一放学,远远就看见爸爸伸长脖子,在那里等待,我慌忙看自行车的篮子,我最喜欢吃烤红薯了。爸爸每天都买,属于我的烤红薯就放在自行车的篮子里。


回家路上,爸爸骑着车,弯着腰假装很吃力的样子,我就在后面吃红薯,吃成了大花脸。爸爸回头看着我,他笑,我也笑。爸爸假装很害怕,可不能在我衣服上擦嘴巴啊,我就故意把脸埋在他背上,弄出很大的声音,把爸爸吓得一愣一愣的……


还有一件事,那时候妈妈做班主任很忙,更多的时间给了学生。有一天爸爸要到青岛讲课,那时候是寒冷的冬天。妈妈正好有事不在家,爸爸托这个托那个,最终还是不放心,于是决定把我带到青岛去。等我们慌慌忙忙跑到车站,票已经卖光了。只能是站票。


那时候绿皮火车,到青岛要跨夜,到了晚上,我耷拉着脑袋想睡觉了。爸爸于是厚着脸皮央求人,终于给我讨到一小块位置,很快我就呼呼大睡。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半夜里咣当咣当的铁轨声惊醒了我,我突然才发现,爸爸半跪着我前方,他脱掉了我的鞋子,把我一双小脚放在自己的怀里焐。


他也睡着了,随着车的摇晃,头一次次撞着窗户,但却在睡梦中紧紧捂住我的脚……


小师妹讲到这里,声音哽咽,我们也是全场泪下。


两个场景,都和车有关,这是车的记忆,也是成长的记忆,更是亲情的滋养,还是人性的茁壮成长。


关键是还有两个核心细节,一个是吃烤红薯,吃成大花脸,爸爸笑,我也笑。一个是父亲在火车上把我的脚捂在怀里,火车咣当咣当,父亲的脑袋一次次撞着窗户,半跪着睡着了,但却没有忘记孩子的脚。孩子的热泪伴随着脚底的温暖给我们巨大冲击。这就是人间真情。

 

由绿皮火车,我想起江苏省出过最好的一道题《忧与爱》,那一年有一篇满分作文《绿皮车》,如果直接抄过来,并且是原创,我觉得也是满分。这可以做议论文的典范。

 

文章一个农民工,最后一次坐绿皮火车回乡,他的所思所想。时代发展了,进入到了高铁时代,从此绿皮火车可能就要消失了;但是高铁不属于农民工,也不能载着农民工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


在一个大时代的发展下,我们爱车升级之后的时代发展,但也担忧个体被时代所遗弃。绿皮车的消失,使得农民工返乡变得更难。一个农民工的忧与爱,难道不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忧与爱?这个忧思在很多高大上的文章中,一定会显得深沉深厚,而且沉郁顿挫。

 

绿皮车

 

我出来打工三年了,今年第一次回家。

    

我攥着一张最廉价的票根挤进了这趟绿皮车,掺杂忧愁与欢爱伴着列车的呼啸掠过平原,穿过田野,趟过河流,绕过山川,驶向母亲泪眼婆娑的年关,奔向父亲患风湿病的膝盖,冲向妻儿翘首期盼的身影。

    

绿皮车实在是太拥挤了,方便面的味道混杂着脚臭的味道实在让人窒息,小孩“哇哇”的哭叫声更是让人心烦意乱,但我却依旧爱着它,它让我归家的心有了着落。

    

犹记得前几天在各大车站买票时,各式快速豪华列车标出的好处确实诱人,可是那昂贵的票价却也让我望洋兴叹,家里孩子还等着这笔钱交学费,老父亲还卧病在床,我不得不选择绿皮车,可是这样实惠的选择还能持续几年呢?我陷入忧虑。

    

夜晚成了呆在绿皮车上最难熬的时刻,疲惫和困意趁着夜色回到了乘客的身体中,人们纷纷打着呵欠,蜷缩着身子以各种姿势昏沉地睡去,买到车票的有的趴着睡去,有的扭曲着身子仰头睡去,邻座女孩映在窗户上的影子也在这暮色中变得模糊,好像在大声呼喊着什么,也许是在喊“回家”。我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临行前给儿子拍的唯一一张照片,三年里每每和妻儿打电话,妻子总会告诉我:“儿了又高了,儿了能帮爷爷奶奶做事了。”每每这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儿子那张稚嫩的脸蛋。绿皮车虽然拥挤,杂乱,但是却可以让我看见日思夜想的儿子,我深爱着这辆车。

    

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更多的是洋溢着欢乐,五湖四海的人们都带着对家的牵挂,挂着微笑,纷纷吹嘘比较自己的妻儿,笑声中尽是思念。

    

绿皮车很慢,它对每一个红灯心生畏惧,又对每一个绿灯心怀感激。它在每一个弯道战战兢兢,又在每一个直道摇头晃脑。它很羡慕身边飞驰的“同类”,偶尔也会担忧一下自己消逝的时候,一如我的担忧。

    

绿皮车继续行进着,我仿佛看到了儿子的笑容,母亲的身影……

    

带着中国复杂记忆的绿皮车在中国大地上行驶了将近60年,今年也许是它最后一次服役。我爱它,它虽然慢,却终究会抵达我的那一站;同时我又深深地担忧着:它消逝了,我,我们又该怎么办?

    

幸好,这时,我在忧虑与欢爱中到家了。


【简评】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选取的视角和忧爱的对象。从一个外出打工三年才回家的农民工的视角,倾诉了对绿皮火车由衷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它有一天会被动车、高铁取代的担忧。以小见大,反映的其实是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与担忧。视角新,立意高。(雷雨)



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

但书人间善与恶,哪管湮没与流传

情怀|热血|能量

阅读、转发、点赞都是赞赏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