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跟着课文学作文:描写景物,讲究层次,借助载体,形象说理,巧用联想,丰厚内容

  • 日期:2017-06-28 12:17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描写景物,讲究层次

  ——跟着课文学作文(一)

  本文转载自永远的守候《跟着课文学作文-1:描写景物,讲究层次》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般文章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都是为抒情达意服务的。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有很多借助于景物描写,营造氛围,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好文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跟着课文学作文,学习如何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一、课文示范: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些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朱自清《春》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老舍《济南的冬天》

请阅读上面的两段文字,谈谈你的感受。

师生对话交流,教师适时归纳小结:朱自清先生以诗的笔调,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一幅幅春光秀丽的画卷,春花在争奇斗艳,春风和煦醉人,动静结合,色彩绚丽。老舍先生为读者呈现了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薄雪覆盖下的山,不仅仅描写了雪的光、色、态等这些显性美,而且是使人深切地体悟到雪的情韵和隐性美。

二、写作指津:

阅读上面三段文字,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一草一木皆有情,通过精巧的点染,景物的描写富有层次感,构成立体的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一段中,作者按照空间顺序,从“树上”到“花下”再到“遍地”,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符合读者的观察习惯,很自然地展现生机勃勃的春花图。在色彩的组合和映衬方面,红色、粉色、白色,色彩缤纷,艳丽而淡雅,具有强力的视觉冲击力。由“花里带着甜味儿”打通了视觉和嗅觉联系,进而联想到果实,虚实结合,富有意蕴。“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动感十足。该段综合运用了通感、虚实、动静、高低结合等手法,层次清晰,辞格多样,富有美感。

春风是无形的,作者从人的感官的角度,分别从触觉、听觉、嗅觉分层次加以拟人描写。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状写春风的温暖;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从味觉的角度写春风;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音,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这样,多方位描写春风,语言优美,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

第二段中,老舍先生不仅是语言大师,更是一位丹青高手。在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时,寓情于景,流露出作者对冬天济南深深的赞美之情。精心安排景物的层次,井然有序,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轻描淡写,笔下生花。“镶”使用精准,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这样,既符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生动形象,情景交融。

作品中描写景物是凸显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抒发自己的感情。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有机融合。适当地描写物景不仅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更能够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把握好写景的顺序,理清景物描写的思路,就像剥春笋一样,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文章的主旨。像本单元我们所学的这几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都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分层写景的手法。本节课我们就跟着课文学习运用分层写景的手法来进行作文。

首先是紧扣中心。景物描写不是可有可无,也不能游离于中心。写景应该围绕中心,为文章的主题服务。这是分层写景的前提,也是归宿。其次是描写有序。同学们在平时注意观察和积累,养成好的习惯。选择好观察点之后,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描绘了景物的千姿百态。可以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也可以是感官顺序等等。定点换景法、定景换点法、移步换景法交互使用。再次是讲究文采。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准确地运用动词、形容词等等,形象生动地突出景物的鲜明特点。最后是寓情于景。描绘景物时融入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同样的景物在不同作者的笔下情感迥异,使得情与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三、写作现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喔呜喔呜喔喔他们唱,还有一支短笛也在吹响。

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无论是我们生活繁华的都市里,还是生活在乡村里,乡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那些迷人的牛哞,袅娜的炊烟,质朴的身影……都那么令人向往和留恋,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到乡村去,到自然中去,寻找心灵的安逸、闲适和宁静,让心灵的栖息地这里。

    请以“迷恋乡村的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2.  景物描写要有层次

    3.不少于600字左右的文章。

 

范文引路:

(一)迷恋乡村的早晨

喜欢乡村,说是那种自在、悠闲的生活在吸引我,倒不如说是那一片片风景在把我迷恋。一座座俊朗的大山,一排排古老的瓦房,清澈的的小溪,更何况那苍天的古树,芬芳的花香……

乡村的早晨是宁静的。千山初醒,朝云出鲉。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在翩翩起舞,又似乎在追逐嬉戏。捣蛋的太阳像车轱辘那么大,像融化的铁水一样鲜红,带着喷薄四射的光芒,蹲在东方的岭梢上,用手撩开了轻纱似的薄雾。有云的日子里,炊烟的存在就显得稍有那么点多余和不自信,风轻云淡的仿佛是云的弃浪儿,更似云尾下的小点缀,是云下画蛇添足旁逸斜出多余出来的足,显得有它无它天空都是一样的多姿又多彩。

踏着乡间的青石板路,悠悠地走着,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也只有早起的云雀在那半明半暗的云空高啭着歌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踩踏着金银剔透似的露珠,浸润在沾湿的栀子花的氤氲香气中,聆听耳畔的鸟语呢喃……抚摸着乡村的一草一木,感受着乡村吹佛下的微风所带来的宁静,恬然,质朴与平凡。好希望时间的指针就此停止转动,让我美美的享受一番,深深去体味,哪怕就这样一直的走着,一直的走着,踏着乡间的青石板路……。

或许是早已疲惫了城市里整日的车水马龙与霓裳高歌,才更加向往着乡村里所特有的安宁。有人曾说过:“在远离熟悉的城市与人群的地方,灵魂不再受到任何束缚”。一个农家里的孩子,整日地忙碌奔波,穿梭在陌生的闹市街头,凭对冷眼责备,笑对斥骂嘲讽,是疲惫了,更是厌倦了。

时间如流水般转动的飞快,太阳不知不觉中升的老高老高,锐利的光芒照在颤抖着得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如珍珠般泛着光……

思路点拨:

开篇运用排比的列举乡村早晨给读者总的印象,古老的瓦房、清澈的小溪、苍天的古树引人入胜,令人向往。乳白色的云纱、捣蛋的太阳、轻纱似的薄雾、袅袅炊烟,交织成一幅宁静的图画。云雀歌喉、剔透的露珠、栀子花的氤氲香气、鸟语呢喃,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表现了乡村早晨的恬然和质朴,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二)迷恋乡村的春天

早晨的鸟叫声,把我从梦中唤醒。我习惯性的踹了踹被子,双手搭在床头上。然后猛一翻身跳下床。真舒服,什么都洗漱完了。

我穿好了鞋子,走出门。“天,这是我眼睛看到的吗?”我索性地摇了摇头。哦。差点忘了,是在爷爷家,在乡村。再仔细一看,每一座山都是绿的,路边都是一些花花草草,我数了数,红的黄的白的粉红的紫色的蓝色的,各有各的姿色,各有各的独特,各有魅力。光是这春天的花花草草,树木就把我吸引得入迷。

“咦,这是什么声音? 这么美妙。”而且四面八方都有这声音,我闭上眼睛,欣赏着这美妙的声音。这是鸟的声音,而且有不同的情绪混杂在里面,我好像听到了有的鸟在欢迎春天说:“春天来了,我要畅游春天”。有的鸟在为春天的到来唱欢迎歌,而有的鸟在跳欢迎舞。我听到还有鸟在为我唱歌,我不得不说,春天真是太神秘了,春天真是太美妙了,春天真是太有趣了。

因为春天的到来,我爷爷家的小狗也变得活泼起来,在冬天时,一天呆在窝里,动都不肯动一下,无论你怎么怎他,他都不会理睬你,如果把它怎得烦了,它就会直接装死来忽悠你,可到了春天,我爷爷家的小狗变得活泼起来了,每天在小路上跑来跑去,根本就跑不烦的,冬天是小狗讨厌我打扰他睡觉,春天是我讨厌小狗整天缠着我。“不,快逃,小狗跑过来了。”

我喜欢春天,我爱春天。要是一年都是春天就好了,每天都可以听到小鸟的美妙歌声,每天都可以闻到清新的空气,每天都可以看都美丽的花草树木。

我爱春天,我爱乡村的春!

思路点拨:

花花草草色彩鲜艳,各有各的姿色,各有各的独特魅力。鸟儿为春天的到来歌唱,爷爷家的小狗也变得活泼起来,春天给人们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快乐。无论是色彩斑斓的花儿,还是婉转啼叫的鸟儿,甚至是调皮的小狗都留恋迷人的春天。视觉,听觉交叉使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可感,春天永远停驻在人们的心田里。

四、佳作展台:

                             落叶赞歌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落叶无语,却显露出无私……

度过一星期紧张而忙碌的学习生活,星期天的我,生活得似乎惬意了些。我放慢了脚步,停下手中写作业的笔,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静静地坐在写字台前,双手拖着下巴,朝一旁的窗外看去。转眼,又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六月,窗外的那几棵白杨树如今已是绿叶葱茏了。一阵风吹过,把那一片片巴掌大小的树叶吹得“哗哗”作响。这样的场景,让我不由得回到了去年的秋天。同样是星期天,同样是坐在窗前。那天,我做完作业,便对着窗外发呆。忽然,一阵凉爽的秋风吹过,真是令人倍感惬意。同时,那几棵大杨树上金黄的叶子被吹得哗哗响,随后,无数片树叶就象下雨似的从那几棵杨树上落下来,它们的姿势是那么的飘逸:旋转着,飞舞着……就仿佛是一个个芭蕾舞演员在空中表演,最后,飘飘悠悠地落到了地上。整个降落过程是如此地协调优美。在那一刹那,我真感觉那是一个美的享受,不由得说了声:“好美!”

但一番欣赏过后,我的心又一下子空了起来,一种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我陷入了沉思:那些叶子从一开始的萌芽,到成长;从变绿,到变黄,经历了一段美丽充实的生活,最后从树枝上凋落,它们得到了什么呢?是别人的赞赏,还是自身的快乐?后来我知道,这些都不是。虽然它们没有得到什么,但它们的生存却是有意义的,因为在它们落地后,都会变成养料包围着树根,滋润着大树。当大树长得又高又壮,萌发出又一批新芽时,那些枯树叶们不就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人生,升华了它们的人生了吗?此时,它们别无所求,落叶归根便是它们唯一要求做的。在它们心中,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而是想着要奉献什么来回报大树。这种情感,又岂是我们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呢?

现在,窗外的白杨树长得如此强壮,我想,应该也有一小部分那落叶的功劳吧。风,从水上走过,留下了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温暖;落叶,从树上走过,留下了丝丝恩情……啊,我们走过15个春秋,又给我们的父母留下了什么呢?我想,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好好地孝顺我们的父母,让他们在有生之年里享受到我们落叶归根的情意吧!

五、拓展延伸:

请以“可爱的校园”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写作导引】

一、审题

校园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熟悉的地方有风景,我们最有发言权了。一提到校园相关的事,总有说不尽的话,道不尽的故事。题眼是“可爱”,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哪些地方可爱,怎么表现,大家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二、立意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校园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而且事物本身的特点也不是唯一的。题目已经明确了校园的特点——可爱,我们的立意指向再清楚不过了。你的笔下的校园时什么样子的呢,景色是可爱的,人也是可爱的,我们期待着。

三、选材

校园的景色是迷人的,可爱的。校园的一草一木都含情,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我们的足迹。描写美丽的景色要讲究方法,首先注意描写的层次感,可以分季节去表现,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其次写出不同的色彩,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角度尽情地描绘。再次注意用词的准确性,适当地使用动词、形容词等有表现力的词语。同时,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必不可少。最后,融入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校园的赞美之情,力图彰显校园可爱的特点。


文章来源:

https://jsycth.blog.zhyww.cn/archives/2014/201499121458.html

借助载体,形象说理

    ——跟着课文学作文(二)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写作中,我们经常要进行说理,如何把道理说得形象生动,让人信服?巧妙借用载体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作文。

一、课文示范:

1.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已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微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居所时却是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席慕容·《贝壳》人教版七年级

  2.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培根·《谈读书》 苏教版九年级

  3.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地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小思·《蝉》人教版七年级

     二、写作指津:

阅读上面三段文字,第一段文字作者为了表达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们依然应该把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这样一个道理。试想,如果直接加以说理,显然根本无法让人心悦诚服。所以,这里作者巧妙借用贝壳作为载体,贝壳中鲜贝的生命无比短暂,无比渺小、卑微,它们活着的时候,从来不会被人们所重视,但这些逝去的生命却留下了十分精致漂亮的贝壳,给它的生命画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这里作者从贝壳出发,由物及人,由事及理,表达我们人的生命虽然也是短暂的、卑微的,但同样也应该像贝壳一样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加精致、仔细、一丝不苟。这样既升华了读者对贝壳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更让读者对作者所说的道理心悦诚服,而且让人感觉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第二段文字作者开门见山,直接表明了读书可以补天然之不足的观点。但如果光这样表明观点,却没有有力的证据来支撑,显然也无法让人接受。于是,作者很巧妙地借用自然花草为载体,做了一个形象化的说明。作者将天生才干比作自然花草,将读书比作修剪移栽,自然花草只有不断的经过人工的栽培、修剪、维护,最终才能成为大自然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反之,如果得不到必要的栽培、修剪和培育,就有可能枯萎死亡,或者杂草丛生。由此,证明了读书对于人的天生才干的重要作用。这样说理,既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更让人易于接受。

第三段文字作者为了表明人应该珍爱生命,哪怕经历再多的等待,再多的苦难,都要好好地活下去的道理。这里作者巧借蝉为载体,蝉只为一个短暂夏天的歌唱,埋在泥土中默默等待17年,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生命的歌唱,哪怕是17年,90年,他们都默默地坚守,好好地活着。这样由蝉及人,蝉对生命的执著于热爱,无疑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我们应该珍爱生命,永不放弃,为自己的生命歌唱。

综合上面三段材料分析,“借用载体,形象说理”主要有三个关键点。一是要能够透彻准确地分析所借载体的特点。二是要能准确把握载体和观点之间的联系。三是要能采用适恰当的表达方式将观点和载体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写作现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象棋博弈中,将(帅)居于最靠后面的中间田字格里,一次只能走一步。卒(兵)在过河前只能向前走,过河后可以向前走,也可以横着走,但一次也只能走一步,永远不能后退。

要求:(1)能够才上面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或看法,然后围绕观点,进行论证说理。

(2)自拟题目,自定立意。

    范文引路一:

炮,楚河汉界,来去自如。可是,如要它真正发挥作用,却非得要隔着一颗棋子不可;没有了这枚棋子,炮,不过是一颗摆设着的棋子而已。人生也就是这样,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关键时刻,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而这些“关键”,其实就像象棋中的那个隔着炮的一颗棋子,有了它或许就能成就精彩人生,少了它纵有出众的才华,却很难达到自己理想的人生目标。抓住人生中的“关键”,成就精彩人生。

                                          ——《象棋人生》

  炮,是要隔着一颗棋子才能消灭对方棋子的。没有了隔着的这颗棋子,炮就永远不能够发挥出它的作用。人生路上,我们实际上也需要有这样的一些“隔着的棋子”。这些棋子,是对手,将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是朋友,将会给我们更多的帮助。所以,千万别一味地以为横亘在人生路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越过这些“隔着的棋子”,我们就会有更加绚丽的人生。

                                               ——《说炮》

  炮,必须越过一颗棋子才能发挥杀敌的功效,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枚被越过的棋子,就是炮的一个跳板。我们的人生价值,不也应该借助一个又一个的跳板来实现吗—所以,千万别忘了“人生跳板”的作用。

                                                 ——《棋悟》

思路点拨:

阅读上面三段文字,都是巧妙借助象棋这个载体,巧妙地由物及理,由象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像第一段中,作者巧借炮架的一个看似无用实则关键的棋子,悟出要想成就精彩人生,就必须抓住看似寻常却关键的人生“关键”步骤的道理。第二段的小作者则从“隔着的棋子”悟出了越过这些“隔着的棋子”,我们就会有更加绚丽的人生。而第三段的作者则从“隔着的棋子”感悟到了搁在面前的难题或挫折,或许就是人生的一个起跳板。这样由物及理,既把道理说得生动感人,富有说服力,又对材料进行了升华,使文章立意显得更加高远。

范文引路二: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都是极其平凡的。但是,只要我们有了一种为了目标而果敢向前的精神,我们也将是伟大的。卒和兵,是象棋中极为平凡的一种棋子。然而,小卒(兵)过河顶个车,小卒(兵)虽小,但它们的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那种纵然牺牲,也绝不回头的果敢,又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钦佩的。小卒(兵)是普通的,却又是伟大的。

                                           ——《小卒过河》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都是极其平凡的。但是,只要我们有了一种为了目标而果敢向前的精神,我们也将是伟大的。士和象,够平凡了吧—象只能走田字格,中心被填上就会动弹不得;士呢—只能在老将身边沿斜线行走。可是,当老将遇到危险时,它们却挺身而出,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证老将的安全,绝不退缩。有谁能说象和士不是值得我们敬重的呢?

                                           ——《平凡与伟大》

下象棋,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的。将就不能跑出中间的田字格,象就不能越过楚河汉界,卒只能一往无前不能后退,炮必须隔着一枚棋子才能消灭对方……没有规则,就没有象棋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不是吗?

                                            ——《象棋的规则》

  思路点拨:

阅读上面三段文字,前面两段都是作者先摆出自己的观点:只要我们有了一种为了目标而果敢向前的精神,我们也将是伟大的。然后巧妙借助对棋子的阐释,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印证。像这种先旗帜鲜明摆出观点,然后再用一定的载体加以印证的写法,我们把它叫做由理及物,借物印证。 而第三段文字,作者则巧妙地把要说的道理直接隐含在所叙的事物或事件之中,进行“物中蕴理,言此意彼”的方法。这些同样也是很好的说理方法。

四、佳作展台:

人生如棋

一盘象棋32枚棋子,演绎的不仅仅是楚河汉界的厮杀与博弈,更展现了大千世界与万象人生。 

  俯瞰棋盘,方方正正,经经纬纬,森严壁垒。落子棋盘,纵横捭阖,车来马往。几番交手,方知运筹帷幄,成竹在胸,才能取胜。一河隔二域,布阵排兵,各显神通。在棋盘中,32个棋子,各有所长,但又相互牵制;各有所短,但也彼此依靠。车行纵横,叱咤风云,但往往也遭困陷;马跃八方,骁勇无比,每每亦被绊蹄;炮能隔子远攻,却近而无威;兵卒资小辈微,步履缓慢,却从不后退,常常能破关擒王;士相乃将帅近臣,有时也能成为羁绊之石;将帅位高权重,却也多险难少自由。由此,观社会,看人生,人生事事大抵如斯。

  棋要一步一步地走,子要一个一个地用。下棋要有谋略,先要有出世之大略,后要有入世之细谋,这样,方可保证赢棋。如果苟且于一步一地的得失而糊涂于全局,则必输无疑。下棋也要有策划,时而设陷阱,时而布奇兵,时而诱敌深入,时而迂回作战,这些都是下棋智谋。调兵遣将,彰显个人智慧;一招一式,展现军事谋略。只有灵活掌握这些智慧技巧并在棋盘上巧妙运用,才能像诸葛孔明一样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

细想开来,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大智大慧,必定赢多输少。而单凭一时之勇或一股蛮力,虽然也能胜利一两次,但毕竟是盲人骑瞎象,夜半临深渊,谁也不能保证制胜率是多少。人生旅途中,我们不仅要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高尚情怀,也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不仅要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爽大气,也要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雄心壮志,不仅要有“白日登山望风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的艰辛劳苦,也要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坚定执着。只有这样,方可成就精彩人生。

象棋如人生,人生如象棋。

五、拓展延伸:

 观点一:机会是均等的,竞争是公平的。

  观点二:人生之路来不得彩排,请认真对待我们的人生。

  从上面列举出两个观点中,任意选择一个,巧妙选择一个载体,可以用“由物及理,顺势升华”的方法,也可以运用“由理及物,借物印证的方法,还可以运用“物中蕴理,言此意彼”的方法,来论证这个观点。

要求:围绕观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写作导引:

围绕观点进行说理论证,关键是要巧妙地选好说理的载体。比如围绕第一个观点,我们可以借助象棋上的每一个棋子,虽然他们的地位、能力、作用各不相同,但在真正的博弈中,他们却是平等的,谁抓住了机会,发挥了自己能力,谁就能够笑到最后。围绕第二个观点我们可以从下棋中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故事中,由物及理或者直接物中蕴理来说明“人生抉择需要果断,犹豫不决往往导致错失良机,人生之路来不得彩排,请认真对待我们的人生。”的人生大道理。

文章来源:

https://jsycth.blog.zhyww.cn/archives/2014/201473072543.html

巧用联想,丰厚内容

      ——跟着课文学作文(三) 

   作文教学,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一直是语文教学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教学与训练不成体系,随机性太大,教师提供的资源有限、讲解的技法比较零碎、写作的要求大而化之,训练指导不够具体。如何帮助师生迈过作文教学这道坎?跟着课文学作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元素,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巧妙对接不失为一个很好举措。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

一、课文示范:

1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茅盾《白杨礼赞》(苏教版八年级)

2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苏教版八年级)

二、写作指津:

阅读上面两段文字,我们发现要写好一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立意高远的文章,联想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第一段中,作者茅盾从傲然挺立的白杨树外形联想到白杨树内在的品质,由白杨树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品质,进一步联想到敌后抗日的军民,再进一步由白杨树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拓展联想到用血谱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民族精神和意志。而且在表达上作者巧用三个“难道”的反问句式,逐层递进,步步深入,由现象到本质,由物及人,由具体到抽象,使文章内容不断丰富,思想内涵逐步深刻,立意也更加高远。

第二段中,作者宗璞从眼前盛开的紫藤萝,回首往事,联想到十多年前藤萝的遭遇,再从藤萝的遭遇联想到人的遭遇,这样,作者巧妙地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由物及人,咏物抒怀,表达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真切自然,生动感人。

由此可见,写作中运用联想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泛地选用组织材料灵活地进行构思,更好地丰富文章的内容,开拓文章的立意,使文章描写、叙事、抒情、议论亲切自然、生动形象。像本单元我们所学的这几篇写景抒情,咏物抒怀的文章作者都非常巧妙地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本节课我们就跟着课文学习运用联想的手法来进行作文。

当然,要能够充分展开联想,首先是我们心中必须有丰富储藏,而丰富的储藏首先来源于广泛的阅读和丰富的生活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只有手不释卷,做生活的有心人,提笔写作才能浮想联翩,才能达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的境界。其次是要具有透过现象直接事物本质的能力,而要提升这种能力关键是要培养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所谓“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和俗话讲的“看山不似山”,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总之,学会运用联想,坚持做到上面两点,我们写作文就定能思路开阔,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定能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立意高远。

三、写作现场

训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泥土是我们赖以存在的家园。泥土朴实而平凡,博大而厚重,她默默奉献,却从来不求回报;她功高盖世,却绝不张扬;她深沉宽厚,却从不拘泥呆板……然而,就是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却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甚至无情的践踏。

面对泥土,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请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标题中必须包含“泥土”二字,如,“泥土的故事”、“深情话泥土”、“泥土的呻吟”等等)

2.能够从泥土出发展开丰富的联想,可以叙事,也可以描写、议论和抒情。

范文引路:

泥土礼赞

春回大地,鸟语花香,沉睡的大地终于醒来了。小草开始探出了脑袋,嫩嫩的绿绿的,一阵春风吹过,它们似乎更浓密了,看着小草渐渐变成了一条绿毯,我不禁低下了头,想亲吻一下这可爱的小家伙。咦?这是什么味儿?怎么是一种比花香更迷人的味?再靠近一点,竟然是——泥土的气味。这个味道很淡,很清新,似乎是若有若无的。怎么?你怎么会有这一种迷人的味道?为何你只是静静地藏在小草的下面,默默无闻,从不张扬?我知道了,你一定是谦虚的,不求名利的。我要高声赞美你,赞美你的谦虚、质朴。

夏天,一个热情似火的季节。树林,一个人们最爱的地方,清新凉爽。坐在树下,无意间摸到了你,你是那么的坚硬。怎么了?是缺水吗?我知道了,你一定把自己的水份无偿地提供给了树吧。我要高声赞美你,赞美你的无私奉献。

秋高气爽,是个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叶子落到了地上,铺成了一条“金光大道”。叶子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吗?不,没有。我知道了,你一定将他们又化作来年的养料了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是树的恩人吧!我要高声赞美你,赞美你的助人为乐。

寒风刺骨,万物一片沉寂。鹅毛大雪,覆盖了大地,许多植物忍受不了这样的环境——死去了。而你躲在白雪之下,或许有人认为这是逃避。我知道了,这不是胆怯,而是另一种成功地面对困难的方式。我要高声赞美你,赞美你的勇敢、坚韧。

我要高声赞美你——泥土!

思路点拨:

以上这篇文章,作者巧妙截取春夏秋冬四个生活的场景展开联想,从小草下泥土联想到她的谦逊质朴;从大树下的泥土联想到她的无私奉献;从落叶下的泥土联想到他乐于助人;从积雪下的泥土联想到她的坚韧勇敢。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使文章的立意更加高远。

四、佳作展台:

(一)童年的泥土

家乡的泥土曾给予了我多少欢乐,一丝温暖浮上心头。

那一年春天,沉浸在我与同伴的欢声笑语中,酝酿在泥土的芬芳里,田野里的泥土肥沃而松软,田野上的我与同伴们你追我赶,欢声笑语在田垄上回荡着,泥土微笑地看着我们,和我们一起分享成长的欢乐。

那一年的夏天,似乎是最有趣的季节,刚下过几场倾盆大雨后的土地坑坑洼洼,那独具黏性的泥土成了最有趣的玩物。伙伴们刨泥造物,用自己的想象捏造出梦境,捏造出理想中的世界。奇形怪状的泥人被捏造出来了,谁也没有权利判断它的美与丑,谁知道很久很久后的将来人类是否如此呢?千奇百怪的高科技被捏造出来了,谁也无法评论它的真与幻,谁知道若干年以后的科技是否还是如此呢?总而言之,那片泥土给予了我们最真切、最本质的快乐,此时泥土正微笑地看着我们,和我们一起分享创造的快乐。

那一年的秋天,景色宜人,家乡那迂曲的小路上覆盖了一层白桦树的落叶,为泥土地盖上了一块金色的地毯。在那地毯上,我与伙伴们正踢着球。你一脚,我一脚,卷起一层落叶,一层尘土。泥土没有恼怒,只是微笑地看着我们,显得那样和蔼可亲。

那一年的冬天,白雪皑皑,家乡的泥土被严严实实地包裹在天然的棉被下。朦胧的记忆中,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仿佛正刨开泥土,在泥土里埋上过年放的炮竹,淘气地点燃火线,一溜烟跑开了。这一炮掀起层层泥土,在空中散成黑色的雨点。泥土很疼,但它仍是微笑地看着我们,显得那么宽厚慈祥。

告别了那童年,回到现在。独居屋中做着无尽的习题。偶然抬头眺望窗外,那家乡有泥土与往年不同,它变了,变成了混凝土,与我一样禁锢在大楼中。它并不疼痛,并不烦恼,却独自呻吟着,呻吟着……

有泥性的你们懂的。童年去了,童年的泥土去了。

 

(二)背叛泥土

小时候,我最向往的地方便是农村。广阔无垠的田野,莺歌燕舞的乐音,古老沉寂的老屋,淳朴厚重的乡情……农村质朴祥和的一切无不吸引着我,然而,记忆深处最难忘的还是那大片大片的泥土。

记忆中的泥土是有形的。各色各样的农作物在泥土里扎根、生长、开花、结果;种类繁多的鸟儿衔着泥土建筑起自己的安乐窝;年龄大小不一的孩子们也乐此不疲不厌其烦的将泥巴做成自己最爱的形态各异的玩具。就连“聪明”的农人,也将泥土作为建筑材料、制器皿、烧砖……质朴的泥土,为人类默默无私的奉献着。

记忆中的泥土是有味的。春天的泥土是蜂蜜味,夏天的泥土是清香的荷叶味,秋日的泥土则变成了硕果累累的香甜味,冬日的泥土便是温暖的糍粑味儿……变化的是四季,变化的是味道,不变的是沉默的泥土。

记忆中的泥土是有色的。日头长了,风里带着暖气,田野里,瞧去,满眼的绿,绿得野,绿得欢。稍过时日,黄灿灿的油菜花,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整个土地到处都是五彩缤纷。岁月流逝,土地又换装了,紫色的是茄子,鲜红的西红柿,青色的黄瓜……再后来,这个土地到处是金色的海洋,冬风一吹,整个土地有成了赭色的世界。

泥土地,金子般的泥土地,给与了人无尽的财富。也正是土地无私,滋生了人类的欲望。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肆意挥霍泥土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恩惠,拼命从已经日趋贫瘠的土地汲取。甚至为了自己的私利,把赖以生存的土地变成一块块砌墙的砖头;把一块块庄稼地的泥土,用船运出去卖钱……

当初对泥土的依赖已经不复存在,甚至可以说是荡然无存;当初对泥土的承诺早已烟消云散。那些曾今的淳朴憨厚也逐渐在岁月的打磨下失去了应有的尊严。

泥土,默默的忍受着这一切,它以宽阔的胸襟承受着。对于人类的丑行,它无能为力,无法阻止。在人们肆意姿行的时候默默承受。

泥土和人一样,是禁不起折腾的。逐渐减少的土地高楼林立的农村也刮起了沙尘暴,出现了雾霾天气……人们开始惊慌,开始手足无措。

背叛,是有代价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私欲,尝到了自己亲手酿造的苦果。

泥土。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们的立足之。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无声的奉献而不求回报,功高盖世而绝不张扬……然而,弥足珍贵的泥土,却被我们冷落背叛了。

人们,清醒吧!

背叛一时,后悔一世。让我们珍爱脚下的泥土吧!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丰子恺《杨柳》

上文是作家丰子恺看到西湖上的垂柳产生的联想,可谓独具慧眼。面对垂柳你又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请以“杨柳的联想”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写作导引:

丰子恺从垂柳“下垂”的特点,展开联想,虽然别的树木拼命向上,不失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但与此同时,一味好高,却忘记了根本,给人生增添许多不切实际的烦恼。于是,作者多角度思维,杨柳“下垂”同样也是一种不错的人生态度。从丰子恺的多角度思维获得启发,在写作立意上,我们既可以抓住垂柳是报春的使者展开联想,也可以从杨柳的婀娜柔美展开联想,还可以从杨柳处下而不自卑展开联想。在写作的手法上则可以借鉴《白杨礼赞》的方法层层拓展。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